山东济南朱氏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5/02/16|浏览量:2874

微信图片_20250216124654.jpg

济南,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市、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 ,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  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总面积10244.4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60.6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济南市常住人口为9202432人。

 济南市是山东省朱姓人口较多的县、市之一。从明清时代以来,就是朱姓在北方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济南是明英宗次子德王朱洪的藩地,应有不少的明宗室后裔在当地繁衍。

 历城区朱氏  历城区早在明清时代,就是北方以及山东朱姓主要居住地之一,人丁兴旺,贤才辈出。清代画家朱照、朱文震、朱令昭、朱伦瀚,学者朱纬、朱怀朴,诗人朱缃等均为历城人。

历城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南部,南依泰山,北临黄河,东接章丘区,西与长清区、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相邻。境域面积130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下辖21个街道,常住人口112.5万人。历城区历史悠久,西汉景帝4年(公元前153年)建历城县,沿革至1987年撤县设区,已有2100多年历史,素有“齐鲁首邑”之称。在历史上,历城曾为历代郡国、州府治所。

历城区早在明清时代,就是北方以及山东朱姓主要居住地之一,人丁兴旺,贤才辈出。清代画家朱照、朱文震、朱令昭、朱伦瀚,学者朱纬、朱怀朴,诗人朱缃等均为历城人。

济南历城朱氏在科举方面有诸多成就。顺治五年(1648),朱宏祚山东乡试中举,成为朱氏家族第一个中科举者,后选授江南盱眙知县,之后在仕途上不断晋升,历任刑部广东司主事、直隶天津道佥事、广东巡抚、闽浙总督等职。

朱纲,康熙十三年(1674年)出生,字子骢。济南历城人,朱宏祚之子。自幼随父宦游四方,讲求经世之学。13岁时补高唐州诸生,后捐得兵部武库司主事之职。父母去世,朱纲服丧停职,服丧期满补原官职,后转任刑部江西司郎中、天津道副使出身贡生,后捐任兵部主事,历任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等职。康熙年间,他先后担任直隶天津道、天津关税务监督、直隶巡道、河南按察使等职。雍正年间,他升任湖北布政使、湖南布政使,并护卫湖南巡抚,后又担任云南巡抚、福建巡抚等。雍正六年(1728年)病卒。诏加兵部尚书衔,谥“勤恪”。归葬济南城东祝甸庄。曾师从王士礻真,能赋诗,着有《济南草》《苍雪山房稿》。又长于法医,着《检尸考要》。

历城朱氏济南的望族。清初著名诗人赵执信之女赵慈嫁给历城朱氏的第九子朱崇善。朱崇善的爷爷朱昌祚【朱昌祚(1627~1667),清代大臣,名宦,字云门,高唐州人(今山东省高唐县梁村朱楼人,朱宏祚之兄)】。在康熙初年曾做过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但到朱崇善这一代家道已衰落

朱宏祚的长子朱缃,朱缃(1670年-1707年)字子青,号橡村,山东高唐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九年,卒于康熙四十六年,年三十七岁。尝与弟纲学诗于王士祯。与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交往深厚,他对《聊斋志异》的流传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不仅喜爱《聊斋志异》,还积极为蒲松龄提供创作素材,且利用十年左右时间抄录了一部完整的《聊斋志异》,这一抄本是《聊斋志异》最早的一部较完整抄本。

济南历城朱氏家族是清代山东地区著名的科举与文化望族之一。《济南朱氏诗文汇编》九种十四卷为历城朱纲、朱缃及其子孙六人所著诗文集的合刻本,其诗作多为赞美济南人、物、山、水、事等的作品,体现了朱氏家族对济南的深厚情感和对当地文化的独特理解与表达,这些文献对于了解、保存和弘扬济南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习俗方面:有朱氏后人分享了山东朱氏家族自明朝传家来的皇家祭祖礼仪,这可以视为一种独特的家族文化习俗,强调了家族的传承和对祖先的敬重,通过特定的仪式和传统,增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也是朱氏家族文化特色的体现。不过这可能只是部分朱氏家族的传统习俗,不同支系可能会有所差异。

济南历城朱氏家族的历史文献:

《清代历城人物与著述研究》:作者依据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清代山东历城文献,其中第一章对历城朱氏家族的事迹和传世文献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包括家族的发展脉络、成员的事迹以及著述等方面的考证。

《济南朱氏诗文汇编》:为历城朱纲、朱缃及其子孙六人所著诗文集的合刻本,诗作多赞美济南人、物、山、水、事等,对于了解朱氏家族的文学成就、文化特色以及他们与济南的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朱照杂记》:收藏于山东省图书馆的清代稿本,作者朱照出身历城望族朱氏,其诗文与笔记对古代济南的诸多方面,如千佛山、五龙潭、关公祠、李清照故居、唐代历城望族后裔等乡邦文献记载颇详,可作为研究古代济南乡邦文化以及朱氏家族在地方文化中作用的重要资料。

关于济南历城朱氏家族研究的学术论文:

《清代济南朱氏家族文化研究》:重点探讨朱氏家族在清代济南的文化成就、家族文化传承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影响等方面,会涉及家族的科举成就、文学艺术贡献、文化传统等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朱氏家族的整体文化风貌。

《从〈济南朱氏诗文汇编〉看历城朱氏家族的文学创作》 :以《济南朱氏诗文汇编》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朱氏家族成员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探讨其文学风格、主题、艺术特色等,从而揭示家族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特点,以及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家族文化内涵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济南历城朱氏家族的兴衰及其社会影响》:研究朱氏家族在济南历城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兴起的原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及最终的兴衰变化。同时,分析该家族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全面认识朱氏家族在济南地区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朱氏家族与济南地方社会互动研究——以历城为例》 :聚焦于朱氏家族与济南历城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家族对地方公益事业的参与、与地方其他家族的交往、对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推动等,通过研究这种互动来展现家族与地方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及相互影响。

《明清时期济南朱氏家族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具体考察朱氏家族在明清时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家族成员所接受的教育内容等,探讨其教育成就对家族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济南地区的教育状况和社会文化氛围。

在企业方面,山东朱氏启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历城区金桥国际大厦A座2307室。

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在历城区将军路263 号荣盛·时代国际双子座A座 F13 层。其是一家集贴膏、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生物试剂、消毒卫生用品、新药研发生产与销售、房产开发、物流配送、企业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企业集团。注册资金5亿元,子公司主要分布在山东、上海、广州、陕西、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地,集团现有职工超 5000 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 320 人,拥有多项专利和研发平台,并获得过多项荣誉和奖项。

朱氏门窗:位于历城区机场路1999号闽鲁建材装饰城一期一区 37 号。(世界朱氏网编辑部综合)

济南市历下区朱氏

  济南市是山东省朱姓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从明清时代开始,就是朱姓在北方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特别是历城区,早在明清时代就是北方以及山东朱姓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出现了许多贤才,如清代画家朱照、朱文震、朱令昭、朱伦瀚,学者朱纬、朱怀朴,诗人朱缃等。

朱崇勋:字彜存,号怡园,又号殿春亭主人,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诗人。他是济南名士朱缃之子,贡生,以子琦官封文林郎。工诗,著有《桐阴书屋诗》二卷。朱崇勋是蒲松龄殿春亭版《聊斋志异》的抄录者,是《聊斋志异》的传承人之一。作为济南朱氏家长,朱崇勋曾延请淄川张元来济南朱家做私塾先生,教授朱家子弟。

朱缃:与朱崇勋相关,在当时的济南文化界有一定地位。

朱令昭:字次公,号漆园、冰壑,济南朱氏家族中才情最为卓异之人,诗人、书画家,著有《水明楼诗集》《冰壑诗余》等。其父子的宅院(梦村别墅、冰壑别墅或梦村冰壑别墅)在济南文化内涵深厚,据朱氏后人朱照所著《锦秋老屋笔记》,此处宋时为李清照故居,明时为谷继宗亭,清初为山东学政钟性朴之桷园,后到朱氏手中,又添建廊屋。朱令昭曾与淄川张元、胶州高凤翰、济南方启英在趵突泉结“柳庄诗社”,水明楼也是他们的经常聚会之所。

历下区可能有朱氏人口聚居的社区或村落,但具体的聚居地信息可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地调查、查阅当地的方志、族谱或咨询相关的社区机构来获取。在历下区有一些以朱氏为经营者的企业或店铺,比如朱呈涛曾担任经营者的济南历下朱氏糁汤馆(已注销),以及高新开发区简捷餐饮外卖店(存续)。


济南历下区有以下一些朱氏企业: 

1. 济南朱氏兄弟美术广告制作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07年 5月11日,登记机关为济南市历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法定代表人为朱国明,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 经营范围包括国内广告业务、社会经济咨询、图文设计与制作、工艺品设计等,但目前该企业状态为吊销。公司地址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西路2号楼2—102室。

2. 济南历下朱氏糁汤馆:

- 经营者为朱呈涛,成立于 2017 年 3 月 7 日,不过目前已经注销。 

此外,山东朱氏药业集团在济南设有分公司,虽注册地址在济南市历城区,但在历下区可能也有相关业务开展。朱氏药业集团是一家集医疗器械、生物诊断试剂、高分子材料研发、房地产开发、医疗器械企业培训于一体的大型高新企业集团。该集团实力雄厚,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章丘区朱氏  章丘区(原章丘市)是山东省朱姓人口较多的县市之一,也是北方朱姓相对较多的区域之一(据《中华姓氏谱·朱姓》)。 

平阴县朱氏   平阴县卷明清时代,就是山东地区朱姓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民国木刻平阴朱氏族  平阴县以及东阿县朱氏的先祖据说是明朝开国名将永嘉侯朱亮祖之后,祖籍安徽六安,犯抄之后由家奴背着朱子池(据家谱记载,朱子池或许是朱亮祖次子朱 昱的儿子,不是朱亮祖的儿子。他应该是朱昱的儿子或者孙子)拼命逃了出来。一路上讨饭来到东阿朱海子,从此隐居下来。明朝灭亡后,才敢说是姓朱,并逐渐兴旺起来,做到官至翰林,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后有多支前往外地,其中一支迁到平阴,我们就是又由平阴分出来的一支。山东省山东省平阴县、肥城市、东平县、聊城市东阿县、临清、茌平、夏津、高唐朱氏  朱续晫,字明远,号近堂,山东平阴(山东省东阿县高集镇朱海村)人。大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两淮盐运使、监察御史。

名门望族  族谱一组16册(主体内容全)(有一小部分内容缺失)(品相自定)

莱芜区朱氏  莱芜区(原莱芜市)早在明清时代就是朱姓在山东地区的主要活动区域和居住地之一。

(信息来源:网络,2022年4月20日)

请熟悉情况的朱氏宗亲补充完善,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家族来源

  本族朱氏祖籍山东省,属“忠孝堂”后裔。明朝时期本家族是名门大家。清朝入主中原之后,被朝廷定为追杀灭族之列。族人在夜晚将四门打开四处逃命,约定逃生者可姓朱,也可按东、西、南、北逃生门,改姓东、西、南、北以防清兵追杀,保留朱氏血脉。朱姓与东、西、南、北联宗,不能通婚。

  本支先祖逃生后,维持朱姓(居住地不详),其后裔朱有贵在雍正年间于山东济南府平安县朱家庄定居,后裔不断向全国各地迁移。本家谱有记载是从居住在山东省济南府平安县的朱有贵开始。朱有贵以前的先人及其他后裔没有记载,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逃避官府的继续追杀;二是族人四散逃匿失去联系。追本溯源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在清朝乾隆年间,朱有贵之孙秉字辈一股人迁移到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朱家屯定居,后有朱有贵重孙朱玖,朱凤在道光年间先后来到吉林梨树小城子投亲,后在吉林省怀德县十屋朱家屯定居。

  朱玖、朱凤、朱发亲弟兄三人,朱发在山东时有三个儿子(名不详)后期迁移到何处不详。朱玖在山东结婚六年没有子嗣,朱凤将其长子朱永贵过继给朱玖,朱玖在朱家屯定居之后,李氏开怀生三子,朱永良、朱永顺、朱永和。朱凤往东北迁移是带三个儿子朱永太、朱永付、朱永宽,到朱家屯定居之后,又生二子,朱永昌、朱永祥。至今朱有贵的后裔近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朱凤章,信息来源:网络)

- THE END -

朱童蒙[明]

朱童蒙,字求我,号五吉,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生于明万历元年,卒于崇祯十年,终年65岁。
  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载:万历庚戌(1610年)进士。“由进士中书舍人行取兵部给事中,转兵科都,出为苏松兵备湖广希政司右参政,升太仆寺少卿,巡抚延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封资政大夫,文荫一武荫二。”
  朱童蒙生于清白廉吏之家。其父朱绅任镇安县令多年,为政清廉,亦非常注重教子读书,书以“数年宦籍贫如洗,累世书香富似春”的条幅悬挂于堂上,勉励朱童蒙好好读书。
  朱童蒙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又加之学习专心致志,日有所进。他的书舍外有高葵一棵,便自号“独葵轩主人”。宅东有百余棵古柏,郁郁葱葱,他便在林内搭一草庐,朝夕吟咏,又号“木仙主人”。由于家境贫寒,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但他仍坚持攻读并与当地名士会文研习。每逢县里月考,他徒步往返六十余里,晨出暮归,从未间断。19岁补邑庠生。万历庚子年,督学使在济南以五义论策,选拔人才,朱童蒙以增广生身份应试,参加考试者3000余人,朱童蒙首擢第一,其年28岁,被补为廪膳生,从此远近闻名。万历癸卯登贤书(乡试考中,为举人),时年31岁。万历庚戌年中进士,时年38岁。
  朱童蒙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他熟读兵法,足智多谋。万历壬子年任兵部给事中,时值边关狼烟迭起,朱童蒙奉旨守边,督兵作战,指挥有方,三战俱胜。回兵复旨,升苏松宪臬,继升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又升太仆寺少卿。不久,朱童蒙又奉旨巡抚延绥,守
榆林关。朱童蒙多方设计、相机调度,屡战屡胜,功绩卓著,使边境安宁数年。明万历丁卯,其母逝世,朱童蒙三次-告保,明廷俱严旨相拒,朱童蒙遂忍痛督战,斩获敌之王子,榆林告捷,朝野震动,龙颜大悦,升朱童蒙为督察院右都御史。明熹宗(天启)朱由校温旨褒美,晋封他为资政大夫,恩荣三代,并建五世恩光坊于莱城东门外,予以褒奖,时人称“大中丞公”。
  崇祯元年,朱童蒙辞官归里,置田数亩,乐守田园。回乡后,他
乐善好施,未娶者,为之完婚;负债者,为之代偿。立义仓,办义学,救灾民,遂以为乐,名望颇高
  朱童蒙不仅指挥作战有方,而且文采超人,一生著述颇丰。著作计有《独葵轩文集》《独葵轩诗稿》《勘辽录》《勘辽纪事》《抚延章奏》《楚游录》《粤西于役志》《去吴》《武闱与事》《论兵尺牍》《永思录》《慈思录》、《易翼》《梦记》《话葩》《宦游诗稿》《编年纪事》等20部。
  朱童蒙病逝后,葬于故里羊里镇朱家庄村东朱家林,御赐墓碑三幢,石坊一座,石人、石马、
石虎、石羊、华表各一对。

 朱宝承(1902—1948)字振玺。济南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他离家外出,寻找抗日救国的道路。先在武汉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后于1938年秋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历任军分区参谋、参谋主任,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七团一营副营长,齐济县、济阳县大队副大队长,渤海纵队十八团团长等职。曾率领部队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身先士卒,战功卓著。1948年,参加淮海战役。战役最后阶段,在永城王家花园一带阻击企图突围之敌。12月24日,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十八团阵地反扑。他指挥部队向敌军发起反击,在鏖战中牺牲。

  朱涛(1905—1957)原名朱凤霄,曾用名朱翔九。长清县东齐村人。出身于贫农家庭,青年时代从事小学教育。1937年“七七”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同年10月,参加长清县各界人民抗敌后援会。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长清县一、二区合建一个中共区委,任区委组织委员。1939年12月,任二区区委书记。1940年任中共东平县委组织部长。后任县委书记、地委书记。1949年全国解放后,任中共贵州省委委员 、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贵州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1957年1月12日在北京病逝。

 朱文奇(1957—1981)济南市人。革命烈士、青年英雄。1971—1975年,在山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上学,连续四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75年11月高中毕业后,到曲阜县陈庄公社裴庄插队劳动,任知青组长、共青团支部副书记。先后被评为生产标兵、积极分子。197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季,所在大队的大屋窖起火,朱文奇奋不顾身冲入大火, 奋力扑救,保护了集体财产。1978年6月入山东电影洗印厂当工人, 后任机修班班长。因工作出色,连续3年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1981年1月21日下午, 在济南大明湖溜冰返回时,忽见一儿童落入离北岸20多米远的冰窟里。他毫不犹豫地脱下棉衣冲向冰面,没跑几步,也落入冰窟。他抡起双拳猛砸身边的冰块,边破冰边往前游。手上、胳膊上被锋利的冰块划出道道血口,他全然不顾,奋力破冰六七米,将落水儿童托出水面。在同伴的帮助下,落水儿童获救了,他却因精疲力竭,沉入湖中,光荣献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中共山东省省级机关委员会授予他“青年英雄”称号。



(有事找站长,支持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