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朱氏概况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11/13|浏览量:1429
滨州市是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地势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辖四县二区一市 ,总面积9660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滨州市常住人口为3928568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8.11亿元。
滨州市的朱氏有一定的分布和相关信息:
1. 家族分布方面:
- 邹平市:是滨州市朱姓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朱氏多为古折槛堂朱氏后裔和明鲁王后裔。古折槛堂朱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明鲁王后裔则与明朝的鲁王朱檀有关,其后人经过不断繁衍分布在邹平。 阳信县:也是山东省朱姓人口较多的县市之一。这里的朱氏同样有不少是古折槛堂朱氏后裔和明鲁王后裔。 无棣县:是北魏后期沧州朱氏的居地之一。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变化,朱姓仍是当地的主姓之一。
2. 商业经营方面:
滨城区朱氏水产养殖场:成立于2024 年 1 月 15 日,经营者为朱和元,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东街村142-9,所属行业为渔业。- 朱氏(山东)网络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邹平市高新街道办事处商贸城沿街房cd 东南d-106 号,成立于2021年9月14日,法定代表人为朱文斌,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企业。- 滨城区朱氏壹锅香砂锅铺:成立于2024年4月9日,经营者为朱起超,位于滨州市滨城区,目前处于存续状态,公司以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为主。 博兴县朱氏痛症调理康复理疗店:成立于2024年9月2日,经营者为朱岩松,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目前处于存续状态,主要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 历史文化方面:
长山朱氏在滨州地区有一定的历史渊源。长山朱氏先祖朱文翰是范仲淹的继父,北宋长山县三进士之首,历任诸多官职。朱文翰共有四子,其中三子朱煊是山东长山朱氏二世祖,其后代主要分布于原长山县地域内及周边地区。
以下为具体情况:
邹平市朱氏 邹平市(原邹平县)是滨州市朱姓人口最多的两个县之一。多为古折槛堂朱氏后裔和明鲁王后裔。
邹平朱氏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情况:
1. 与范仲淹的关系:
-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幼年时随母亲改嫁到邹平市长山镇的朱氏家族。当时范仲淹改姓朱,名说,在朱家庄(今范公村)生活了约20年。他在这里饱读县域藏书,为日后的学业和仕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范仲淹功成名就后,念及朱氏家族的养育之恩,购置义田4顷36亩(相当于现在的436亩)用于朱氏族人的日常用度。后来,他的二儿子范纯仁又在此为朱氏购置祭田1顷30亩。
2. 家族分支与分布:
- 长山朱氏先祖朱文翰是范仲淹的继父,北宋长山县三进士之首,历任秘阁校理、户部郎中、盐铁渡之判官、宿州、河中知府、平江刺史等职。朱文翰共有四子,长子为元配初氏所生,青年时即移居外省,失名失考;次子即范仲淹,为朱文翰的继配谢氏所生,后来恢复本名;三子朱煊,为谢氏所生,是山东长山朱氏二世祖,其后代主要分布于原长山县地域内,即今天长山县城、焦桥、孙镇、好生、西董一带和周村、萌水一带,部分迁居淄川、博山;四子失名,为谢氏所生,范仲淹中进士被授官后,接母亲和最小的四弟去河南宁陵管理职田,其后代与长山朱氏因历史原因曾中断联系,近几年才恢复联系。
明清及近现代的延续与变迁:
- 家族繁衍与分布:经过长期的繁衍,朱氏家族不断壮大,逐渐分布在邹平市的多个地区。如长山朱氏的三子朱煊的后代主要分布于原长山县地域内,即今天长山县城、焦桥、孙镇、好生、西董一带和周村、萌水一带,部分迁居淄川、博山。
3. 现代发展:
- 现今邹平仍有不少朱姓人士,并且有朱氏后人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等活动。例如,2024年4月举办了纪念范仲淹诞辰1035周年、长沙慈善落成暨春祭典礼等活动,朱氏宗亲也参与其中。
总体而言,邹平朱氏在历史上与范仲淹有着紧密联系,经过长期的繁衍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家族规模和分布,并且在现代仍然保持着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关注。
阳信县朱氏 阳信县是山东省朱姓人口较多的41个县市之一。不少朱氏是古折槛堂朱氏后裔和明鲁王后裔。1. 人口分布:阳信县是山东省朱姓人口较多的41个县市之一。有一些朱姓人口聚居的村落,比如阳信县水落坡镇朱家村。2. 家族渊源:不少阳信县的朱氏是古折槛堂朱氏后裔和明鲁王后裔。古折槛堂朱氏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朱氏分支,有着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而明鲁王后裔则与明朝的鲁王朱檀有关,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后人逐渐分散到各地。
无棣县朱氏 无棣县也是北魏后期沧州朱氏的居地之一。经历千余年的发展——繁衍——望族——渐微的变化后,无棣朱姓仍是当地的主姓之一。
山东无棣县朱氏有一支以传承朱氏菩提拳而闻名。以下是相关信息:
1. 起源与传承:
- 无棣县车王镇的朱家村,村史记载在康熙年间从河南省新安县迁入立村,小村庄自古以来就以尚武之风享誉海丰古邑。
- 朱氏菩提拳历经朱法堂、朱德恒、朱登阁三代人传承,已有 200 余年的历史。菩提拳在传承中融合了白猿拳形体轻盈、动作敏捷和点子拳短、平、快的特点,逐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朱氏菩提拳,凝聚着历代传承人在实战中总结、在演练中提升的智慧结晶。
2. 拳法特点:
- 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动作连贯,变化多样,刚柔相济,朴实无华,虚实有度,快慢相间,形神兼备,技击性强。
- 套路较短小,运动多为直线往返。“一字马一片身”是菩提拳独特的攻守方法,无论进攻还是防守,菩提拳以自己的侧身对准对手的正中,前手似弓,随机应变以寸劲或防或攻;后手相随,或上或下,守中护肋,这种技击观念和当代格斗技术异曲同工。
3. 传承与发展:
- 2018 年 9 月 1 日,朱家村正式组建朱氏菩提拳少年武术队,由朱氏菩提拳第 4 代传人、朱氏菩提拳研究会名誉会长传人朱树理以及菩提拳传人朱树胜免费义务教学。
- 2020 年 7 月 25 日,无棣县朱氏菩提拳研究会成立,这将最大程度聚集菩提拳后人和业内专家,共同沟通交流,助力朱氏菩提拳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朱氏菩提拳已被列入无棣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此外,除了朱氏菩提拳这一具有特色的文化传承,无棣县的朱氏族群也和其他地方的朱氏一样,有着家族的繁衍、发展以及独特的家族文化和传统。但关于无棣县朱氏更广泛的历史渊源、家族分支等信息,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考证当地的族谱、方志等资料来获取更详细准确的内容。
惠民县朱氏 是当地的一个姓氏族群,有多个聚居村落,不同村落可能有不同的朱氏字辈。以下是一些已知的惠民县朱氏相关信息:
1.惠民县麻店镇朱家坊村:
- 东院字辈:仲钦三应盛琴曾克逢本,廷延洪和登爱华德秀清。
- 西院字辈:仲笋三应盛,珩心遇振守,继兆云希丙。
2.惠民县孙武街道大朱村:廷登吉士兆长逢。
3.惠民县李庄镇南朱村:孝德连文明广祥。
4.惠民县胡集镇白桥村:鸿学登智。
另外,在历史上还有传说惠民县胡集镇有个叫“石槽朱”的村子。据《朱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始祖朱彦清兄弟三人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出时约定各自立村时要在水井旁放一石槽,以便于后世子孙取得联系,该村始祖遵约办事,水井旁放一石槽,故村名被称“石槽朱”。
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西杨村位于镇政府西2公里,隶属于杨家办事处,现有105户,305口人。其中朱氏姓氏共20户,99人,字辈:连、玉、文、学、希。(惠民县朱氏联系人,县水利局朱文涛,18766670456)
(信息来源:网络,2022年4月4日2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