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朱氏概况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12/10|浏览量:1391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截至2019年末,全市辖2行政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2.6509万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阳市常住人口为9713112人。
南阳市是河南省朱姓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史称的南阳朱氏,是先秦宋国朱氏(微子启)的后裔,主要集中居住在宛县(今南阳市)一带。东汉前期, 随着朱祐家族和朱晖家族的相继兴起,南阳朱氏呈现岀空前的繁盛。东汉以后, 南阳朱氏逐渐衰落。后来,南阳朱氏的后裔,因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分别迁往他 处。一支迁到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区),一支迁到义阳(今属信阳),并曾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
到明朝,南阳是明太祖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桂的藩地。子孙相传,直到明末。 应有后裔留居当地及附近县市。
南阳市朱氏人丁兴旺,繁衍迅速。除所属县市区有朱氏后裔外,还迁居省外。
请朱氏宗亲补充完善!联系微信:19819884266
2022年4月8日18:27:19
河南省南阳市义阳郡的后裔吗?据我查询得知,义阳郡的始祖是朱穆(100~163)字公叔,一字文元,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市)人,丞相朱晖之孙。南阳朱氏一支,义阳郡始祖。初举孝廉。顺帝末,大将军梁冀使典兵事。桓帝时任侍御史。感时俗浇薄,作《崇厚论》、《绝交论》。永兴初,出任冀州刺史,镇压起事灾民。后触犯宦官,罚作刑徒,因千人上书为之鸣不平,赦归。居乡数年,复拜尚书。上书请除宦官未成,忧愤死。
2022年5月12日21:24:48
[汉][?-48年,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朱祐(?-48年),字仲先,汉族,南阳郡宛人。原名朱祜,在汉代史书《东观汉记》之中,为汉安帝(刘祜)避讳把他的名字写作朱福,范晔写《后汉书》时已经不用避讳,却写作朱祐。
朱祐自幼与刘秀相识,关系极好,自刘秀起兵就一直跟随左右,虽曾被俘没有影响刘秀对他的信任,历任护军、偏将军、建义大将军,先后封为安阳侯、堵阳侯、鬲侯。
少年相交
朱祐少年丧父,随母亲回到复阳县(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当时属清河郡)外祖父刘氏家中居住,经常往来于舂陵之间,所以他与刘演、刘秀兄弟自小便相识,还曾和刘秀兄弟一起在长安求学,在刘氏兄弟起兵前,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绿林军、赤眉军相继起义,刘演、刘秀兄弟也起兵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号称“舂陵兵”,朱祐也参加了刘氏兄弟舂陵起兵的行动。刘演被更始帝刘玄任命为大司徒之后,任命朱祐为他的护军,此后朱祐以护军的身份一直跟随在刘演左右。刘演被刘玄杀害之后,朱祐只身一个人跑去找刘秀报信,此后便一直留在刘秀身边。
从平河北
公元23年(更始元年),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朱祐又被刘秀任命为所部护军,从此朱祐与刘秀一起开始了平定河北的征战。
刘秀对朱祐非常关爱信任,经常见面商谈,同吃同住。当时汉军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割据河北的王郎,朱佑在与王郎军的交战中非常卖力,常力战陷阵,屡立军功,刘秀就拜朱祐为偏将军,封安阳侯。
刘秀消灭王郎之后,河北的数十支农民军,成为刘秀占据河北的主要障碍。刘秀向农民军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朱祐随刘秀参加了这些军事行动。在消灭农民军主力之后,刘秀率军回蓟,命令朱祐与耿弇、吴汉、景丹、盖延、邳彤、耿纯、刘植、岑彭、祭遵、王霸、坚镡、马武、陈俊十三将军继续追击农民军残部,朱祐诸将在潞东、平谷,连续重创敌军,斩首一万三千余级,最后一直追到右北平郡的无终县(今河北蓟县)、土垠县(今河北丰润东)、俊靡(今河北遵化西北),将农民军残部消灭得干干净净。
平定河北之后,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即皇帝位,拜朱祜为建义大将军。大将军者,可节制数路将军,可见刘秀对将才一般的朱佑相当器重。
围困洛阳
为了夺取中原重镇洛阳,公元25年(建武元年)七月,刘秀派吴汉为大司马,统率朱佑、刘植、坚镡、岑彭、王梁、万脩、贾复、侯进、冯异、祭遵、王霸等十一员将领围攻洛阳。
当时镇守洛阳的是更始皇帝刘玄的大司马朱鲔,朱鲔曾参杀刘演的事件,因此固守不降。汉军久攻不下,正苦于无法破城之时,洛阳防守东城门的将领决定投降,私下里与坚镡达成协议,于次日清晨打开上东门。坚镡马上向朱祐报告,次日清晨,城门一开,朱祐与坚镡乘机率军而入,与闻讯赶来的朱鲔部队在武库相遇,双方大战,杀伤很多,直到早餐时终因不能击破敌军,撤兵回营。坚镡、朱祐虽然没有攻破洛阳,但朱鲔对部队的忠诚产生了怀疑,失去了死战的决心,随后刘秀又派岑彭劝降,朱鲔最终投降。
定都洛阳之后,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刘秀第二次大封功臣,更封朱祐为堵阳侯。
剿灭民军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残余的五校农民军与檀乡农民军合兵进扰魏郡(郡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清河郡(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在刘秀的命令下,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祐、执金吾贾复、偏将军王霸、杜茂、扬化将军坚镡、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等九将军随大司马吴汉去清剿。汉军与农民军大战于邺东漳水之上,农民军战败,被斩首、投降的有10余万人。
为了巩固洛阳,剿灭洛阳西、南一带的流民军,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刘秀命令朱祐与王常、景丹、朱祐、祭遵、王梁、臧宫一起统领大军南出箕关(中国古代太行八陉之一——轵关陉上一处著名关隘),向南进军,去清剿盘踞在洛阳西南地区的弘农、厌新、柏华、蛮中等流民武装,经过一年的苦战,平定了这些地方。
公元26年(建武二年)秋,建义大将军朱祐与景丹、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执金吾贾复、偏将军冯异、强 将军陈俊、左曹王常、骑都尉臧宫等击破五校军于羛阳,迫降其众五万人。
兵败被俘
朱祐等人一路顺利,可这时后方南阳却先后发生了董訢、邓奉叛乱,公元26年(建武二年)十一月中旬,刘秀任命廷尉岑彭为征南大将军、南征大军主将,又令建义大将军朱祐、执金吾贾复、建威大将军耿弇、武威将军郭守、越骑将军刘宏、偏将军刘嘉、耿植等人为副将,率领汉军数万,南下讨伐邓、董。这一次,朱祐遭遇了自己军事生涯的滑铁卢,他率部在淯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与邓奉交战时,兵败被俘。朱祐和邓奉及他的叔叔邓晨(刘秀的姐夫)早年就相识,又一同随刘氏兄弟起兵,因此邓奉没杀朱祐。
公元27年(建武三年)夏天,刘秀御驾亲征去增援前期南下的汉军,邓奉见汉军势力大,决定投降,于是他就请朱祐请出来,由朱祐押着他一起来到刘秀大营中请罪。
刘秀赦免了朱祐被俘之罪,并且以劝降邓奉有功为由,恢复了朱祐所有的官职、爵位。并继续派他领兵作战,朱祐先后带兵攻占了新野、随县。
生擒秦丰
为了消灭割据荆襄一带楚黎王秦丰,公元27年(建武三年),刘秀派遣岑彭、傅俊、臧宫、刘宏率军南征,但汉军进攻受阻,迟迟不能突破敌军防线,六月末,刘秀又令朱祐为主将,祭遵为副将,率领第二拨汉军南下,朱祐见了岑彭,两人作了分工。朱祐负责北线,对付延岑、张成。岑彭负责南线,对付秦丰、蔡宏。
分工之后,朱祐率领征虏将军祭遵与延岑大战于东阳,大破延岑,临阵斩了秦丰的大将张成,延岑率军败走,去投秦丰。这一仗朱祐缴获的印绶就有九十七件。
随后朱祐挥军进攻黄邮城(今河南新野东),黄邮城守军望风而降,听到南线捷报频传,刘秀非常高兴,赏赐朱祐黄金三十斤。
朱祐、岑彭会师合围秦丰的都城黎丘(今湖北宜城西北)之后,刘秀下令岑彭、傅俊率军南下,转攻盘踞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的田戎。围攻黎丘的任务,交给了建义大将军朱祐,又命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率领本部汉军协助朱祐围困霍丘。朱祐接手围困的任务之后,挥军击破蔡阳,擒杀了秦丰的守将张康,打掉了秦丰最后的支援。[18-19]
为了尽早结束战斗,刘秀亲自到黎丘,派御史中丞李由为使者持玺书来到城下招降,秦丰却仍然不降,还口出恶言,刘秀大怒,回京之前告诉朱祐,一旦拿下黎丘,立即诛杀秦丰及其三族,无需押解回洛阳治罪!
经过长期围困,秦丰粮尽,朱祐乘机猛攻,公元29年(建武五年)六月,秦丰终于撑不下住了,只好领他的母亲妻子九人肉袒出城投降。按照刘秀的旨意安排,对负隅顽抗的秦丰应该就地处决,并灭其三族。然而朱祐心地善良,不忍这百口无辜这就样被杀,只是将秦丰及家属收监,然后用槛车送往洛阳报捷。
朱祐违旨的事情被吴汉知道了,吴汉上奏刘秀,-朱祐废诏接受投降,违反了将帅的使命。但刘秀只是下令将秦丰处斩,并没有怪罪朱祐。而是下令将朱祐调回洛阳。朱祐返回后,与骑都尉臧宫联合围剿被延岑余党所盘踞的阴县、酂城、筑阳三座县城,全部将其扫平。
防守匈奴
东汉初年,因为长期战争,力量比较薄弱。使东汉政府对匈奴无法在战略上采取积极-的行动,只能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和策略。
公元33年(建武九年)春天,骠骑大将军杜茂与雁门太守郭凉出兵讨伐依附匈奴的卢芳,因为匈奴骑兵万余人前来救援,杜茂大败,-率军退入楼烦城(今山西省娄烦县境内)。刘秀得报,急调大司马吴汉、横野大将军王常率领部分汉军主力从关中就地北上,又令建义大将军朱祐、破奸将军侯进、讨虏将军王霸三人率部从洛阳北进,星夜驰援楼烦。汉军集结完毕之后,公元33年(建武九年)六月中,大司马吴汉亲率朱祐、王常、侯进、王霸等四将,总计大军五万余人,与卢芳的部将贾览、闵堪在高柳展开了决战。卢芳急向匈奴请援,匈奴骑兵来增援,又下起了大雨,汉军再次大败,损失惨重,吴汉南归洛阳。留朱祐屯常山郡,王常屯涿郡,侯进屯渔阳郡。王霸屯上谷郡。此后朱祐屯兵于常山郡的南行唐一带(今河北行唐县南桥乡故郡村),以防备匈奴和卢芳。[23-25]
辞官闲居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刘秀增加他的封邑,受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公元39年(建武十五年),朱祐主动上交大将军印绶,并留在京师。同时朱祐上奏:自古以来,大臣受封赏都没有加王的称号有,所以可以把诸王的王爵改为公爵。又上奏:应该把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的官职都被去掉了“大”字,以合法理。这些建议都被刘秀采纳。
辞官之后,刘秀顾念旧情,多次赏赐朱祐。公元48年(建武二十四年),闲居十年的朱祐在家中去世。
朱序(?-393年),字次伦,义阳郡平氏县(今河南省桐柏县)人 ,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焘之子 ,东晋名将。
朱序为当世名将,累迁至鹰扬将军、江夏相。太和元年(366年),平定司马勋之乱,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封爵襄平子。太和四年(369年),大败前燕将领傅末波。宁康二年(374年),调任兖州刺史。当时吴兴郡长城县人钱弘等聚众作乱。朱序授任中军司马、吴兴太守,前往平定叛乱。
太元二年(377年),担任南中郎将、梁州刺史等职,镇守襄阳。太元三年(378年),前秦攻打襄阳,朱序率军固守襄阳。太元四年(379年),秦军攻克襄阳,俘虏朱序,前秦天王苻坚任命他为度支尚书。太元八年(383年),肥水之战中,朱序暗中帮助晋军,使晋军大败秦军。朱序投归东晋,历任龙骧将军、琅邪内史、豫州刺史等,屯兵洛阳。
太元十一年(386年),朱序派兵讨伐叛晋的丁零首领翟辽。后历任兖青二州刺史、都督司雍梁秦四州军事、雍州刺史等。太元十五年(390年),大败西燕皇帝慕容永。同年,击败翟辽。太元十八年(393年),朱序去世,追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讨勋救楚
朱序是当世名将,起初担任何职不详,后来经过多次升迁至鹰扬将军、江夏相。
兴宁三年(365年)十月,梁州刺史司马勋起兵反叛朝廷,自称梁益二州牧、成都王。十一月,司马勋带兵进入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攻打涪城(今四川绵阳东),继而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包围益州刺史周楚。大司马桓温得知司马勋叛乱后,便上表朝廷任命朱序为征讨都护,派他率军前往成都讨伐司马勋,以援救周楚。
太和元年(366年)夏天,朱序与周楚在成都击败司马勋,并擒获司马勋及其同党,平息叛乱。随后,朱序与周楚将司马勋等人押送到桓温那里,桓温将他们全部斩首,而后将他们的首级传送到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朱序因平叛有功,朝廷升任他为征虏将军,赐封爵位为襄平子。
败燕平乱
太和四年(369年),当时东晋与前燕交战,朱序和前锋邓遐在林渚大败前燕将领傅末波(一作傅颜)。
宁康二年(374年,《晋书·朱序传》误作太和年间),朱序调任兖州刺史。当时吴兴郡长城县人钱步射、钱弘等聚众一百多人作乱,藏匿在原乡山。朝廷任命朱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前往讨伐叛乱。朱序到任后,派兵攻打并擒获钱弘等人,平定叛乱。 叛乱平定后,朱序返回兖州继续担任刺史。
交锋前秦
太元元年(376年),前秦攻打前凉,车骑将军桓冲得知后,派朱序与江州刺史桓石秀、荆州督护桓罴率兵在沔水、汉水一带游巡,声援前凉。不久,前秦灭亡前凉,朱序等人停止行动。
太元二年(377年,《晋书·朱序传》误作宁康初年)三月,征西大将军桓豁上表朝廷任命朱序为使持节、监沔中诸军事、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11-13]
太元三年(378年)正月,前秦天王苻坚派将领苻丕、杨安、慕容垂、姚苌等人率领共计十七万大军,分兵四路会合攻打襄阳。四月,秦军抵达沔水以北,朱序认为秦军没有舟船,未作防备。等到秦将石越率领五千骑兵顺流渡过汉水,朱序惶恐惊骇,固守襄阳中城。石越攻克襄阳外城,缴获一百多艘船只,用来接运其余的兵众。苻丕统领众将领攻打襄阳中城。起初,朱序的母亲韩氏听说秦军将要到达,亲自登上城墙察看是否坚固。行至西北角,认为这里不够坚固,于是就率领女仆及城里的成年女子一百多人在城墙里边斜着修筑一道二十多丈的城墙。等到秦军来到后,西北角的城墙果然遭到攻破,兵众们转移到新城墙上防守,秦军于是撤退。襄阳人称这段城墙为“夫人城”。当时秦军的粮草将要用完,于是急攻襄阳城。[14-15]
兵败遭俘
太元四年(379年)正月,朱序屡屡出战,击败秦军。当时军心劳顿松懈,朱序认为秦军已逐渐远退,必定不会前来,因此不再设防。二月,襄阳督护李伯护秘密地派其子到前秦表示愿意投降,请求作为内应。苻丕于是命令各路部队进攻襄阳。二月戊午日,秦军攻克襄阳,抓获朱序,将他送至前秦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苻坚认为李伯护不忠诚,把他杀掉示众。朱序想逃回东晋,于是秘密到宜阳,藏在夏揆的家里。苻坚怀疑夏揆并将他拘捕,朱序就到苻晖那里自首。苻坚因为朱序能够保持气节,因此非常赞赏他,没有追究他逃离之罪,授任他为度支尚书。[16-17]
逃回东晋
太元八年(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谢石率军抵御秦军。苻坚将大部队留在项城(今河南沈丘),带领八千轻装骑兵,日夜兼程赶赴寿阳与苻融的三十万大军汇合。苻坚派朱序前去劝说谢石等人,称述自己的军威。朱序私下里却对谢石等人说:“如果秦军的百万兵众全部抵达,确实难以与他们抗衡。如今乘着各路军队尚未会集,应该迅速攻击他们。如果能打败他们的前锋部队,那他们就已经丧失士气,最终就可以攻破他们。” 于是谢石派谢琰挑选八千名勇士渡过肥水挑战。秦军稍微向后撤一点,朱序在军阵后面高声呼喊:“秦军失败了!”于是秦军大败奔逃。朱序乘机与张天锡、徐元喜投奔东晋。 此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十一月初十日,东晋朝廷授任朱序为龙骧将军、琅邪内史。 后改任监扬州、豫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屯兵洛阳(今河南洛阳)。
击辽破燕
太元十一年(386年),丁零首领翟辽杀害黎阳太守滕恬之,占据黎阳反叛东晋,朱序派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水、泗水一带的各郡共同讨伐翟辽。[22-23] 同年八月,翟辽侵犯谯郡(今安徽亳州),朱序率军击退翟辽。
太元十二年(387年)正月初八日,朝廷任命朱序为监兖、青二州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将军如旧,代替谢玄镇守彭城(今江苏徐州);朱序认为彭城远离京都建康,支援不接,请求改镇淮阴(今江苏淮阴),得到朝廷的允许。 不久,翟辽派其子翟钊进犯东晋的陈留、颍川二郡。朱序派秦膺击退翟钊 ,因功授任征虏将军。朱序上表朝廷请求运送江州米十万斛、布五千匹以供军用,朝廷下诏同意。
太元十三年(388年)四月二十九日,朝廷任命朱序为持节、都督司雍梁秦四州军事(一说都督雍梁沔中九郡诸军事),雍州刺史。 晋孝武帝派广威将军、河守杨佺期,南阳太守赵睦,各自率兵一千人隶属朱序。后朱序上表朝廷请求拨给原荆州刺史桓石生一百顷田地、八万斛米。随后驻防洛阳 ,守卫陵墓。
太元十五年(390年)正月,西燕皇帝慕容永率军直奔洛阳而来,朱序从河阴向北渡过黄河迎战,与西燕将领王次等人相遇,便在沁水与之交战,王次兵败退走,朱序斩杀其偏将勿支。朱序派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击败退的燕军,在太行山击败他们。慕容永率领残余兵众向上党奔逃。当时杨楷聚众数千人,在湖、陕一带,听说慕容永战败,派出人质到朱序那里请求归降。朱序亦率军追击慕容永到达上党的白水,与慕容永相持二十天。恰逢翟辽此时正打算进攻金墉(一说洛阳),所以朱序才带着部队赶回。朱序在石门攻击翟钊,派参军赵蕃在怀县击败翟辽,翟辽连夜逃跑。朱序退驻洛阳,留下鹰扬将军朱党守卫石门;同时派其子朱略监管洛阳,并让赵蕃辅佐帮助他,朱序自己返回襄阳。 会稽王司马道子认为朱序胜负相抵,不加褒贬。
后来,前秦东羌校尉窦冲想进入汉川,安定人皇甫钊、京兆人周勋等人打算迎他进来。梁州刺史周琼失掉巴西三郡,兵少力弱,于是向朱序告急。朱序派将军皇甫贞领兵赴援。窦冲据守长安东部,皇甫钊、周勋散逃。
辞职去世
后来,朱序因年老多病,屡次上表朝廷请求辞职,但朝廷都不同意。太元十七年(392年)十月,朱序再度上表朝廷请求辞职,朝廷下诏拒不接受所上表章,于是他擅自离任。几十天之后,廷尉要将他治罪,朝廷诏令宽赦不追究。
太元十八年(393年),朱序去世,追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主要成就
朱序是东晋时期名将,早年曾率军平定司马勋、钱弘等人的叛乱;淝水之战中,帮助东晋大败前秦;后来打败西燕皇帝慕容永,并且多次击退进犯东晋的翟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