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朱氏概况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12/12|浏览量:805

 张家界,原名“大庸市”,湖南省地级市。辖2个市辖区(永定区、武陵源区)、2个县(慈利县、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总面积9516平方千米 ;因旅游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张家界市常住人口为1517027人。

 永定区、武陵源区朱氏   永定区和武陵源区由于这两个区域内有些地方曾经是慈利的辖区,因此,长期以来,朱氏家族居于此地的族人较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丰城朱氏。

   1.丰城朱氏。在永定和武陵源区的丰城朱氏都是江西婺源茶院公十三世孙朱瑾、朱硅的后裔(含一甲、三甲、五甲、九甲、十甲、三里),而先祖迁居的时间,各个时期都有,现在难以分清。人口约15000人。

    2.河边朱氏。在张家界永定区朱家河边,居住着一支由河南迁来的朱氏家族,何祖何时从河南什么地方迁来,都无文字记载,人口200多人。

   3.后坪朱氏。始祖朱明泉,祖籍江西抚州府监川县第四都永丰渡人,其先祖(名讳和迁居时间不详)先迁居永顺县卧塔乡八甲下塘坊,后于1840年由朱明泉迁居大庸县后坪十三都核沐溶至今。人口23户,88人。

    永定区和武陵源区朱氏在明代有永定卫指挥使1人。现有县处级以上干部5人。

 慈利县朱氏  慈利朱姓人口,原居全县首位,旧有“朱半县”之称;后因明末“甲申之乱”(满清灭明),朱氏家庭倍受迫害,族人逃散,流离异地,散居全国各地。据20世纪80年代末的人口统计,在全县301个姓氏中,朱姓名列第二,仅次于李姓。目前,慈利朱氏,以丰城朱氏为主体,此外还有凤阳、辰宗、安福、湘乡、树茏、龙潭湾、吉安、插旗山等共九支。根据2005年3月联宗修谱时不完全的统计,人口有49588人,是本姓人口在湖南省分布较多的一个县。

    1.丰城朱氏。开基始祖朱瑾、朱珪。这是朱姓来慈利最早的一支,是婺源朱氏九世祖朱清的后裔。朱清字胜非,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1101)官任富州(今江西丰城县)太守,因爱剑江山水之美,遂卜居富州郭东门。生子一:惠善:惠善生四子:祥温、学温、最温、全温。最温生梦云,梦云生子二:瑾、珪。宋理宗绍定年间进士;淳祐三年(1243),瑾公任武陵(今常德市鼎城区)知县,珪公任慈姑州牧;继而珪升任常德知府加置制使,瑾升任慈姑州牧;任满时,因金兵南侵,不得归乡,留居慈利。明初,珪公之六世孙朱思济,因平叛有功,被敕封为谷用大元帅,屯兵茅岗(今慈利金岩乡),划地方圆三里为屯兵之所,“三里朱氏”由此得名。是时,瑾公后裔也同时迁往茅岗,其六世祖共有堂兄弟十一人,分别居住或出生于一甲、三甲、五甲、六甲、八甲、九甲、十甲等地(当时地方的基层行政组织),各甲朱氏也由此得名,并发展成为七个分支。七百多年来,已繁衍至31世,今人口达48304人,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和鄂西地区,而以慈利、桃源、张家界市永定区为最多。

    湖南张家界慈利朱氏:始祖圭公,字初八,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漳江门水官桥得胜堤大栗树人,南宋绍兴间进士,任慈利知县,后升常德府,解组后卜居慈利。后代十二代孙朱文举康熙三十三年移居武昌府蒲圻县沙阳乡九渡堡上下鹄里,朱万宝,朱昌杰。(重庆开州区朱良卿补充,13983507949.2022年7月21日14:23:17)

慈利三里朱氏 

    始祖圭公,字初八,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漳江门水官桥得胜堤大栗树人,南宋绍兴间进士,任慈利知县,后升常德府,解组后卜居慈利,卒葬县东落马坡。六世孙思济于明洪武初擒慈利土司覃垕,封谷用大元帅。后裔称三里朱氏,衍为麟、寿、纪三房。族人分布于环溪镇、溪渔乡、长宜乡、广林乡、龙景乡及大庸、桑植、石门、湖北等地。至1948年,已传27代,共四万余人。总祠在慈利县城内。明嘉靖、万历间纂有族谱,毁于兵。清顺治间重修,康熙间续修,道光同治间各修房谱,称三修;光绪15年(1889)合修房谱,称四修;1931年五修,2004年六修。六修时麟房入谱人数19187人,其中新入8769人;寿房入谱人数9483人,其中新入2693人;纪房入谱人数20183人,其中新入7116人。共计六修时新增人丁18578人。字派:(自十八世始)声邵迪咸际纯熙允敷常宪克敦典彝若斯愈蕃惟是恒孳昌盛继述福介以时。1931年慈利朱氏十祠议定派语:先祖常有言,德行士之基,伦敦可及远,安定乃其宜,心忠才愈良,法立民用持,本治克永保,功业启平时,国大宗必强,子贤家以维,文章化成日,万代自仁慈。


慈利辰宗朱氏 

    先世居南昌,明永乐间迁辰州。清康熙间,时禄公自沅陵迁居慈利,生六子。嘉庆2年(1797)创修草谱,1914年续修,2004年三修。字派:龙虎风云会,富贵光裕宽,原存祖德远,洪福自天永,廷朝太时启,文元必宗之,经纶锦学业,家运际昌亨,开国贤良盛,安邦显大明,承先思继序,传述有书声。


慈利三甲朱氏 

    始祖瑾公,为俨环公十三代孙,南宋绍定间,与胞弟圭公同举进士,淳祐3年(1243)圭公任慈姑州牧,瑾公任武陵知县,因金兵南侵,兄弟遂留居慈利。瑾裔分为一、三、五、六、八、九、十甲,圭裔称三里朱氏。瑾裔五传至添锡公,分为三甲。清咸丰间创修草谱,1927年二修,1932年三修,2005年四修。四修时上谱人数18163人,其中已故11405人,现有人数6758人,多居县南龙潭河。大房派语:初良孟延子添仕均万永显仁世文宗登嗣必赤德绍南正慈方休声际会昌。


慈利九甲朱氏 

    江西始祖瑰公,传至十二代梦云,生瑾公(初六)、珪公(初八),原籍江西南昌,瑾公任武陵事,珪公任慈姑州事。因金人南侵,不克归里,定居慈利九渡溪。瑾公六世添福为一甲祖,添富为二甲祖,添锡为三甲祖,添铭为四甲祖,添钦为五甲祖,添甫为六甲祖,添济为七甲祖,添铅为八甲祖,添秉为九甲祖,添从、添祥为十甲祖。九甲族谱始修于清光绪20年(1894),1938年续修,2002年三修,族人3600余人。字派:初良孟延,子添仕单,祖悦景绍,廷可守长,邦有道单,世上洪熙,永正家学,传衍先师,厚德广福,敬修立基,明昭文治,万年於斯,宽宏大量,湘秀满堂,栋梁保太平。


桑植朱氏 

    先世明洪武22年(1389)自江西饶州安福县荷花院以千户调守安福所而落籍桑植。后嗣五大支,聚居于今澧源镇朱家台、南岔乡江边、洪家关乡朱家坪、五里桥乡朱家冲、瑞塔铺乡东旺坪,县城、尚家坪、木耳坪、桥白弯、江口等地亦有少量分布。


桑植朱氏 

    始祖文公,明洪武5年(1373)自安乡南平以昭信校尉大河卫管军百户调屯九溪卫安福所落籍,后人主要分布于今五里桥乡之朱家坪、丹家坪。

 

    2.凤阳朱氏。始迁祖朱万纪,原名朱慈烺(音“朗”),是明思宗朱由检长子,明朝最后一位皇太子。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朱慈烺与另外两位皇子被俘。不久,清军入关,进逼北京,李自成败退,并挟持三位皇子南逃,逃至湘西时,三位皇子在当地朱氏族人的帮助下脱险。隐匿于慈利县城郊(今零阳镇双安村),并改名万纪。在慈利已传16世,人口有200多人。皇子慈焰改名万顺,于清康熙年间迁居湖北省宣恩县沙道镇栏杆坪村;皇子慈炯改名万伦,迁居地址不详。

   3.辰宗朱氏。始迁祖朱时禄,是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之后,原居辰州府沅陵县六都浦毛家滩罗婆坪,共生八子。清康熙十九年(1680),肖氏婆婆率领六个儿子,迁居慈利县城郊(今零阳镇白竹水村)至今,已传12世,今有人口3000多。

    4.安福朱氏。始迁祖朱才昌、朱麟昌、朱嘉华。他们均是朱义之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恩赐郭信以“朱义”之姓名,自此,以朱为姓,代代相传。后裔分别居于桑植、安福两地。才昌、麟昌两兄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迁居慈利六都垕厘寨(今零阳镇天星村);清朝后期,朱嘉华迁居慈利。今有人口1300人。分居于零阳、朝阳、三合口、景龙桥等乡镇。

    5.龙潭湾朱氏。始迁祖朱维凤,临澧县人。三百多年前,为谋生计,来慈利龙潭湾安家落户,已传13代,今有人口2000多人。后因龙潭湾修水库,将其移民到江垭、零阳、零溪等乡镇。

    6.树茏朱氏。始迁祖朱景二,其后裔原居树茏老屋场(今龙潭河镇铁树潭村)。后在清康熙年间“三藩之乱”中,全村被清兵所杀,仅有朱老大及其老母二人躲藏在肖洞中,而得以幸免遇难。此后,朱老大娶妻成家,子孙繁衍,但族谱无存,其后人自称树茏朱氏。在本次武陵朱氏联宗修谱中,经多方调查核实査明,树茏朱氏原本是六甲朱氏,是朱瑾之后。人口324人,分居于龙潭河、高桥、金坪、景龙桥等乡镇。

    7.湘乡(即今双峰大石朱氏)朱氏。始迁祖朱郗政,原籍长沙府湘乡县三十三都乾塘冲人,于清乾隆初迁居慈利县会子峪,再迁宜冲桥乡。传二十二世,现有人口61人。

     8.插旗山朱氏。始迁祖朱良正,祖籍不详,明末清初逃难到慈利县三都孟 家桥葛藤湾居住,二世祖朱应成迁居二都林家岗,三世祖迁居二都插旗山至今。传十二世,人口13人。

     9.慈利朱氏,历来以勤劳勇敢,坚韧自强,以文治国,以武卫国而著称于世,故此,名人众多。据初略统计,自南宋以来,历朝历代的文臣武将,不下200名;有文字记载的七品以上官员有130名之多,现任党政军副处级以上职务的73人,有高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58人(含旅台旅美同胞),取得大学以上学历者181人。

桑植县朱氏   桑植县朱氏,以安福朱氏为主体,共有三支,约计15000人。

    1.安福朱氏。始祖朱义,原名郭信。明洪武元年,太祖朱元璋以信公“鸷勇有谋,骁勇善战”、“能建非常之功”,特赐以“朱义”之姓名。洪武四年,太祖授予义公以武德将军,佐征南将军周德兴西征桑植平叛,由安乡下屯桑植署衙。平叛结束后,屯兵镇守桑植,遂落籍于桑植县朱家台大栗树边,子孙世居。传二十四世,现今人口13000人。

    2.双溪口朱氏。双溪口朱氏是江西婺源始祖茶院公十二世祖梦仙公后裔,始迁祖朱昌胜,是梦仙公之子翰堂公的十二世孙,于清乾隆初年由慈利县迁居桑植县洪家关乡海龙坪村,传十世,今有人口433人。

    3.丰城朱氏。丰城朱氏是江西婺源始祖茶院公十二世祖梦云公之子朱珪(三里朱氏)后裔:始迁祖朱邵辉,是朱珪四子朱添纪伯齐支十九世孙,由慈利迁居桑植县汪家湾,传七世,今有人口77人。

(信息来源:网络,2022年4月9日18:51:35)

请熟悉情况的朱氏宗亲补充完善,联系微信:19819884266.

朱绍田(1912 ~ 1992),土家族,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人。

1929年5月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军军部警卫班班长、警卫营政委、第四师政委、红三军第九师政委、红二军团十七团政委、湖南模范师政委、第四师第十团政委,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朱绍田任八路军一二0师第三支队特务大队主任,冀中军区第六支队政委、第九团政委、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游击队政委、延安温家沟兵工厂政委、中原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委、第十旅政委、第一野战军第七军第十九师政委。

1949年12月,朱绍田随贺龙入川,在行军途中,冒严寒,踏积雪,白天行军百余里,晚上露宿于峻岭峡谷之中,没有吃的就炒牲口料,条件虽然艰苦,却意志坚强,一路过关夺险,所向披靡,终于达陕北交界的碧口以后进取广元,直达川西、金堂。年底率十九师随大军进入成都,投入解放大西南、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朱绍田任志愿军铁道兵师政委,解放军某速成中学政委。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享受副兵团职待遇,1992年10月20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朱国庆 土家族,湖南省慈利县溪口镇澧水河冷水渡口船长,1970年1月出生,2008年6月入党,初中文化。

朱国庆同志不顾个人安危,舍己为人、助人为乐,15年来如一日,总是在最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先后8次勇救落水者35人。他济困解难,过往司机遇上了困难,他都会热情相帮。车子在路上坏了,打个电话或捎个信给他,他立即赶去帮忙;车没油跑不动了,他二话不说就从自己船上抽。他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各种帮助2300多次,不求任何索取和回报。他的渡船,一年365天24小时的守候,安全渡过大小车辆20余万辆、乘客逾百万人次。多年来,朱国庆尽管自己清贫,但对一些年老体弱等生活困难的群众,总是尽自己最大能力,及时给予物质和资金上的帮助,为他们解决困难。

朱国庆同志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见义勇为模范。

- THE END -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