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朱氏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5/02/20|浏览量:873
石家庄,简称“石”,旧称石门,是河北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8个区、1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4464平方千米(含辛集市),建成区面积338.16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石家庄市常住人口为11235086人。
据江西省于都县资料载:唐敬则公二十世孙德广、德文、德序三公因军伍迁往北京周坝(今石家庄)。其后裔在此繁衍。
辛集市朱氏 鹿城(今辛集市)朱氏早在明清时期就是河北地区较活跃的朱姓群体。清代画家朱鼎新就是鹿城人。
朱子强(1919-1984),河北辛集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肃宁县委宣传部部长、《冀中导报》总。建国后,历任河北日报社社长兼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天津市第六、七届政协主席。
“朱”家是清末因与杨户孟家结亲从晋州大尚村迁移而来。
朱家有显赫的祖上---是明朝皇家后裔。大尚朱氏家族是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由是从南京金陵行宫街朱家巷,第十九巷竹竿巷迁至河北晋州大尚村,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已有650多年。始祖朱玘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堂叔。明朝初期余孽造反,奸臣祸乱,皇家内部争斗,不得已洪武四年朱玘(行二)兄弟三人带着家眷离开南京,北渡长江过黄河,分三路谋生,一路奔向山西,一路奔向山东,朱玘带领家眷及家人朱八则一路奔向河北,在晋州城南60里的大尚村安了家。朱玘迁到大尚村后便在本村大朱家街定居。朱元璋和刘伯温得知朱玘已安家定居后甚感心安。刘伯温精心为朱玘家族绘制了“盘龙葬”墓地,以祈家族兴旺源远流长。杨户朱家每年派族长回晋州大尚村祭祖。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营里镇大尚村,有一处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墓群——晋州朱氏家族墓地。这里不仅是明清时期的古墓葬,更是朱氏家族600多年历史的见证。
大尚村的朱氏家族与明朝皇族有着密切的渊源。据史料记载,朱氏家族的始祖朱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叔叔,曾任职镇京总指挥。洪武四年(1371年),因遭奸臣陷害,朱玘被迁至大尚村,其后代在此繁衍,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墓群。墓群分为主墓群和多个子墓群,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晋州朱氏家族墓地位于大尚村西北角,原占地五十余亩,现存约36亩。主墓群现存坟丘500个,古碑34个。此外,还有多个子墓群分布在村北、东南、南、西等方向,现存坟丘总数超过200个。墓地的布局为盘龙形,相传由刘伯温设计。
然而,墓地在历史上多次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大尚村被洪水淹没,家庙和墓地受损严重。清咸丰年间,朱玘的十六世孙朱允平曾两次出资修缮家庙和墓地。20世纪50年代和文革期间,墓地再次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古碑被用于建闸修桥,家庙被拆除。
大尚村的朱氏家族墓地不仅是研究明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朱氏家族传承和祭祀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朱氏家族从明初至今的历史变迁,体现了家族文化的延续和对祖先的崇敬。
此外,朱氏家族墓地的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2008年,该墓地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族人通过收集残存碑刻、整理家谱等方式,努力恢复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晋州朱氏家族墓地作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朱氏家族的记忆,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未来,随着更多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研究的深入,这片古老的墓地将为后人提供更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启示。
大尚村的朱氏家族墓地,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铭记。
(朱冬,15613832156)
请熟悉情况的朱氏宗亲补充完善,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用一句话点亮人生,用一本书治愈心灵,用一场演讲改变世界,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济南炎黄朱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