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xx厅赴重庆市 调研学习水文化工作情况报告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3/03/29|浏览量:64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更好地做好山东省x文化学会(筹)工作,根据厅领导指示,由山东省xx厅二级巡视员xxx同志带领山东省xx综合事业服务中心xxx同志一行2人,于2022年3月9—11日,到重庆市xx局学习调研水文化工作。调研组在重庆市xx局二级巡视员xxx等同志的陪同下,走访了重庆市水利局、重庆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重庆水电职院)等单位,就水文化建设理念、组织架构、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学习、交流,现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行程情况
3月9日上午,调研组一行乘坐9:50(四川航空3u8054)航班从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出发,12:15到达重庆江北机场T2航站楼。出站后做核酸检测。中午吃过午饭后,于下午4:00赶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重庆水电职院,晚上考察兴龙湖水系。
3月10日上午,在重庆水电职院正善楼A103会议室座谈。重庆市水利局二级巡视员粟永红等领导参加,学院院长王顺克致辞,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视频《为有源头活水来 创新育人水文化》宣传专题片,重庆市水文化研究会负责人汇报了重庆水文化建设工作情况。宾主双方就水文化、水文化研究、水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全面交流。程大年巡视员代表山东省水利厅介绍了山东水利事业和水文化工作相关情况,交流了水文化挖掘、水文化工作思路。粟永红巡视员作了总结讲话。与会人员参观了学院水文化长廊、水文化展厅、学生宿舍水文化建设,对师生进行了调研、走访。
3月10日下午,返回重庆主城区,下午和晚上考察重庆水系和水文化。
3月11日上午,乘坐山东航班SC4692,返回山东济南。
整个行程紧凑协调、调研学习富有成效。
二、具体调研情况
重庆简称巴或渝,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是国家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西部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又是一座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一)水文化资源丰厚。重庆水资源禀赋雄厚,长江干流全长6300千米,其中重庆段占691千米,占到总长的10%。同时,又处于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三峡工程库区腹地,库区面积占到整个三峡库区的85%,为水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重庆文化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乃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在绵延长河中,择水而居、因水而兴,形成了丰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重庆是“巴渝水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重庆市各级水利系统,充分认识水文化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水文化建设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挖掘水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传播水文化理念,交流水文化研究,为新时代重庆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平台载体建设突出。重庆市水利局重视水文化载体平台建设,一是强化物质载体,持续打造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市三峡移民纪念馆等,建立了面向学生、水利行业和社会公众的水文化传播普及平台。二是强化宣传载体,举办水文化艺术节、“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开展“基层水利实干家”评选,编排以巴渝水文化为题材的《川江号子》“三峡文化一台戏”、以当代水利楷模为代表的《现代水利人》“水利精神一台戏”等。三是强化活动载体,广泛开展水文化社区科普、社会科普活动,依托大学校园创建水文化教育推广实践基地、“河小青”工作站、“水立方守护绿水志愿服务团”等并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传播普及水文化、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
(四)体制机制建设完备。一是市局成立了水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推动水文化建设工作。同时,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具体要求,进行了责任分工。结合各处室(单位)“三定”职责,做好《意见》中涉及任务在重庆进行“本地化”,细化成十四五水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水文化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二是在局机关设立专门的水文化研究中心,用来研究指导水文化建设工作,目前有三名工作人员,水文化研究会有专兼职工作人员。三是建立了川渝文化共兴长效机制,重庆市水利局、四川省水利厅签订《关于联合开展“川渝水文化”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已和四川省水利厅明确了2022年度川渝水文化工作的重点任务。
(五)水利遗产保护成果丰硕。一是启动全市首次水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形成重庆水文化遗产调研报告。加强重庆市水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专项研究,通过外业调查与内业搜集相结合的方式摸清全市水文化遗产数量、分布、类型及现状的总体情况,形成重庆市水文化遗产名录;评估水利工程等水文化遗产现状并提出专业保护修复策略,提出了完善水文化遗产管理体系的建议。二是加强三峡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庆市三峡移民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首批试点单位,是重庆市唯一入选单位。三是积极争取将中国水文博物馆、三峡干部学院、重庆市水文文化宣传培训站等总投资约65亿元的22个项目,纳入川渝水安全保障规划,着力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民族自信的水文化名片。
三、经验与启示
(一)主要经验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重庆市把水文化工作纳入各级水利工作,积极建立和完善水文化体制机制。重庆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就水文化工作作出批示。水文化作为专章纳入了《重庆市水安全保障规划》。构建了领导重视、处室(单位)协同、团体发力、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市局成立了水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各处室(单位)为成员单位。把水文化工作纳入规划,落实到工作中,贯穿于水利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2.水文化工作开展得早、有特色。2016年重庆市就成立了水文化研究会,出版了《重庆水利》、《巴渝水文化》期刊,《重庆水文化遗产保护》经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注重展示地方特色,目前重庆市已有白鹤梁、三峡移民纪念馆等实物载体,中国水文博物馆前期工作证加快推进,概念性设计方案已启动国际征集。各单位齐抓共管、齐头并进,重庆水利学会、水电职院、三峡文化办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庆水文化理论研究、三峡移民精神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为重庆水文化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广泛开展水文化工作,从水文化的角度,加强学校建设,促进水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寝室、进生活习惯、进“水文化百米长廊”等。
3.水文化建设理念较先进。整个治水历史就是文化积淀史。当前《重庆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已经印发,未来将围绕“一核两网百库千川”推动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利部尚刚刚启动水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重庆已在全市首次水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形成重庆水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二)对山东省水文化建设的启示
1.充分利用各种利好,尽快成立山东省水文化学会
从国家层面来说,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将“水文化”纳入五水治理新体系,并要求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从行业部门来讲,水利部指明了水文化建设的方向。水利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为水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高度重视文化和水文化工作,我们前期就成立山东省水文化学会工作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再接再厉,争取尽快成立山东省水文化学会。
2.凝神聚力,充分做好山东水文化学会工作
学会成立以后,按照“市场化取向、政会分开、强化服务、依法监督”的要求,加强自律,加快发展,强化功能,规范运作,逐步建立起体制完善、结构合理、行为规范、制度健全的行业学术社会团体;制定《山东省水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水文化建设的目标;进一步统筹全省水文化力量,做好服务会员工作,扩大会要数量,成立个专门委员会。
3.迎头追赶、做大做强山东水文化事业
转变观念,改变机关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学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分工,提高效率。以《山东省水文化学会章程》为根据,尽快制定《山东省水文化学会财务制度》《山东省水文化学会会员制度》《山东省水文化学会办公制度》《山东省水文化学会薪酬奖励机制》等;重视水文化建设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举办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等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加强水文化人才培养,开展重要历史治水名人推介、名泉古井档案资料整理、水利志鉴编撰、人民治水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专群结合传授水文化知识、水文化成果弘扬与展示等,开拓进取,争取3-5年内,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成为山东省水文化学会迈进全省优秀社团组织的行列中。
省xx厅赴重庆市x文化考察组
202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