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赵王(六)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06/19|浏览量:1929
解缙劝说永乐皇帝在立太子的时候念及皇长孙,结果还真的起到了作用。原来,这时的长子朱高炽已有儿子,名叫朱瞻基,系张氏所生。据史料记载,张氏分娩前,永乐皇帝曾梦见太祖,太祖授以大圭,这大圭是古代皇帝所手执的玉质手板,其形状狭长而锐上,略似剑叶。上书:“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永乐皇帝认为这是瑞征吉兆。您看,凡是帝王将相,出生总是异于常人,中国史家往往如此,这些历史书写者向你表明的态度十分明确,如果你出生时没有奇闻传说,那就说明你没有帝王将相的命,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做个小老百姓吧。
等到朱瞻基满月时,永乐皇帝高兴地抱起皇孙注目一看,不由得欣喜异常,只见此儿英气满面,和自己梦里的征兆十分相符,从此,永乐皇帝对朱瞻基甚是钟爱。永乐皇帝登基之时,朱瞻基已经十岁,嗜书如命,好读成诵,智慧杰出,见识过人,永乐皇帝对他赞不绝口。
这一切解缙都察知已久,所以提及长孙朱瞻基,希望以此感动皇上,永乐皇帝果然被这番言语触动,然而,却没有立刻做出立谁为太子的决定。
朱瞻基
过了几天,永乐皇帝拿出一副画,名曰虎彪图,命朝廷大臣以此为题每人做诗一首。只见这幅图中,有一只母虎和几只虎仔,虎仔和母虎之间十分亲昵。解缙见图,心中暗思,机不可失,这正是劝谏皇帝的好机会。于是,挥笔立就,写成一首五言绝句,诗曰: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永乐皇帝智商很高,明白解缙借题发挥,暗自讽谏,心中很是感叹。再次询问黄淮、尹昌隆等大臣,众大臣都主张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煦应当封为汉王,朱高燧应当封为赵王。于是,永乐皇帝下定决心,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汉王朱高煦前往云南封地。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煦听到消息后说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对解缙那是恨之入骨,这一恨不要紧,注定了解缙的悲惨命运。朱高煦不肯到云南就藩,并且在随巡北京时,他极力请求与儿子返回南京。永乐皇帝无奈,只得同意。后来,朱高煦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并常以唐太宗自比。对自己贴身心腹说道:“像我这样英武,难道不配做秦王李世民吗?”李世民是发动玄武门政变,诛杀亲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人物。这句话暴露了汉王朱高煦的野心。这样的野心还有他所做的诗歌为证:
申生徒守死,王详枉受冻。
这两句诗明明也是对父王立长兄朱高炽为太子怀恨在心,意欲夺嫡的流露。
不久,朱高煦又请求增加两护卫,行事更加放纵。他自负勇武,又常跟随永乐皇帝左右,便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设下计谋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可怜解缙,一代鸿儒,最终生生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朱高煦
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愿前往。这时永乐皇帝才疑心他有夺嫡之意,下诏催他就藩。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蓄养亡命之徒。永乐皇帝闻报大怒,立刻将朱高煦召到面前,当面质问。朱高煦无可抵赖,支支吾吾。永乐皇帝命左右剥去朱高煦官服,囚禁于西华门内,意欲将其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从旁劝解,意在保全骨肉。永乐皇帝厉声说道:“我为你计,不得不割去私爱,你欲养虎为患吗?”太子朱高炽哭泣请求父王宽恕二弟不已,于是,永乐皇帝削去朱高煦两护卫,诛杀朱高煦左右数人,改封山东乐安州,命朱高煦即日启程。朱高煦只得拜别出京,到山东就藩。
以上我们看到的都是汉王朱高煦是夺嫡主角,赵王朱高燧是配角,那么,赵王朱高燧仅仅是一个配角吗?“文不过周世子,武不过赵简王。”这是后人对赵王朱高燧的评价,说他生性剽悍,勇猛善战。那么,这位赵王有没有想过独自夺嫡当皇上呢?永乐二十一(1423年)五月发生的一场弑君案令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位赵王的身上。这究竟是怎样一个案件呢?请看“大明赵王(七)”。
(信息提供:朱守伟)
- THE END -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赠阅《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360元一箱,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