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赵王(九)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06/21|浏览量:2072

原创 黄新志 新志讲历史 2018-12-09

大士阁(高阁寺)

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燧被分封到彰德为赵王,为赵王修建王府就成为首要的事情,这可忙坏了彰德知府施俊。

接到分封敕令的彰德知府施俊,会同河南都指挥司、布政司和按察司有关官员共同商议,经过反复考虑,最终选中彰德府署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将彰德府署搬迁至东大街,另选地址修建府署衙廨,把原有的彰德府署改建成赵王府。

这彰德府署原在彰德府城东门永和门一里处的马号街上(今高阁寺小学所在地),历史悠远。这座府署原是北宋彰德年间韩重赟知相州时所建的相州州廨,当时,相州知州韩重赟动用了很多士兵和百姓到西山砍伐了大量的树木才建成这座衙门,其规模宏大。

北宋至和年间,武康节度使韩琦治理相州时,对州廨进行了改造,修建了亭、堂、园、池,又建了一座昼锦堂,为了这座昼锦堂,韩琦还特意请当时的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欧阳修撰写了千古名文《相州昼锦堂记》。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彰德知府冯忠将昼锦堂移建于彰德府城东南营街。当时州廨的规模宏大,颇为壮观,曾有“雄于河北”之美誉。

金朝时,彰德知府丰玉荀在州廨园内修建燕申堂。金末元初,金节度使完颜熙载曾经带兵驻扎在彰德府治内,他曾在州廨园内修建养素楼,并修饰昼锦堂,使养素楼和昼锦堂成为他暂时休憩的居所。

元朝时,州廨园内还有飞仙台,这大士阁就建于飞仙台上,除此之外,飞仙台上还建有观音堂。彰德知府施俊的这次改建,让这里的规模达到了巅峰。

赵王府示意图

彰德知府施俊改建后的赵王府仍是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大门、宫门、二堂、胜孝祠和大士阁。

赵王府的大门十分宏伟,由左中右三个宫门组成。左面称为遵义门,中间称为承运门,右边称为广智门。穿过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前殿,前殿名曰存心殿,存心殿后面依次是端礼宫和体仁宫。体仁宫之后便是大士阁,这座大士阁被今天的安阳人称为高阁寺。

这大士阁建在梯形的方台基上,通高18米,台基高约8米,长宽各为10.55米,周围有石栏护身。大士阁为高台楼阁式建筑,面南背北,重檐九脊,歇山顶式,顶覆绿琉璃瓦。檐以斗拱承托,檐木北角各饰龙头、吻纹、风铃。台基平面为正方形,台基除南侧中部为石质阶梯外,其余全用青瓦垒砌。

大士阁北面

大士阁南面中间石质阶梯共有32层,石阶两侧为汉白玉扶栏,扶栏由长方栏板构成,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台基上的外围也建有汉白玉扶栏,扶栏由雕球和长方形栏板组成,同样雕有石狮。大士阁高10米,底基上约有一米高的石浮雕装饰,东面七条龙,西面六条龙,相互并不对称。阁楼外壁有石雕游龙25条游龙形象逼真,好似呼之欲出的形态,实属雕刻艺术中的珍品。阁外壁还刻有印度梵文。

大士阁的正面置有阁扇门,阁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皆为九米,明间和次间共用四根圆木通柱,直达阁顶四架梁下,圆柱外与两层檐柱和角柱相连接,没有天花板。阁的正脊有浮雕游龙,两端为鸱吻。四垂脊有套兽,顶覆以绿色琉璃瓦,构成一座完整的大框架。斗拱精巧复杂,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构异常坚实,造型精巧,整个建筑雄伟壮观,气势轩昂。阁内壁绘有丹青壁画,色彩斑斓,惟妙惟肖。如此之高的阁楼历经数百年仍巍然屹立,堪称一绝。

大士阁实为安阳明代建筑之典范,难怪赵王朱高燧的后人曾写诗赞道:“九日登临大士台,空中楼阁倚云隈。身从十二毫光现,眼自三千世界开……。”

大士阁底基上的石浮雕装饰

赵王朱高燧来到彰德后,便将这大士阁用作召见朝拜的殿堂,这就是赵王自己的金銮殿了,大士阁往北是内宫院,居住的是赵王的家眷,阁西北是赵王后妃的梳妆楼。阁东西跨院为花园,王府内还设有宗庙、读书楼及其他附属建筑。赵王府的东边(原安阳市第四中学所在地,现为育才小学所在地)是王府喂马的地方,故王府南边的这条街被称为马号街。

马号街

赵王府在彰德知府施俊的忙碌下终于改建成功,朱高燧也来到了彰德,住进了王府。住进王府之后的赵王朱高燧又有哪些故事呢?请看“大明赵王(十)”。

(朱守伟提供)

- THE END -

核心价值观2.jpg

蝴蝶.gif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赠阅《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朱氏家族酒2.jpg

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360元一箱,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