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钰: 毛泽东与武汉东湖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08/14|浏览量:1618
2020年8月上旬,笔者赴武汉参加“湖北纳垒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该市举办的“垃圾分类新闻发布会”,有幸入住武汉东湖宾馆(乙所) 。继而,略闻了当年毛泽东入住东湖宾馆的故事,并实地参观了毛泽东入住东湖宾馆时的居住馆所。现披露见闻一二,以飨微友与读者。
一、东湖之美天下奇
东湖因位于武汉市武昌东部,故此得名,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100多年前曾与长江相连,189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令人在长江与东湖之间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并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闸和武丰闸。从此,东湖与长江分离。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三国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唐朝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朱德当年写下著名诗句“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这里还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德碑亭等历史文化胜迹。
东湖风景区是中国第二大城中湖(中国最大城中湖为汤逊湖,同在武汉)。景区景点100多处,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112公里湖岸线,环湖有34座山峰,10000余亩林木。
內有国家湿地公园、荷园、东湖樱园等13个植物专类园:东湖梅园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拥有梅花品种320余种,其中152个品种登录国际植物名录,占全世界梅花登录品种的60%,居全球第一。拥有蜡梅品种100余种,占世界90%;东湖荷园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有荷花700多种,占世界80%以上,是世界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荷花品种资源圃;东湖樱花园、日本弘前樱花园、美国华盛顿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赏樱胜地。种植樱花50多种10000余株,关山樱、云南早樱等都是樱花中的极品;植物王国,植物类型多样珍稀,景观独特。尤水生植物科数占中国水生植物科数的40.37%,世界的29.87%;有珍稀鸟类5大类型234种。其中濒危鸟类2种、二级保护鸟类9种、省级保护鸟类10种,是观鸟旅游的绝佳场所。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由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吹笛区、白马区和珞洪区6个片区组成。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青山环绕,岛渚星罗,素有九十九湾之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等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东湖湖畔,成为一道绝佳的文化风景线。
2016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的东湖绿道,为世界级绿道。
二、伟人早有东湖情
毛泽东一生钟爱东湖,将东湖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次年即1950年,中南局负责人邓子恢、李雪峰准备盖招待所,看中东湖梅岭南山临湖的一块荒地。经过修整,1952年在此盖起一座凹型青砖瓦房,即南山甲所。1958年湖北省委在离甲所不远处扩建东湖宾馆,1959年底“梅岭一号”竣工,随后“梅岭二号”“梅岭三号”相继竣工。
1953年2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来武汉,下榻原中南局招待所,即现在汉口惠济饭店内的一栋平房式别墅。1956年5月起,毛泽东来武汉都下榻于南山甲所。1960年起改住“梅岭一号”,直至1974年。
据东湖宾馆带我们游览“梅岭一号”的驾车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1953年2月16日起至1974年10月12日,共下榻东湖宾馆48次。每次居住时间短则十天半月,多则达半年之久——东湖宾馆成为继北京中南海之后,毛泽东居住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由此,这里享有了“湖北中南海”的美誉。
毛泽东为什么这么偏爱东湖?
这是与我同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少将朱忠良将军老弟、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朱元岭主任老弟、湖北远大华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义老弟、湖北远大华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成长老弟、河南南阳市朱姓文化研究会朱如军会长老弟、湖北著名书画家孔奇老兄、及我本人的共同好奇之问。
好奇心驱使,经我们向陪游司机、宾馆大堂经理、及武汉朋友打问,再查阅资料尤完颜文豪、蒋绶春的当年报道,得出如下答案:
【1】楚文化情愫熏陶使然。
毛泽东是湖南人,少年时深受湖湘文化影响,而湖湘文化是从楚文化分流出来的区域文化形态。湖北则是楚文化中心和发祥地。屈原流放时,曾在东湖边行吟。
毛泽东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如痴如醉地学习《楚辞》,用颜体手抄《离骚》全文,对屈原无限欣赏。早年毛泽东曾多次站在屈原放逐之地,面对烟波浩渺的东湖,反复吟诵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之诗。
【2】故地革命经历情感使然。
1911年武昌首义时,18岁的毛泽东就准备赶到武汉参加革命军,因交通断绝而折回长沙,参加了湖南新军。从1918年至1922年,毛泽东去北京、上海和返乡途中,又多次路过武汉。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武汉时,住在恽代英创办的“利群书社”,并深受启发,回长沙后创办了“文化书社”。
1926年末,毛泽东在武昌红巷筹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实际主持工作,次年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和汪精卫又发动“七一五”政变后,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这次著名会议上,全党第一次提出了奠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可以说,毛泽东对自己成为一位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摇篮之地,不偏爱才是怪事。
【3】怀念结发妻子情结使然。
1927年2月,结发妻杨开慧携幼子毛岸英、毛岸青,随毛泽东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怀着身孕的杨开慧一遍一遍帮着誊抄。同年4月4日,毛泽东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在武昌同仁医院(今武汉三医院)出生,那天恰逢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典礼。直到第四天,毛泽东才赶到医院看望妻儿。
1927年8月,毛泽东回湖南,着手发动秋收起义,妻儿被送至长沙,谁知这次竟成永诀。1930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杨开慧在长沙板仓家里被捕,次月被杀害,年仅29岁。
武汉的日子,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母子最后团聚的时光。武汉,也是毛泽东骨肉离散的地方。任何丈夫对妻子的情感,“结发时光”是最纯洁、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毛泽东偏爱武汉,绝对有他的“结发思念”情结。
【4】个人恋水爱好情趣使然。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北至北京、南至广州、东至上海、西至成都,坐火车均可朝发夕至,毛泽东由此到各地视察都十分方便。尤其是,长江和汉水在这里交汇,武汉又有“江城”美誉,加之东湖水面辽阔,大而美仑,符合毛泽东的恋水爱好情趣。他曾在东湖宾馆感慨:“这里有长江,夏天可以游泳,东湖的樟树、桂花树、竹子风景真好。四周的柳树、水杉树甚多,对岸是老鼠尾、远处是中山亭,那边是珞珈山。茂密的树林里是武汉大学校址。东湖真好!”
智者乐水。大智者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武汉的大江大湖便深深吸引着毛泽东。从1956年5月,63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畅游长江,到1966年7月,73岁的毛泽东最后一次畅游长江,11年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40多次。
其中,1956年5月31日至6月3日,毛泽东3次畅游长江后,在东湖梅岭南山甲所挥毫写下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三、领袖东湖举大事
毛泽东入住东湖,在这里决定了不少影响中国乃至影响世界的大事。比较突出的为以下五件:
【1】构想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
1953年2月16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到武汉,视察了汉水两岸,坐木船浏览了东湖。19日,在汉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接到中南局通知,让他陪同毛泽东登上“长江”舰,前往南京。上舰后毛泽东问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水给北方?林一山展开一张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毛泽东的目光缓缓掠过图上标注的众多待建水库群,定格在三峡峡谷,他指着草图问:你觉得,这么多支流水库加起来,能不能抵上在三峡修建一个大水库?林一山回答,从防洪效益上来讲,这些支流水库加起来也抵不上在三峡修一个水库。
轮船快抵达南京时,毛泽东对林一山说:三峡问题暂时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随后林一山即派出勘察队,经多次考察,先后设计了三条可能的引水线路。其中一条就是在丹江口建水库,引汉(水)济黄(河)。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颁布,第一次正式提出南水北调。同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初期工程在1974年全部完成,运行至今——这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奠定了基础。
从1953年至1958年,毛泽东来武汉和下榻东湖梅岭期间,多次召见林一山,探讨修建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构想,并称林一山为“长江王”。不过,由于泥沙淤积问题没有解决,再加上技术、资金、国际环境的限制,毛泽东一直没有下决心上马三峡工程。
【2】拍板建长江大桥和武钢
1953年2月,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来武汉时,想去汉阳看看,但苦于没有桥,长江、汉水水流汹涌,陪同人员都不同意,但毛泽东坚持坐船视察了汉水两岸。次日,毛泽东亲自到黄鹤楼一带勘察,决定了在龟山和蛇山之间架设武汉长江大桥的方案。大桥建设期间,毛泽东多次来到工地。
1957年9月,大桥通车前夕,毛泽东来到桥面,从汉阳桥头一直走到武昌桥头堡。晚上回到东湖梅岭后,挥笔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至今,镌刻着这几个遒劲大字的纪念碑仍矗立在桥头。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业极为落后,而武汉拥有工业基础,加之区位优势明显。毛泽东在思考如何部署我国工业化布局时,将一批重点项目落子武汉,其中有:武钢、武重、武锅、武船、青山热电厂等。
1955年10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武钢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日下午,武钢炼铁厂第一号高炉提前炼出第一炉铁水。毛泽东亲临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3】指挥炮击金门和华沙谈判
1958年中东局势骤然紧张。美国一面入侵黎巴嫩,一面支持蒋介石骚扰大陆。蒋介石扬言要反攻大陆,从美国买来U2高空侦察机,还经常轰炸福建沿海,并空投特务。此前,美蒋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第七舰队也开到台湾海峡“巡逻”。
这年4月,毛泽东由重庆乘“江峡”轮到武汉后,下榻东湖梅岭南山甲所,就一直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经反复思考,毛泽东将目光锁定在金门,决定从这里入手,“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8月23日毛泽东一声令下,几万发炮弹射向金门。4天后,艾森豪威尔发表讲话,美国将注意力从中东转至远东。9月,毛泽东离京来汉,在南山甲所就炮击金门和中美华沙谈判问题给周恩来、黄克诚写信。他提出了炮击金门“集中打与打零炮相结合”的策略。9月15日起,中美代表在华沙谈判,我方要求美国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撤出在台湾海峡的一切武装力量,不再向我领海领空进行军事挑衅。
这一仗一直到1979年元旦才结束。中间停停打打,打打停停,边谈边打。毛泽东将军事、政治、外交斗争绝妙地结合在一起,彻底挫败了美国“划海而治”分裂中国的意图。此后的军事界称之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毛泽东曾说,炮击金门,就是要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后来的时事评论家分析说:“当时毛泽东如果收复了金门,就中了美国的计:‘让台湾马上独立’;不收复金门,让蒋介石拥有金门这个‘反攻大陆’的基地,从而让大陆和台湾都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当历史的硝烟散去,后人更看出毛泽东的历史远见和政治高明。”
【4】提议邓小平第二次复出
1974年7月至10月,毛泽东最后一次住在东湖梅岭,其间前后接待了5批来自第三世界的国家元首及政要,有3次邓小平作为陪同团团长出席。毛泽东在中外媒体记者面前称赞邓小平:“绵里藏针,柔中有刚,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邓小平在“文革”中遭罢官,直至1973年才恢复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次年7月,毛泽东来到东湖梅岭后,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将邓小平推到党政军领导第一线。10月4日下午,他让秘书电告北京,提议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邓小平这次复出,为后来主持中央工作、担当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埋下了历史性的伏笔。
“这是毛泽东入住东湖所做要入党史的历史性决策之一啊”——许多参观东湖者都这样感叹。
【5】接见64国94批外宾
从1958年至1974年的17年间,毛泽东先后在此接见了来自64个国家的94批外宾,其中13批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率队,9批由副总理、副议长或部长率队,还包括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韩素音等许多国际知名人士。
特别是金日成先后6次来东湖,毛泽东接见了4次。另有2次是毛泽东没在武汉时他路过这里,出于对东湖的喜爱,就下榻在东湖宾馆;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先后13次下榻东湖宾馆;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多次入住东湖宾馆。见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66年7月,毛泽东在东湖梅岭接见了出席“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的160多名代表,这些代表来自52个国家。
在梅岭,毛泽东两番接见蒙哥马利。在二战中,这位英国陆军元帅曾成功指挥了北非阿拉曼战役和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诺曼底登陆。他十分想了解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看法,毛泽东坦率地在此地会见申一一作答。毛泽东特别表示,中国即使强大后,也不会向外扩张,不会去侵略别的国家。这些谈话,经西方媒体报道后,在世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东湖是毛泽东的“第二中南海”——历史就这样把这里深深地打下了伟人之印!
(完稿于2020年8月14日)
(信息来源:朱道钰)
- THE END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B、“朱氏家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碎沙3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