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墓园的历代修缮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02/26|浏览量:1598

考亭书院_20191018115455.jpg

朱熹墓,又称"朱子墓",是宋先贤朱熹及夫人刘氏合葬陵墓,坐落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后塘村大林谷。 陵墓位于丘阜隆起的高爽之处,周列水田,视野开阔。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阳区作为闽学中心、朱子理学摇篮地,是闽北地区朱子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朱熹归葬唐石里大林谷,已有八百年。

墓园历代几经兴废。

元初修复过一次。

明嘉靖年间多次修整。

甲申(1524)年,参政蔡潮购田四十九箩,以为墓祭之资。后巡按御史方涯根据朱熹十一世孙升呈请,在离墓前百步山下建享堂五楹,又去八十多里的麻沙镇建石牌坊三间,匾曰:“朱文公神道。”不久巡按御史白贲接任,继续完成这件事情,并置墓田百箩。丙申(1536)年冬,闽学宪江以达视学建阳,因朱升邀请,拜谒朱子墓,以墓地荒芜,享堂狭窄,命县令李东光重新修葺墓园,复于享堂前加屋五楹,两旁添建庑厢。离墓地三十里建坊门,匾曰:“朱文公墓道。”又于戊戌(1538)年置田一百二十箩。为了便于士大夫谒墓住宿,于墓山下和长平街各建朱林公馆一所。

壬子(1552)年巡按御史曾佩命知县冯继科重整神道石碑坊。

清康熙五十六(1717)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等整修墓园,建立墓碑和墓道碑。乾隆、嘉庆年间均进行重修。嘉庆《重修夫子墓记》载:“众擎易举,劬用良多。墓道聿新,享堂巍峨,更辟旁舍,讲习切磋。唯贤之灵,唯人之和,克成其美,伊丞有何。”

建国后,文物保护部门十分重视朱子墓的保护和维修,为防不法分子盗墓,今墓室改用钢筋混凝土封顶。开辟了进入陵园小公路和上山墓道,方便游客游览。并于1987年修建墓道碑亭一座,亭内立清道光戊申二十八年(1848年)墓道碑一方,碑文正文为“宋徽国文公朱子墓道”,系资政大夫升学使者彭蕴章敬题。并拟在陵园重建朱子祠,正在兴建中。

1982年省文化厅拨款修缮朱熹墓。

1985年经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10月,文公第三十五代裔孙朱昌均先生率韩国新安朱氏中央宗亲会代表前来拜谒先祖陵园,出资在陵园内建“思源亭”并立碑以表朱子后裔慎终追远之情。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朱熹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发〔2006〕19号第254项)

(来自网络)


如喜欢,邀请您到中华朱氏商城http://www.zhzhus.com/wap/store.html(手机版)逛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