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蒲墟朱氏四子十八孙的分迁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1/04/15|浏览量:3025
蒲墟朱氏四子十八孙的分迁
第一派 世东支及其分迁
蒲墟朱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在废墟上重建了家园,仍保持着仕宦世家共有的耕读家风,到了第四代的曾孙辈,又开始步上了政治舞台。长孙世东因祖父墓在距赤岸东面五里的地方,迁移到那里的梅溪边居住,名之为东朱,为前派始祖。生子可兴。可兴字文达,后周时官任太常寺少卿,中奉大夫。
生三子:
长子公远(一名谋);二子公山字静翁,北宋时官至国子祭酒,分居到梅溪西面居住,三子公良,北宋时官通直郎,亦随二兄到西面居住,故称之为溪西。所谓前派就是公远的后裔。
公远生养济,养济生二子:仲仪、仲威。仲仪生四子:长子全,赠朝散大夫;
二子满(官名善根)赠评事;
三子正,字景华,仕为奏差;四子中,迁居溪西。全生二子:纲、绪。长子纲,官任集贤院学士,遂定居在洛阳。
满生二子:虎、坦。
正生一子:承恩。
纲生季惔。绪生二子:长子季道,季道登宣和年间进士第,任大理寺评事兼濠州锺离县令;次子季德。季道生二子:资、宝;季德生二子:赁、贤。虎生仁广;坦生仁德;仁德生公达。
资字德辉,官任提举,生七子:琏、克让、道生、思温、道直、道谅、廷芳。宝生二子:瑷、瑛。珐生源、威。源迁居湖演,为湖演始迁之祖;威生二子:德致、德敬。
承恩生延儒。延儒生孟鸿、孟熊。
琏,号称梅溪先生,受业于金华吕东莱先生,不思仕进,生子澜,澜生成,成生三子:德荣、德中、德明。
克让徙居婺城(金华市)履正坊。
道生生二子:信三、信四,信四生明九,明九始迁居于后丰。
思温迁居岭下横山沿。生三子:再△、再五、杰;再△生四子:清二、清三、清九、清三十;再五生一子:子美(清六)。
分支之一金华松溪支
公远九世孙朱杰,明景泰年间(1450——1456),岁贡,先任训导,后升提举司。生二子:憬,行清四七,明天顺年间 (1457—1464),岁贡,先任县丞,后任IJJ东省桃源县知县。次子能,行清二十四,天顺年间岁贡,任主簿,卒于任上,三子英,行清二十九。道直生:再△。再△生清三十。
道谅生二子:再二、圆;再二生清五、清七;二兄弟徙居杭州。圆,永乐戊子(1408)年中举人,已丑年(1409)中进士,官任监察御史,生二子:燧、清十七。琏,正统于卯(1447)中举,官任刑部外郎。
延芳迁居后山,为后山朱氏始祖,后三子:侃、辅、敫;侃生三子:寥、达、或。辅生二子:桓、嘉;敫生一子韬。达生一子辂;嘉生一子斌,斌迁居马石堰。韬生元。
分支之二——东朱前宅支
前宅支从公远第十一世孙德荣开始,德荣生二子:树、本。
树生五子:智、睿、明、远、高。
智牛三子:希观、希矩、希方。
睿生二子:希行、希美
明生四子:希茶、希祖、希升、希立。
远生三子:希鲁、希颜、希曾
高生二子:希元、希循。
希矩生二子:瑗、环。
希荣生一子:城。
希鲁生二子:墀、块。
希循生二子:琬、现。
德荣之弟德中生四子:观、美、宁、华。
朱观所处时代正是元朝,生三子:侑、假、杰。他与朱震亨(号丹溪,元代医学家)从金华许谦学。元代,统治阶级对汉族歧视,汉族人大多不予合作,出山任职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
朱观虽学有所成,但不求闻达,在陇亩问过着隐居的生活。他死后,大学士宋濂志其墓,云“处士纬观,字孟威,号一斋,行景四,少与丹溪朱先生从许文懿公学。‘贯穿经史,若有所得,志不仕元…’。侑生二子:希时、希日韦;假生五子:希敏、希能、希周、希成、希进;杰号南庵,是大学士宋濂的弟子,生二子:希平、希明。
希明生一子:踌,希啼生三子:瑭、琨、琳。
希敏生二子:珙、瑶。
希能生二子:琨、碉。
希周生三子:珩、玲、璜。
希进生一子:珍杰。
希平生二子:琪、瑛。
希明生三子:玛、玫、理。
分支之三——溪西支
溪西以公山,公良为始迁祖,分为两大支。
公山一支,公山生四子:仁琦、仁瑄、仁璃、仁琥。
仁璃字石夫,仕宋宣教郎;仁瑄,字明夫,仕国子学正;仁琥,仕从政郎。
仁酶生二子:文裕、文祚。仁瑄生文右、文闰,文闰又名
常国,两兄弟迁居永康华溪。仁瑞生三子:文式、文述、文杖。
仁琥生文熘,据金华潭溪《朱氏宗谱》载:文熠生培,培生四子:长子钦,官枢密院学士;二子锦、三子鉴、四子铨,(这一支的世系传递值得怀疑,考溪西支朱鉴、朱铨是世东的十一世孙,而这一支的钦、锦、鉴、铨是世东的七世孙,代数相差不多,一般而言,下辈不大会与上辈同名,如同名修谱时也要改名。看第八世取名带“水”字旁,许多名字与西溪十二世相同,朱质长子朱鉴在《故侍讲吏部侍郎谨文靖状》中所叙述的世系是绝对可靠的,可以断定,潭溪谱中朱培前面漏了几世,朱培的子、孙二代与西溪朱质的后裔混淆在一起了。权且存疑,以备后考。——语出朱颂阳《朱姓迁流史》)
钦生三子:清、澄、源;锦生六子:伯圮、填、珊、瑚、琏、纶;鉴生五子:济、淮、江、河、瀚;铨生三子:淇、泳、渭。
清生四子:栩、棚、材、枋。
澄生三子:资五、枝、叶。
源生七子:松、竹、梅、柳、桃、杏、资十四。
伯圮生五子:仁、义、礼、智、信。
填生五子:清(与族伯钦的儿子清同名)、廉、节、介、守。
珊生五子:萃、华、藩、茂、荩。
瑚生二子:金、玉。
琏生四子:鼎、鼐、燕、助。
仑生二子:鲁、卫。
济生二子:贻、贮。
淮生二子:恺、悌。
江生一子:魁。
淇生四子:莹、琥、琬、璞。
渭生五子:乾、元、亨、利、贞。
文裕生善佑,善佑生三子:世商、世显、世淳。
世商生绶,绶(仕和州教授)生四子:季谳、季明、季益、季野。
世显生维,维号月堂居士,生二子:季舒、季羔。
世淳字叔宜,迁居东阳梅溪,(今南溪上朱)安人蒋氏,殁后合葬义乌溪西光明之虎山,朝东南向,生一子:惠。惠生三子:英、荣、弼。
荣生三子:友山、友岩、友川。友川生一子:成之。成之字有信,号恭默。多次赴举落第,以明经行修被推荐,授庆元路教授,到任数旬以父病弃官。后以孝廉辟为舍人,朱成之勉强应诏,赴京途中又称疾返回,杜门不出,讲学于家,余时著书立说。四方从游者日盛,著作颇多。
季谳支:
季辙因子之故赠中散大夫,生二子:贽、质。
据谱载:朱贽在宝庆元年(1225)十一月恩准辞职退返老家,越三年侨寓婺城,生二子:铸、镌。镌生媒、望、谋。
二子朱质,字仲文,号守轩,先从永嘉徐敬斋学,又从金华吕祖谦学,未几吕祖谦谢世,又从唐说斋学,深得三人器重。绍熙四年癸丑(1194),登陈亮榜榜眼,授文林郎,江州观察判官,开始了他从政的生涯。开禧元年(1206)从正字照磨,朝奉郎,升印散郎、著作郎兼左侍郎,二年升右正言兼吏部侍郎。朱质是一位抗金的主战派,多次上疏反对议和,“独于和之一字,以为决不可从”。如《论攻守大计》、《论山东海道防守事宜》、《备边十事》等,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从嘉定元年(1208)三月开始,被降职外放,先贬谪瑞州门下省,再贬徙惠卅。七年赦恩移抚州;九年移信州;至十四年,恩复原官,朱质的一生中度过了十三年的外放生活。宝庆元年(1225)十一月,准于致仕还乡。
退归林下后,精研经史和以诗词自遣,尤其着意研究《周易》,著有《易说举要》及奏议诗稿若干卷藏于家。绍定六年(1233)十月得疾,二十七日卒,享年七十一。端平元年(1234)四月二十七日,御赐祭葬双林乡蜀山之阳,与硕人杨氏合圹,生四子:鉴、镕、钥、锺。
鉴,字尧明,行小七,谱称小七公,以父荫文林郎,任广德军军事判官,由溪西迁居石壁桐园,为石壁始迁之祖。鉴生源,渊(又名祖源,祖渊)一女适丞相乔行简之子(东阳人),时任建昌军教授的乔从龙。
镕(又作镛)官从政郎,浙西提举茶盐,生三子:沾、洪、 淮(又名祖沾、祖洪、祖淮)。
钥,霄奉议郎,浙西副盐税。生二子:济、潜。
锤,太学生,继堂兄朱铨次子汝之,改名祖涧为刖。
(据朱鉴所撰的《宋故侍讲吏部侍郎谥文靖状》一文中,朱质只有四男,但谱中多出“钦”一子。考金华潭溪《朱氏宗谱》朱钦系世东七世孙,官至枢密院学士,同时朱鉴所说的子侄辈名字都带“祖”字,而谱中省去“祖”字。应以朱鉴所说的为准。——语出朱颂阳《朱姓迁流史》)
祖源生三子:橘、楷、樱;祖渊生二子:植、桢;祖沾生一子:梓,任东阳巡司;祖准生一子:林;祖润迁居莲圹,为莲圹之祖。融入的一支钦,生三子:涓、澄、潜。
季明支
季明生二子:宾、癸。两兄弟同迁台州黄岩,可能迁入后受其他姓氏的排挤,又复迁车前。
季益支
季益无后,以族侄珍华为嗣改名贯。贯迁居后龙头(又名陇头),为龙头始迁之祖。
世显支
世显迁居义乌城里,两个孙子又分为两支。
季舒会,季舒又名季文,生二子:货、贷,又迁居龙头。
季羔生二子:赞、赉。赉迁居永康华溪。
赞生二子:长子铨,排行小二十五;次子钵。铨生二子:咿之、汝之。咿之居纲山,为纲山之祖;汝之出继钟为嗣。钵生三子:江之、河之、海之。
江之又名宣之,迁居莲圹与堂兄弟汝之(祖润)一起居住。
河之迁居山阴白洋,为白洋朱氏之祖。
海之迁居山阴朱家塔,为朱家塔朱氏之祖。
(以上二支约在宋末外迁,如白洋一支,经历了元明清之际的
兵火,已不知其来历,后世猜测出自姑苏朱氏之后,实为大误。 ——语出朱颂阳《朱姓迁流史》)
可兴第三子居住在溪西的公良一支:
良生二子:仁瑗、仁琼。仁瑗生三子:奉芝、奉宁、奉超。
奉芝生善胄、善增。善胄迁居东阳吴宁镇,生二子:世怡、世俊。
奉宁生善悦,善悦官浙西司户参军,生三子:长世伦,又名棋,迁居石城;二世胜,字永德,迁居永康后圹畈;三世宝。
仍居溪西的奉超生善赡。善赡生四子:长子奭,字世愉,号清寰;二子爽,字世怡;三子樊,字世慎;四子奕,字世延。
在奉超的四个孙子中,朱奭的事值得一提。靖康之难后,金兵继续南侵,宋高宗赵构仓惶南奔,从庆元经台州逃到了温州。隆佑皇太后在宫人的簇拥下从虎林(即武林)渡过钱塘江,经萧山诸暨到了义鸟。百姓一听金兵已逼近杭州,也纷纷逃散,朱奭挺身而出,从邻近村庄中召集了义勇三百多人,一路护送皇太后直到温州与赵构汇合。赵构论叙护驾之功,授于承信郎。
建炎丙戌年(误,应庚戌)苗傅、刘正彦逼赵构退位,隆佑太后抱皇子垂帘听政,追录靖难中诸臣的功绩,赵子砥呈述朱奭护驾之功,诸大臣都以为朱奭必为重用。太后派人到义乌寻访他的下落,哪知朱奭已离开了人世,太后追悼不已,下诏赠朱奭为义阳郡公,徐乔和《蒲墟朱氏大宗谱》都以为这就是义阳朱氏的由来,把子姓南阳朱氏的分支义阳朱氏与朱奭封的义阳郡公混为一谈。——语出朱颂阳《朱姓迁流史》)
朱奭娶施氏,赠夫人,夫妻合葬桥东择儿山。生二子:衡、衍。
世怡生二子:保生、季盛。 ’
世俊生一子:惊,字元礼。开禧乙丑年(1205)登进士第,官至州刺史。
世伦,又名植。迁居石城,生一子:大用。
世胜字永德,迁居永康后圹畈,生一子:大缔
世宝生一子:大伦.
惊生二子:季宣、季宜。
大刚生杰,杰生圆。圆迁居艮村,季盛生原和,原和生仕胜,仕胜生廷仁、廷仪、廷礼。
廷仁生五子:希铰、希铭、希钟、希钲、希镛。
廷仪生二子:希镇、希链。
延礼生四子:希鉴、希铜、希泰、希顺。
廷铭生三子:源、渊、汸。
源分居张溪头;汸三子:森、桡、楠。楠迁居东阳避水岭脚,生二子:热、炳。两人又迁到东阳白象岭。
源生五子:长子椿生熙。熙迁居东阳朱店。
次子棂迁居东阳蟾圹。 ’
三子梓的第三世孙子辈时迁居缙云杨宅,到第六世时又分迁到东阳大坟下,只有四子朴和五子样仍居住在张溪头。
希链生四子:溱、濂、汉、灌;濂生堪;堪生隆;隆生海。
朱海迁居到温州平阳县三十七都朱宅。有的说是第十八派后裔。
现考起来,朱宅朱氏出白溪西支公良之后。民国时《瑞安县志》载:其先世居闽之赤岸,有讳材者,仕后唐,……始祖迁平阳三桥。此赤岸在福建莆田一带,三桥朱氏系朱敬则之后。
居石城的朱大用生一子:杰。杰生圆;圆又迁到艮村。
居永康后圹畈(今名厚泽)的大缔生一子合,合生凤,凤生明远。
大伦生一子:博;博生箦;箦迁到光明。箦生林;林生二子:焕、灿。焕迁居盛家坑。
衡生三子:阶、陈、陕。
衍生三子:陆、隐、防。防官至朝议大夫。
隐生和;和生舆全;舆全生琨;琨生慧;慧官任兵部府掾。
溪西的第二支,说是朱用继朱成二子为嗣,生道明(一名焕),系朱质四世孙。查朱质四世孙中没有朱道明其人,恐有误。从朱鉴辈开始按五行相生取名,道明是朱质五世孙,道明生三宝。三宝生彦超。彦超生三子:永和、永音、永清。永清生二于:坚、宁。
坚生四子:俨、正、孟、玉。俨生二子:枢、浩;正生二子:瑛、瓒;孟生一子:滔。玉生二子:潮、淦。
宁生一子:侃。
枢生五子:鸾、震、银、论、巽。
浩生三子:鹏、鸿、鹃。
滔生一子:盖明。
淦生三子:一尽、一宝、一约
侃生五子:珊、琨、琼、琅、瑶。
珊生三子:陛、陶、釜。
琨继一子:隆
琼生九子:隆(出继)、陈、陛、阶、磔、防、隋、隗、院。
湖演朱氏:
据东朱谱载:最早迁入湖演的是公远八世孙朱源。据《湖演朱氏源流序》载:朱质之子朱鉴“由溪西迁石壁,延数世孙法,泫之子行成七讳术,术之子行康十讳庆,字孔礼,别号素贞处士。由石壁而迁湖演。”朱庆成了始迁之祖,两谱记载不相一致。从世系分析,第八世朱源应是朱质的族叔,朱庆大约是朱质的八世孙,其间差距九世。朱庆大概在元代至正前后,由石壁迁居到湖演,自南宋后,朱质在整个蒲墟朱氏中名声显著,榜眼出身,又居侍讲,太常少卿兼吏部侍郎的高位,这样也就共认朱质为祖宗了。
在义乌朱氏中,磐安云山的石头朱氏是明显融入的一支朱氏(见磐安石头朱氏一节)。
到道光年间止,世东后裔分居各地及仍通谱的有:溪西、剡溪(义乌境内)、金华下溪滩、金华日辉路(亦名石辉路)、金华八咏门,永康厚宅、莲圹、纲山、湖演、南门白鹤山、楼仓、窑石里、余曹头、梅溪上朱、艮村、二十三里、东阳下陶等地。许多分支因来往不便,已各立门户了。
下溪滩支
谱中对公良之后又有另一种说法。
居溪西的朱公良生养济,养济生仲仪、仲威,仲仪的长子全,赠朝散大夫。全次子绪生季道。季道登北宋宣和间乡贡进士,官任大理寺评事,兼濠州锺离县令。生二子:资、宝;朱资字德辉,官任提举司,其长子朱琏,一生沉湎于学问,无心为官,号称梅溪先生。生一子澜。澜生一子成,成次子德中,德中生四子:观、美、宁、华。
朱美是元代人,入赘金华潭溪,后中进士,官至朝议大夫,迁居下溪滩为金华下溪滩始祖。
这一支朱氏发展到明代,载人史册的要数朱大典(见《明史·朱大典》)。
朱大典,字延之,号未孩,故谱中又称他为未孩公。为秀才时因家庭贫寒而颇为落魄,但为人豪迈,英气逼人。他中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1616)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生涯,他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最后又以抗清而殉节,是一个是非功过相当复杂的人物。
中进士后授山东章丘县知县。当时邹县、滕县一带白莲教蔓延,他修筑城墙,以防白莲教攻占,一个月告竣。天启十年(1622),升兵科给事中,天启年问,宦官魏忠贤专权,朱大典上疏弹劾,但上疏被压不报。左都御史杨涟上疏列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被明熹宗训斥,朱大典又约魏大中等数十人又先后上疏.俱遭严旨切责。魏忠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时福建一带入侵的荷兰人与海盗勾结,在漳州各县及海上抢劫百姓和来往商船的财物,魏忠贤趁机奏请熹宗命朱大典前往讨平。
朱大典授命后即往福建,与巡抚设计方略,利用与海盗有关系的百姓传递假情报,引诱荷兰侵略者和海盗进人早已布置好的沿海圈套之中,一举加以歼灭,漳州各县平定。他被升为福建副使,不久升为布政司右参政。
在朝中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相继被魏忠贤害死,朱大典闻知后愤慨之极:“这官难道还能当下去么?”趁父死服丧之机辞官告归,隐居金华北山,绝口不言朝政。
崇祯帝上台后,魏忠贤等一并伏诛。崇祯三年(1630),重新启用朱大典,任命他为山东右参政,巡抚山东,不久又调到天津。
崇祯四年,义军首领毛文龙死,其手下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又举兵起义。五年四月,义军攻陷登州,围困莱州,巡抚孙元化被俘。接任的巡抚徐从治在莱州城中阅兵时又中炮弹而死,擢升朱大典右佥都御史暂代。他率兵驻扎青州,筹集调度兵粮。一次在沙河与义军相遇,大败义军,乘胜攻取黄县,斩首一万三千余人,俘虏八百人,义军堕入海中淹死者数万人,朱大典因功升为右副都御史。
正因他屡败义军,崇祯六年已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子女可世袭锦衣卫百户。八年二月,李自成攻陷凤阳,烧尽凤阳朱家皇陵的楼殿,满朝震惊,总督杨一鹏被处死。朝廷又命朱大典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郡,镇守凤阳。义军再次逼近凤阳。朱大典率兵出战,在寿州大败义军。
九年正月,李白成围攻滁州,连营百里。总兵祖宽大败义军,朱大典与总督卢象升趁机追袭,又一次大败李自成的军队。朱大典迅速还兵阻击进攻凤阳的义军,义军才后退。十一年,老回回的军队分十路焚掠江北,朱大典会诸路兵马迎战。老回回想攻占茶山,朱大典与安庆巡抚史可法一起遏止义军北进。义军无法向东、北两方进军,不得已才向西退却。
朱大典虽镇压有功,但为官并不清廉。因漕运是个美差,可以从中贪污,给事中方士亮、御史郑昆贞等屡次上疏弹劾,下诏削除职务等候审查。后抄没其家产充军饷。
十七年,李白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有人想趁机为他翻案,而朱大典又与大奸贼马士英、阮大铖一班人勾结,因此召用为兵部左侍郎,不久,升为兵部尚书,总督长江沿线的军务。清兵跨江攻占了南京,福王在太湖被擒。朱大典和马士英躲入船中逃到杭州,清兵旋风般南下,在杭州称王的潞王朱常洧也投降了清军。朱大典无奈返回金华,据城坚守。据《海东逸史》记载:绍兴监国鲁王朱以海授其东阁大学士之职,命其镇守金华。朱大典与阮大铖仍关系密切,因士民反对,才将阮贼送到方国安军中。1646年七月十六日,金华沦陷,朱大典一家纵火自焚而亡,其子朱万化巷战中被俘不屈而死。
(信息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611e00100cnov.html)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微信号:19819884266)
如喜欢,邀请您到中华朱氏商城
点击:http://www.zhzhus.com/wap/store.html(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