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朱熹宗祠报本堂及儒门厅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04/16|浏览量:2061
成都朱熹宗祠报本堂及儒门厅
报本堂,「报本」二字,源自朱文公《家礼》卷第一(集)《通礼·祠堂》篇:“今以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守(首),所以开业传世之本也。故特著此,冠於篇端,使览者知,所以先立乎其大者。”
报本堂位于朱熹宗祠西面,左与贤孙堂,右与朱子书院相接;一进三独院,有一巷道与东面房屋进出,另有一门与书院相通。系荣元公清道光25-27年(1847年)扩建陪祠时所新建的六室三厅一厨房,建设面积达四百余平方米。上堂屋供奉西蜀开基始祖必达公、曾祖妣和其子永秀公、孙朝云公,曾孙廷彰公;吾高祖荣元公,曾祖华均公,祖道甄公及各祖妣,伯考德爵公,妣冯氏和早已逝去的父母,系报本堂木主。
中厅为用餐之处。
下厅房为儒门厅,系接待学人、宾客之用,兼讲学、交流学术之场所。
儒门厅木主
儒门厅孔子木主源自明天顺年间(1457-1464),曾任明大理寺卿、礼部侍郎的薛瑄(1389-1464)回家讲学期间所题。
该木主左有“颜曾思孟”,右有“周程朱张”八字。除“文宣王”孔子外,他们分别是: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孔子之孙孔伋)、亚圣孟柯;大成殿十二哲人之一先贤朱熹。孔庙两庑奉祀先贤: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计十人(含孔子)。有人说:这座木主是浓缩的孔庙。
孔庙“奉祀”章告诉我们:孔子作为国家推崇儒学的标志,主祀孔子并以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家代表人物配享从祀;分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等。为报本追源,还祭祀孔子的上五代先人,并以四配颜曾思孟之父配享,以宋儒周程朱张和蔡沈等人之父从祀。曲阜孔庙即是国家礼制庙宇,又是孔氏的家庙,因而还奉祀孔子夫人、孔子母亲、孔子子孙、孔氏四十三代中兴祖。
大成殿有仅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和木主;两庑“先贤”(第三等)79名、第四等先儒【至公元1919年(民国八年)】增至77人仅有木主无塑像。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逝,鲁哀公将孔子故居三间改为庙堂,内藏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车书等物,岁时奉祀。此为孔庙之始。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刘邦从淮南还京,过阙里,以太牢祀孔子,开帝王祀孔子之先河。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升孔子为“先圣”;唐玄宗开元八年(720)李隆基钦定十哲配祀孔子庙,以颜回为十哲之首,此为十哲配享之始;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帝诏“朱子熹”升大成殿,为第十一哲。乾隆三年(1738年)诏“有若”升大成殿,为第十二哲。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帝追溢孔子为“文宣王”。宋大中祥符五年(1013年)十二月改溢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宋崇宁三年(1104年)六月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大成殿始)。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六月诏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十人从祀孔子庙;元延祐三年(1316年)六月诏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孔庙,孔庙四配至此始。此后新增四人为“哲”人,保持十哲配祀孔子之制。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闰七月加封颜子“复圣公”、曾子“宗圣公”、子思“述圣公”、孟子“亚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十二月,更定孔庙祀典,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民间早已称孔圣人为“大成至圣先师”了)。
成都朱熹宗祠报本堂儒门厅孔子木主十人简介附后。
报本堂业主:朱文国
202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