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茌平区乐平镇朱庄朱氏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15866771488 | 2021/07/12|浏览量:1591
朱庄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乐平铺镇西南5公里处,周边相邻村依次东为张李、南为丁庄、西为闫屯、北为瓦刀刘。现有4个村民小组,689口人,总面积约2100亩,其中耕地1800亩,村庄占地183亩。村落呈方形,主街道东西向3条、南北向3条。该村为明万历乙未科(1595)状元朱之蕃故里。全村多为朱姓,同时还有王、麻等姓氏。
(聊城市茌平区乐平镇朱庄地理位置)
村名来历
据立于清乾隆六年(1741)朱氏族谱碑《茌山朱氏世记序》载:“先世原籍北京油坊,自二世祖清、洪、贵三公,于明初奉始祖母迁于茌,遂家焉。”由此可知,朱氏迁来立村,并以姓氏取村名为朱庄,立村时间稽考繁衍世次约为明初。
据立于清乾隆六年(1741)朱氏族谱碑《茌山朱氏世记序》载:“先世原籍北京油坊,自二世祖清、洪、贵三公,于明初奉始祖母迁于茌,遂家焉。三世祖能、盛、林、通四公,四世祖所知者惟敬、端、宽、信四公,外无可考。至五世祖则各立茔,不能遍序。有成徙居南京,成生隆,隆生衣—嘉靖甲子举人。衣生之蕃,万历甲午举人,乙未(1595)进士,廷试一甲第一名,官至礼部尚书。庚戌(1610)认祖家,立石于祖茔,建坊于茌邑,乃始祖母之八世孙也。之蕃生从义,皇朝顺治戊子官浙江宁绍台兵备道。从义生复生,康熙丙午举人,屡膺名宦。皆我祖培养之所致也。”其世次1—9世不统一,自10世依次为(字下画横线者为下字):鸣(化)、国(宾、先、加)、兴(茂)、自、(礼)、克、大、殿、修、益、广、兆、向、同、元、玉。今已繁衍至25世,共179户。
1954年,朱合银因寄养马意贵,自幼迁居今乐平铺镇大马,并改名马全厚;1971年,朱广旭之弟因寄养舅父何传千,自幼迁居今乐平铺镇何庄,并改名何洪义;2001年前后,朱良部队转业后迁居北京;1958年前后,朱成德、朱广同迁居黑龙江省建三江兵团;1958年前后,朱兆吉因服兵役迁居新疆第四师67兵团;1958年前后,朱兆文因生计迁居山西;1970年前后,朱兆友因服兵役迁居新疆农七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317载:“《奉使稿》(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朱之蕃撰。之蕃,字元介,茌平人。南京锦衣卫籍,万历乙未(1595)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右侍郎。之蕃以万历乙巳冬,被命使朝鲜,丙午春仲出都,夏杪入关,与馆伴周旋,有倡必和,录为二大册。第一册为《奉使朝鲜稿》,前诗后杂著,之蕃作也;第二册为《东方和音》,朝鲜国议政府左赞成柳根等诗也。末有《乙未制策》一道,及东阁倡和诗数首,为读卷官沈演等作,盖后人所附入。案:《千顷堂书目》,载之蕃《使朝鲜稿》四卷,《纪胜诗》一卷,《南还杂著》一卷,《廷试策》一卷,《落花诗》一卷,与此大同小异,盖所见者又一别本云。”
再据康熙四十九年(1710)《茌平县志》卷三·人才载:“朱之蕃:字符介,号兰嵎,世居茌平,后附南直锦衣卫籍。初,公父梦东方朔馈以大桃而生公。选贡游两雍,屡拟元。尝梦神赠一联:“云光腾剑锷三千丈,风送莺声十二楼。”未第时读书宁国寺,忽见斋中红光,壁有题云:“万方宝历开八运,一跃金鳞奋九天。”万历第八科乙未属金,会试主人梦朱养淳至其家,盖前科状元也,至是果传胪第一。尝出使朝鲜,与其国才士设疑辨难,赋诗赠答,应对如流。”
(聊城市茌平区天鹅湖朱之蕃塑像)
关于朱之蕃的生卒年,正史中无记载,但在顾起元为朱之蕃撰写的《墓志铭》中曾明确记载:“公之卒以天启甲子之十月初七日,距其生嘉靖戊午之三月初一日,享年六十有七。”也即生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卒于天启四年(1624)。
(朱之蕃书法作品)
(韩国明伦堂由朱之蕃题写,已四百余年)
现村西朱氏祖茔除立有清乾隆六年(1741)朱氏族谱碑外,还立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朱之蕃题额“朱门族祖□孺人之墓”碑1通。
(茌平区乐平镇朱庄朱门族祖□孺人之墓)
(以上材料由济南朱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朱伟杰根据《茌平村名与姓氏志》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作者上传,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