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朱氏俊理公后裔源流考评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07/16|浏览量:1579
于都县朱氏俊理公后裔源流考评
《赣闽湘朱氏十修族谱》(一卷·卷首篇)第260页垂线谱-1:
钦 ━ 焕 ┳方周
┣方国━振┳光弼━广进┳怀德━有卿┳俊文┳昇朝
┃ ┃ ┃ ┃ ┣昇华
┃ ┃ ┃ ┃ ┣昇清
┃ ┃ ┃ ┃ ┗昇美
┃ ┃ ┃ ┣俊奇
┃ ┃ ┃ ┗俊理┳昇廷
┃ ┃ ┃ ┗昇延
┃ ┗光品 ┗怀徃
┗方用
《赣闽湘朱氏十修族谱》(卷一·卷首篇)第260页垂线谱-2:
俊理┳昇廷━乾章┳ 杰 ━崇道━达先┳大言
┃ ┃ ┣大吉
┃ ┃ ┗大昌━ 侃 ┳常德(桥头朱屋下村)
┃ ┃ ┣常信
┃ ┃ ┗常礼(仙下乱石,岭背小
┃ ┗ 森 岭、大阴山、……)
┗昇延┳乾元━进雅━球琳(见卷七)
┗乾亨
《赣闽湘朱氏十修族谱》(卷七·进雅堂)第1页垂线谱:
进雅━球琳┳少二
┣少三
┣兴四┳振林━承事
┃ ┣振兴┳大郎
┃ ┃ ┣二郎┳一郎┳一郎
┃ ┃ ┃ ┃ ┗二郎
┃ ┃ ┃ ┣二郎━三郎
┃ ┃ ┃ ┣三郎━四郎
┃ ┃ ┃ ┣四郎
┃ ┃ ┃ ┗五郎━七郎━三郎━十二┳二郎
┃ ┃ ┃ ┗三郎(本垂线遗漏
┃ ┃ ┗三郎━仕郎(本垂线新增:仕郎) 三郎)
┃ ┣振从
┃ ┣振东┳珠郎
┃ ┃ ┣献郎
┃ ┃ ┗虞郎
┃ ┗振南━因郎
┗兴五
福建宁化《朱氏族谱》记载进雅公世系垂线:
进雅━球琳┳少二
┣少三
┣兴四┳振林━承事 二子
┃ ┣振兴┳大郎 徙洪州
┃ ┃ ┣二郎┳一郎┳一郎
┃ ┃ ┃ ┃ ┗二郎
┃ ┃ ┃ ┣二郎━三郎
┃ ┃ ┃ ┣三郎━四郎
┃ ┃ ┃ ┣四郎
┃ ┃ ┃ ┗五郎━七郎━三郎━十二┳二郎
┃ ┃ ┃ ┗三郎子孙徙于都
┃ ┃ ┗三郎 徙于都 沙心
┃ ┣振从
┃ ┣振东┳珠郎
┃ ┃ ┣献郎
┃ ┃ ┗虞郎
┃ ┗振南━因郎
┗兴五
考评:
《赣闽湘朱氏十修族谱》(卷一·卷首篇)第260页垂线谱,无可非议。《赣闽湘朱氏十修族谱》(卷七·进雅堂)第1页垂线谱,对比福建宁化《朱氏族谱》(老版)垂线,进雅公位下后裔垂线,几乎所载吻合,《赣闽湘朱氏十修族谱》(卷七·进雅堂)第1页垂线谱有添增、遗漏两处。
福建宁化《朱氏族谱》(老版)垂线记载进雅公之曾孙振兴公之子二郎有支系迁徙于都沙心,即十二郎之子三郎。振兴公之子三郎子孙迁徙于都。2017年仲冬修撰的《赣闽湘朱氏十修族谱》(卷七·进雅堂)应该追加资料。
据考,明朝弘治戊申年(公元1488年)宁都朱氏族谱序记载,振兴公之子“三郎徙于都朱禾桥(或为桥头乡老地名)”,“十二郎之子迁于都少(沙)心”,“少三郎迁于都沙心”,“十二公之子孙迁于都青塘(今宁都清塘镇)”。
从中可确认于都县沙心乡朱氏,是俊理公→昇延公之孙进雅公的后裔,福建宁化《朱氏族谱》、明朝弘治戊申年(公元1488年)《宁都族谱》序,都佐证了这一史实。于都县沙心乡朱氏并不是俊理公→昇廷公位下常德公房、常信公房、常礼公房的任何一房的后裔。
进雅公的曾孙振兴公之子“三郎徙于都朱禾桥”,“朱禾桥”应该是现于都县桥头乡的老地名,此支系直指于都县桥头朱屋上村朱氏。桥头朱屋上村朱氏与沙心乡朱氏,历代亲近,共事宗事,皆因都是进雅公的后裔。
话说《赣闽湘朱氏十修族谱》(卷七·进雅堂),自进雅公传三十八世总共人丁(包含已经逝世的古人)仅306人,据宁都县朱氏宗亲提供,宁都有进雅公后裔一千多人未修撰入此谱内;桥头朱屋上村、沙心朱氏,都是进雅公后裔,也没有修撰入此谱内。出现了严重的遗漏事件,值得引以为戒。当然,这次重修《江西省朱氏源流志》,于都不会遗漏这些被人遗忘的人。
于都县朱氏源流志主编
威则公位下瑞公房四十三世裔孙
朱洪生(学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