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颍上县谢桥镇刘桥村朱楼孜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11/03|浏览量:1611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谢桥镇位于颍上县城北20公里,东临凤台,西接古城,南邻黄桥镇,北隔济河与迪沟相望。阜淮铁路横贯东西,与大京九、津沪线相连,并设有三等货站一个,224省道和潘谢公路穿境交汇,改造、新建道路16条,总长85公里,已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村村、校校已通上了柏油路。全镇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9100户,75100人,耕地面积78148亩。除少数回族外,均属汉族。1995年被列为阜阳市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小城镇建设示范镇;1996年又被批准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颍上县谢桥镇刘桥村朱楼孜是朱姓大户。
朱楼孜风水上设计非常讲究:村西南庙洼有座庙,村东南松林边有座土地庙,年代长久,由于战争兵荒马乱,无人维修后来倒塌,现均已损毁。
朱楼孜原来老水塘设计的都有回龙水,共有九个回龙水寓意着九条龙,整个水系是相互联通的活水系,在村的东西两边往南都有下水沟。
村庄原共有九条老路寓意着九条龙,村中还有五口老水井,所以先人们一直在说我们住的是九龙之地,九条路,五口井,寓意着九五至尊。
因人口众多,自然庄又分为四个生产队(东队、西队、南队、北队),西队住户姓氏多(朱、韩、张、候、田、孙、谢等姓氏),其它三队都是朱姓,全自然村人口约2千多口,朱姓人口约占1800多口,400余户。
本族朱氏源于明洪武初年,奉移民令由山东枣林冈(枣林庄)迁于颍。
由于家谱失传,本支何时落户于此,不得而知,很多资料无法考证。
根据老人所述整理,本支系是分两次迁到朱楼孜,先迁来一支是十三云支系,始迁祖名讳失考(祖茔在村西边庙洼的北面),后迁一支(祖茔在村东边玛瑙窝子的东北松林)始迁祖名讳秦祖,他有三个儿子:守仁、守信(搬迁出去)、守义(搬迁出去),守仁三个儿子长门子龙、二门子凤、三门子启(异音,无后)。
现字辈“家广从纪 克敬明德 国士之英 维(濉)善可传 必然荣宗”。
“子”辈到“家”辈中间辈份无法考证,后面字辈是清朝末期新续的辈份。
朱兆熊牌坊模仿图
现村内发现朱兆熊牌坊碑“旌表儒童朱兆熊 大清道光二十七年春月立”,在县志查到朱兆熊妻汤氏“在大清道光三年,21岁守寡,守寡31年”。
另又发现朱文元墓碑“乾隆五十一年阳春立”。
由于年代久远,几百年来,家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一脉相承的支系很多,有的移居在外,失去联系,此次入谱仅限于能联系上的本村支系人员信息。
现能联系上的外迁部分分支有:谢桥镇刘桥村朱庄、刘桥村秦庄、刘桥村西林队、姜庄村、郑庄社区、新桥村,迪沟镇南王村、三河村孙岗自然村、五岔村。
(信息来源:安徽朱氏,2021年11月3日)
热烈欢迎参加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