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仙居朱氏一族的文人及其落魄境遇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10/16|浏览量:1891

白頭老友自編詩,郊寒島瘦數共奇。

卅載交情存姑劍,一生事業付圍棋。

天涯我亦悲秋草,海上君期唱紫芝。

幾日相逢又相別,甌江雲樹繫離思。

——山人餘事艸題詞

文/落日楼主 来源/《仙居掌故》未刊稿

ce74dd7bd64a4e5aa3b0baeb700df1de_th.jpg

仙居朱氏徙自临海黄沙埠头。据《乐安朱氏宗谱》载,唐宪宗年间(806-821),朱永自湖北襄阳之义阳迁徙到温州永嘉。历四世转徙金华。第五世朱仁涛,自金华迁徙台州临海黃沙埠头。此后,有第八世朱邃迁居十三都下陈;第十世朱寿翁于宋建炎年间迁居社山;第十二世朱养直自黄沙埠头迁徙至东门河桥。又有第十三世朱仲旸,自东门迁徙至双楼。此外,东门朱氏又有分支至朱溪。截止目前,朱氏主要聚居在朱溪、小园、社山、双楼、新路、吴家井、后求、城关东门、李坎头、下朱、寺前等村。历史上,朱氏曾是仙居的望族,在科举上人才辈出。如明代时,有洪武年间的朱季用和朱焯,前者由人材,授福州州守,后者官至太常少卿。明永乐年间,有朱棐 ,由通经,被授授予仙居县训导。入清以后,仙居文教式微,诸多大族都转向尚武以求取名位,然朱氏一族却仍恪守文教以取功名,实为诸大族中所少见。

caa185a592414e8481beec125597531f_th.jpg

清代仙居朱氏重文教在县志的记录中可见一斑。据《光绪仙居县志·选举志》记录,有清一代,朱氏武举中举人者仅有同治四年的朱起凤一人,文科举人的则有乾隆元年的朱灿,嘉庆五年的朱宗海。至于文科的拔贡和岁贡,朱氏中选者有朱之鹏、朱濂、朱亢宗、朱之鹗、朱钖聪、朱家泽、朱永球、朱茂椿、朱家法、朱永芬、朱永根、朱庚年、朱克璜、朱子书、朱菘年、朱蔼、朱秀抡、朱聚奎、朱咸熙、朱宪、朱梦求、朱树勋、朱铁珊等二十四人,中试者的人数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与邑内其他诸族。不过,朱氏一族在文科举业方面的成就,并未给其族带来太多的地位和显达。正如常言所说的“穷秀才,富举人”,其族人朱亢宗便曾感慨“予族于康熙年间,有庄庵公名之鹏(即朱之鹏),登拔萃科,与君(朱濂)及予而二三人,皆以著述不遇而老。今为君传,亦悲不自胜也!”,但事实上秀才较之举人比起文科之于武科,在清代的仙居存在着相同的境遇。后者则有更多的机会以武功求得仕进,而前者极有可能在屡试不中后愤懑终生。为此,清代仙居朱氏一族因重文教,试图以文科入仕,也便造成了其族内诸多因怀才不遇以至于愤懑或放荡不羁的人。清初的朱之鹏、朱庚年如此,后来的朱濂、朱亢宗、朱华、朱芬也是如此,其中尤以朱之鹏、朱亢宗、朱华和朱芬最为典型。

a14f36c1cdf54859907c2e89e7487c8c_th.jpg

朱之鹏是朱氏一族在清代最早的拔贡。其字符冲,号庄菴,著有《谁思草》、《四书归真》、《山人问答》、编有《安洲诗遗》等,但在仕途上也只止于贡生。朱之鹏的愤懑主要表现在对《康熙仙居县志》的攻讦上。《康熙仙居县志》共三十卷,由知县郑录勋修,邑人张明焜、张徽谟纂,是仙居继《正统志》、《万历志》、《崇祯志》之后的第四部县志。该志在刊印后最早由朱之鹏指出其不足。他曾专门写作《山人问答》一卷以讥讽《康熙志》的过失,有“假甲第”、“假官爵”、“假诗文”诸目。当然,这样攻讦自然不会受到编纂者的欢迎,何况这在当时还是“一把手”工程。为此,虽然后来的《光绪仙居县志》也承认朱之鹏的《山人问答》一书对《康熙志》的指摘是切中要害的,但基于朱的“不合时宜”,对其本人的介绍是讳莫如深——以致于朱之鹏并未如朱亢宗等人一样被列入县志的传列之中。

ef72d9f4a4b5414b83bb1667624a90db_th.jpg

朱亢宗是清代仙居朱氏族人中文才最值得夸耀的人。其字紫笙,仙居东门人,道光拔贡,候选州司马。据说朱在幼时目光炯炯有神,才气纵横,博览群书,能一目十行,知解于字句之外。他擅长五七言古诗和杂文。时人王魏胜(原名煦,字卜昌,号杏村,东门人,咸丰庚申恩贡)曾评价其“文追先正,诗似青莲。宋以后一切柔媚句,无一扰其笔端”。县尹缪南卿在王魏胜的《天香楼集》看到朱亢宗所赠的《两生行》一诗后,惊为奇绝,亟欲一见其人;黄岩孝廉王子庄,读朱所题《萧山王烈妇传》,更是叹谓太白再世。道光丁酉(1837),以拔贡入选当时的最高学府,在北京居住了一年,但无所成就。后来曾再度北上,不过在途中恰遇鸦片战争,在游览了黄山、天台山、雁荡山诸山后回到仙居,遂绝意仕途,著书自娱至终老。所著有《警谱》一卷、《梅花谱》三卷、《红梅仙馆外记》一卷、《香雪山房诗集》八卷、《添香余话》十二卷、《百廿梅斋杂文编》一卷(以上诸书除《香雪山房诗集》有数卷残存,其余皆毁于文革)。朱亢宗也是朱氏族人中最放荡不羁之人。他好访古和雅游,天才高逸,飘飘然有遗世独立之思,但却又自诩“一生爱往花丛中”。 王魏胜在《朱芷生台宕游草序》中便曾说他“意气不可一世,人世富贵功名之说,率不足混其胸次”。不过,这或许也是其对于科举困顿的一种自嘲而已。

98fe300e9568499c96ddc734606d7e4e_th.jpg

朱芬号揽芳子,是朱氏一族中的““畸人”。他擅长山水、花鸟画,却亦由科举上的困顿所造就,可以说没有科举的落榜,也就没有朱芬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另据王魏胜的《揽芳子传》记载,朱芬是在晚年才考中秀才的。在此之前,他在绘画上已经颇有造诣。据说他每逢作画时则需要喝上四五杯酒。当酒酣耳热时,方才“据案疾挥”,山色水声、花容鸟语拂拂从十指间出焉。而日常生活中,则又襟怀冲旷,乐易近人,没有名流的矜贵习气。但凡求画的,没有不答应的,有钱之后随即去酒店喝酒。当然,朱芬的画 “山水重峰叠嶂、烟云缭绕,雅近北宋人手笔。虫鱼花卉,秀韵特出”,为此而被浙东南地区的许多人所收藏。

朱华是朱氏族人中最为落魄的一位文人。其字松涧,清代道、咸年间人。《光绪仙居县志》中没有关于朱华的任何记录,他后来之所以被项士元、干人俊等记录在《台州经籍志》和《民国仙居县志稿》中,全赖其身前所辑的诗集《山人余事草》。由《山人余事草》我们也可知,朱华是“自幼失学,壮即抛荒,书本风雅之旨缺如……未识万卷之富”,后来转向写诗完全是由其心性使然,正如其在诗集的序言中所说的“每当旅馆凄凉、宾筵会合,(写诗)以遣愁情、以助吟兴……生平落落,于世无所好,亦无所事,而独事于诗”。另据项士元先生的《台州经籍志》记载,朱华自幼工诗,曾游历大江南北无所遇,后来依附温州金简庵兄弟,其诗集《山人余事草》最初亦由金氏兄弟所苍。为此,可以说朱华是以寄人篱下度过了余生。

(图片来文献资料)

知识拓展

《山人余事草·序言》

岁戊寅己邜(卯)间,余与松涧同从金沙夫子逰(游)。是时同研(筵)席者三十余人。晨夕谭艺,其乐何极。今忽忽四十年余,大半已作陈人,而余与松涧犹得以皓首相对,不失本来面目,不可谓非幸也。是时即喜诗,频以韵语求正金沙夫子而余尚未识门径也。既而......苍溪王旭亭雭北平金简庵午桥贤昆玉从,甚尊人,宦游来仙,松涧与周旋酬唱者三十年如一日。今卷中之诗可考也。松涧诗与古人何如,不具论第,童而习之,至老不倦,其用心之耐且久,是岂易于寻常俦辈。中遇之后,松涧多寄寓金氏,昆玉处金氏之诗文,骎骎(qin)乎欲入古作者之室,多年未晤,恨不得其所著,一快读之,松涧返棹瓯城,烦并以告金氏昆季也。咸丰十一年辛酉正月人日杏邨王魏胜拜读。

仙居,白雲雞犬之境,流水桃花之鄉。

原文阅读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