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永城朱氏宗亲历史文化初探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3/12/23|浏览量:1442
河南永城朱氏宗亲历史文化,是永城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城城北朱氏家族是汉唐时代中原四大名门望族之一,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后汉书》及《唐书》和《宋史》中均有记载。
永城城北朱氏的历史来源比较古老。据历史学家研究,永城朱氏系商朝皇族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兴灭国,继绝世”的政策,把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封到商丘一带建立宋国,以继承商汤故地。国王微子启有个儿子叫子朱。子朱的后代以祖名为姓,形成朱氏。宋国灭亡后,宋国王族逃到芒砀山一带居住,初居于山之南,后迁徙散居各处,薛湖朱寨即其初居地。据《后汉书》记载汉大司马新息侯朱浮为“沛萧人也”,实际上现在就是永城的地域,还有汉司隶校尉朱禹,北周睢州太守朱建,隋唐开封府官员朱昌宁,到唐朝武则天时出了一位大宰相朱敬则,以及以孝义闻名天下的朱仁轨。朱敬则是永城朱氏家族的杰出代表,在唐朝武则天时任宰相,是一代名相,他不畏权贵,清正廉洁,曾多次上书武则天直陈治国之弊和用人之误,表明自己的治国之策和治政良方,为武则天所称赞,其治国政治观点和上书艺术曾得到毛泽东的敬重和深刻赞赏,被毛泽东称为“政治家”。朱敬则兄弟四人皆仕官。其弟朱仁轨以孝贤著称天下,逝世之时全国“州县各遗吊祭,远者望奠而哭,近者临墓而哀,从古以来,未有之也”,在当时影响很大。
史载朱敬则的后代大都在唐末战乱迁往南方,从有关史料看,唐代朱氏入闽有三支,一支是朱敬则第七代裔孙户部尚书朱光启唐末为躲避黄巢之乱,从永城入闽,居福州,同时把朱敬则的墓从永城迁往福州桃源山;一支是朱敬则的另一七代孙朱玫从固始入闽,迁居永阳玉尺;一支是朱敬则的六代裔孙朱懈唐末从河南迁居福建仙游党田。其中八代孙朱王丑迁居福建莆田、黄石、石阜,福建朱氏祠堂皆奉朱敬则为始祖。据统计,现在朱敬则后裔在福建已达数十万人,其中涌现出很多政界、经济界、教育界、科技界名人,有的在海外卓有建树。
值得注意的是,姓氏学家通过对历史和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各地《朱氏家谱》的深入研究,惊讶地发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宋朝大思想家朱熹也来自永城朱敬则家族,也就是说永城是朱元璋和朱熹的祖籍。明代朱元璋登基金陵,编制朱氏御谱,以宋代朱环为始祖,而朱环就是朱敬则的第五代裔孙。朱元璋晚年亲自撰写《朱氏世德记》中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据明朝南京御史朱吾弼所撰《社山朱氏考》记载,金陵句容朱氏与朱熹同族。金陵句容朱氏在宋代早期迁往安徽凤阳。湖南湘乡、宁乡、长沙的《朱氏家谱》均有同样记载。朱熹在宋朝淳熙十年(1183年)作《婺源茶院朱氏世谱》中说“吾家先世居歙县之黄墩”,据《中华姓氏通书·朱姓》记载“黄墩朱氏为朱敬则后裔”,根据当地《朱氏家谱》记载,朱熹为朱敬则第十三世裔孙。
通过对永城朱敬则家族世系的历史探析,我们看到永城朱氏宗亲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厚重,为永城历史文化中辉煌的一页,这对于弘扬永城历史文化,挖掘并发展永城朱氏宗亲寻根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信息来源:网络)
中华朱氏网
2023年1月3日
(有事找站长,支持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