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朱氏渊源与福清(福建福州)朱氏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3/03/16|浏览量:2831
自古天子朱襄用“朱”算起,朱姓已有6000年的历史。周朝邾国的“邾”姓后裔去邑为“朱”,至今也有2400多年的历史。
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明朝建立后,朝廷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因此在近300年时间里,朱姓迅速向全国发展,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陆续也有人移居台湾。至清朝时,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朱姓氏族发展到今天,人口有2000万。
福建朱姓入闽,最早始于西晋。而后在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都有朱姓陆续入闽,或迁徙,或任职,落地寓居。朱姓在福建繁衍生息,发展壮大,遍布八闽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郡望和堂号。
朱姓入闽有四种说法:一是始于东晋末年(400-420),朱桓由南京入闽,定居福州南台,后裔迁居福安、霞浦、政和、寿宁等地。二是晚唐景福二年(893),朱古倞随王审知入闽,任建宁军节度使判官,居延平军(今南平市延平区)沙溪口,又迁南山吉溪、大坝。同是朱古倞,另一个说法是,其于唐光启元年(885)随王潮、王审知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寓居福清,后出任建宁军节度使判官,道经今延平区,因乐其溪山之美,定居西芹、后迁大坝。三是认为政和是朱氏入闽第一站,是朱熹祖居地,朱子文化孕育地。四是朱松(1097-1143)举家由婺源入闽,为入闽始祖。目前,福建朱姓人口初步统计有30多万人,约占福建总人口的1%。福建朱姓溯源追本,大部分源自沛国,从河南迁去。
福清朱氏,目前主要是沙埔镇四宝村朱厝、西塘一支。据初步史料,四宝朱氏是自南京铁井栏迁来,其始祖系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栢之子(第几子待考)。
朱元璋建政后,分封各地的藩王。但这些藩王实力强横,随时可武力威胁皇权。明洪武31年(1398)朱元璋去世,因皇太子朱标已先病故,遂以皇太孙朱允炆登上帝位。朱允汶即位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次年(1399)开始实行削藩政策。明建文元年(1399),湘王朱栢一子改名号羊(注音),逃难避居今福清沙埔镇四宝村的朱厝、西塘两个自然村。四宝朱氏迁来福清后,已传24世,在世名序有卜、万、年、如、俄、意6代,现有居民128户430多人。
600多年来,福清四宝朱氏源远流长,并播迁四海。其中朱厝历代后裔外迁的,主要有第七世祖朱元羡一支,迁往浙江台州府黄岩县十一都西乡;第七世祖朱元纲、朱元贵,迁居省内大田县;第八世祖朱宗还,迁居浙江台州府南门外府前街。另有一些先人迁居广东和省内南平等地。
福清朱氏谱牒于清代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修,光绪五年(1880)续修。现存八开宣纸手写线装《四宝朱氏族谱》残卷,系上世纪60年代破“四旧”被焚时,族人临难不惧从火中取出。残卷对朱氏家族的产业、世系、墓葬、名人、迁居、戒规等,尚留有相关记录。
福清沙埔四宝村三面临海,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据传明朝年间,朱氏从南京铁井栏迁来之初,在四宝建有矿、砖窑和碗窑,产品不外销、技术不外传。他们在海边种植芋头等四宝,粮食种植和渔业生产共同发展,生活稳定有保障,家族可以长期生存因而繁衍至今。据称当年朱家虽然人少,但家族强势而且富有,号称“朱百万”的家族居住地有花园,并配有十八罗汉(勇士)看家护院,外村(姓)不敢欺负朱家。
在福清沙埔四宝的朱厝、西塘,至今还流传着8条《朱氏戒规》:①天伦为重。不许忤逆父母,若不孝,告请族房长重责三十板,永革不许为人。②纲常为首。不许男不正其外、女不正其内,若犯科处死勿论。③尊卑为上。不许小加大、少凌长,若兄不友弟,不恭当责二十,外罚银二钱。④亲疏一脉。不许恃强欺弱以众暴寡,若逆情不忠,重责二十,外罚银五钱。⑤守分为本。不许赌博争讼,若违理不信,重责二十,外罚银三钱。⑥礼义为要。凡吉凶公务当进前终始相扶,不许视若路人,若有违规罚银一钱。⑦廉耻为先。非吾所有,一毫莫取,若盗被人缉获,重责三十,仍前不悛,送官究治革出,吉凶永不许人。⑧和睦为务。若有产业银两不明,告明族房长拒理解和,各要顺理,明不遵好为争讼族房长出头为证。
文/图:毛立平,福清市姓氏渊源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朱如义,福清市朱氏宗亲联谊会秘书
(信息来源:网络)
中华朱氏网
2023年3月16日
(有事找站长,支持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