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三泉浠水朱氏宗亲南昌寻根行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LEAN11771441 | 2019/11/09|浏览量:2032

     接到浠水宗亲朱老师接电话,欲来南昌寻根溯源,彼时正逢我在余干参加梅港潭溪朱氏出谱庆点,遂约定隔天我回来相见。朱老师一行风尘朴朴,带来一本1994年铅字印刷老谱。时隔25年,想重修新谱。溯远续新,乃续谱惯例。查阅旧谱,浠水朱氏来,康熙18年(1661)朱母潘氏携子世逑公自豫章打缆洲迁浠水之溪潭坳。自光绪33年(1907)首创宗谱分7房,续修于民国31年(1942),三修1994年。因修复更换世逑公祖像时,发现像的背面写有江西祖上名讳:天宝--地庆--人肇--家兴--明顺--宗发--典一--鼎-正、贤、芳、刚、郁、曲、永春、富、良,圣辅、旺。后创谱时定字辈:

家人明发典 鼎正世成王

元士衣鸿尚 守官业益昌

国道兴隆运 民权在德长

忠贞恒利用 时泰定文光

1994年续谱时再添字辈:

健勤至裕路 慎行前呈祥

      豫章打缆洲今已成为南昌的城区,当年的村庄不复在,滕王阁附近抚河旁还有一条街叫打缆洲路,已经纳入旧城改造。


      古南昌城的西侧,赣江和抚河从这里流过。抚河支流很多,因此河道中间便天然形成了一些小洲,老百姓称之为——九洲。九洲从北向南依次为新洲、大洲、黄泥洲、蓼洲、打缆洲、新填洲、黄牛洲、里洲、潮王洲。从明朝开始,南昌谋生的外地农民,纷纷在抚河河道对面的一处小洲上搭个茅棚定居下来,以打竹缆绳、扎排、撑排为生。南昌人把“编制缆绳”叫作“打缆”,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小洲叫作“打缆洲”了。


       在城镇化的今天,当年的打缆洲已沧海桑田的巨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中,淹没了先人的足迹。遗憾中略有欣慰,在湖背黄冈某地朱氏谱中载有天字辈宗亲,期待下一步与那里的宗亲联系,希望有新的发现。如有相关信息也可以联系我QQ:11771441。来去匆匆,来不及吃顿便饭,两位宗亲就赶下一个寻根目的地。希望好运相随,能有新的发现,对接成功。寻根路漫漫。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游客2019-11-09 21:13

感谢江西朱氏文史诗词月刊为朱氏寻根溯源进行的热情帮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指引了探究的方向.同时感谢中华朱氏网为朱氏宗亲提供了好的交流平台.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