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为什么朱君亮公后裔到血塔港祭祖?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朱深圳 | 2019/11/12|浏览量:1885

附:为什么朱君亮公后裔到血塔港祭祖? 读姚思荣先生1999.7.17著作《丁溪场社会经济史著》姓举例朱姓一段。 朱:朱君亮明季苏迁兴化县于马庄(在今东台市廉贻乡小戴庄之西北。该乡明,清及民国时期隶兴化县)后祖孙三代葬于马庄(笔者注,一世朱君亮、二世朱均谨、三世长尚用次尚卿),约在万历36年(1609年)草堰场灶民。掀起私垦风潮后,小海场丁溪相继形成私垦格局,由于私垦后需要大批劳力,所以朱君亮长房(尚用)的六个孙男(笔者注:景富、景水、景道、景受、景德、梅兰)、次房(尚卿)的两个孙(笔者注:怀元、南山),同时从于马庄迁入丁溪场杨家舍、杨宝宝舍、血塔港三地落户。经过明末清初的繁衍,朱已成大族,其在双垛子南半边一支朱氏曾在道光末年,﹝笔者注:道光贰拾捌年肆月,即1848年4月﹞修过《朱氏家谱》(今存于朱明先生府),并申请当时驻东台场两淮泰州分司备案,并加盖泰分司正方形官印(笔者注:印影见一九九五年八月版)《江苏大丰朱氏源流志第一卷第102页》。朱君亮子孙后裔,曾在血塔港地方建立朱氏宗祠六间,其前殿补建于光绪十五年(1890年),这一年遵照丁溪场大使的指令,血塔港改名福泰港,以表示吉祥。其实血塔港之得名为港中有红色陶土所致。 后殿为祖堂,不知始建时间,大约大会早于道光二十八年,双垛子建谱并呈请泰州分司备案时。朱氏家族重视修谱藏谱,福泰港、杨家舍、双垛子。南团等共有五本《朱氏家谱》,其中相同者仅见两本。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编《江苏大丰朱氏源流志》主要内容,并不是全大丰的朱氏源流志,仅仅是明季迁入丁溪场的朱君亮一系及明季迁入小海团的朱君礼一支。 注::姚恩荣为江苏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员、 中国谱牒学会会员、大丰巿地方志编委会顾问。                                                      笔者: 朱根龙                                               二○一五年三月初三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