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端绶:红色伉俪堪典范 矢志革命“老板娘”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07/05|浏览量:1049

  朱端绶,1908年出生于长沙县路口镇,原国家建设部副部级干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深入湖南地区调查阶级状况。

  “马日事变”后,朱端绶转入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奔赴上海协助熊瑾玎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福兴商号,期间,在周恩来的撮合下,朱端绶与熊瑾玎结成革命伉俪,朱端绶也因此被称为中共中央秘密机关里的“老板娘”。由于夫妇两人工作细心,防范周密,福兴商号在血雨腥风中安然存在了三年多时间,成为中共中央在上海使用时间最长的秘密机关。

document_news_content_6061a296c6e44.png

熊瑾玎和朱端绶。资料图

  1938年以后,她和熊瑾玎参与筹建和发展《新华日报》,《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一张公开发行的报纸,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时期,熊瑾玎一直担任《新华日报》的总经理。朱端绶起初负责外埠发行,后来又担任会计科长。为保证这张报纸在全民抗战的斗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他们夫妻二人殚精竭智地努力工作。在周恩来的关心和领导下,在众多党外朋友的帮助下,《新华日报》从创刊到被国民封闭,一共坚持了8年多的时间,却从未因原料和资金的不足而停刊。《新华日报》的发行量不断增加,直逼《大公报》,压倒了国民党的《扫荡报》和《中央日报》。在革命战争年代,熊瑾玎夫妇一共生了5个女儿,但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只留下二女儿苏畅。在重庆期间,他们的刚满两个月的三女儿因没人精心照料,患了肺炎,高烧不退,咳嗽不止。当时熊瑾玎手中进进出出的钱不计其数,拿10块大洋给女儿治病并非难事,但报社刚刚复刊,资金很紧张,公家的钱一分也不能动,因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他们的女儿最后死在母亲的怀里。

document_news_content_6061a2de82f49.png

老板熊瑾玎、老板娘朱端绶和大女儿熊耕午。

  新中国成立后,朱端绶投身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又为巩固党的统一战线,保留和丰富党史作了许多积极的贡献,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1948年8月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朱端绶历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秘书组副组长、办公室副主任、监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52年底后,历任国家建筑工程部财务司副司长、部党委常委。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11月14日,熊瑾玎80岁生日那天晚上,周总理来到熊瑾玎、朱端绶家中。当时正处“文化大革命”中,熊瑾玎被迫“闭门思过”,周总理带来两瓶绍兴酒,乐呵呵地向熊老祝寿,两位老人十分感动,眼泪都流出来了。吃过饭,周总理走进熊瑾玎的卧室,摸摸被褥,又摸摸熊老的棉袄,说:“穿得太薄了。”他知道熊瑾玎被停了职,从口袋里取出一张写好的证明信,上面写着:“……在内战时期,熊瑾玎、朱端绶两同志担任党中央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出生入死,贡献甚大,最可信任。”在失去信任、友谊和理性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字对熊瑾玎、朱端绶两位老人来说,每一个字都是一粒金子,也是周总理对这对老少夫妻革命一生的最高褒奖。

document_news_content_6061a3159efa3.png

熊瑾玎、朱端绶夫妇与邓颖超(中)。 

1973年1月24日,熊瑾玎走完了人生的第87个春秋寒暑。

1994年1月24日,朱端绶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对恩爱夫妻走在同一个日子,这种巧合也许并不多见。正如朱端绶为他们结婚45周年纪念照题的诗那样:“并坐读书犹恨远,相依散步并扶肩。……百岁终虚偕老愿,长留遗憾在人间。”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4年7月5日转发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济南炎黄朱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