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罗河土桥朱氏源流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07/22|浏览量:856
吾朱氏乃颛顼之裔,封于邾,厥后去邑。朱氏历世既久,支分派别,汗漫难稽,从其近,庐江罗河土桥朱氏派出婺源。
据罗河土桥朱氏族谱老系《阙里朱氏家谱支系卷》记载,罗河土桥朱氏先祖迁居土桥之前,元朝由婺源迁居桐城破江,属淮南庐江派,和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闽建阳派同宗同源。
《阙里朱氏家谱》叙谱以穆公开派,而以介公为一世祖,穆公之子介公于唐僖宗时来金陵,配金氏,生子瑀一,公恩封朝议大夫,妣恩封夫人。二世祖瑀一公,配汪氏,生子师古,公封朝议光禄大夫,妣恩封夫人。唐朝乾符戊戌年(公元879年)因黄巢之乱,师古公奉祖父,自金陵避歙之黄墩。
三世祖师古公,配程氏,生子四:古训、古僚、古祝、古祐,公恩封光禄大夫,妣恩封太夫人。
朱熹在《婺源茶院世谱序》里说:“熹闻之先君子太史、吏部府君曰:吾家先世居歙州歙县之黄墩。相传望出吴郡,秋祭率用鱼鳖。唐天佑中,陶雅为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领兵三千戌之,是为制置茶院府君。”徽国公朱熹序中所说的“吾祖领兵三千”中的吾祖,即师古公次子,四世祖古僚公。
师古公长子古训公,任南唐杨行密幕下将,后迁句容;次子古僚公,唐昭宗进士,唐末任歙州刺史,奉陶雅之命领兵三千镇守婺源后,全家从歙县黄墩迁居婺源茶院,由此形成婺源茶院朱氏,古僚公朱瑰也即茶院朱氏一世祖,宋朝大学者朱弁、朱松、朱熹皆出此族;三子古祝公,官幕下承旨,居婺源香田;四子古祐公,唐宣宗进士,爵受歙州开国亭英侯,食邑五千户,后由黄墩隐居休宁鬲山。
四世祖古僚公,配杜氏,生子三:廷杰、廷隽、廷滔。
五世祖廷隽公,古僚公次子,生于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配方氏,生子:昭元。
六世祖昭元公,配冯氏,继配金氏,生子二:惟则,惟甫。婺源茶院朱氏由此形成婺长田派和婺瀲溪派。罗河土桥朱氏系惟则公后代,朱熹闽建阳派系惟甫公后代。
古僚公之十五世孙,明洪武初辅国元勋泰坛公朱伯徽在《婺源茶院世谱序》中说:“……遂为茶院朱氏。阅三世,始有长田、瀲溪之公。盖长田即长公惟则,瀲溪即二公惟甫也。子孙各因坟墓为土著。尔长田四世有奉使公弁之子孙,赐第于钱塘;瀲溪世有吏部公松,宦闽而生文公。”
罗河土桥朱氏系婺长田派,其世系为:七世祖惟则公,八世祖纶公,九世祖楫公,十世祖大城公,十一世祖根公,十二世祖炅公,十三世祖琛公,十四世祖士文公,十五世祖之允公。自十六世祖青公始,开淮南庐江派,其世系为:十七世祖林公,十八世祖俊公,十九世祖暹公,二十世祖好问公、好礼公、好义公。
南宋理学家、徽国公朱熹系婺瀲溪派,其世系为:七世祖惟甫公,八世祖振公,九世祖绚公,十世祖森公。自十一世祖松公始,开闽建阳派,朱熹系松公之子。
古僚公之十五世孙俊公,元朝由婺源三都迁居桐城破江,配恭人王氏,生子:暹。
暹公,俊公子,字景明,号樵云,古僚公之十六世孙。始居桐城破江。吴张士诚慕公才,聘为世子,张虬参军功,公因避迹庐江,卜宅于土桥居焉。洪武初,以明经擢用任湖口县知县,后征贼有功,陛授江西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夫人何氏,诰封恭人,孝敬仁慈,篤生三子。伯曰好问,仲曰好礼,季曰好义。
由是,庐江罗河土桥朱氏开派,暹公为土桥朱氏始迁之祖。
好问公,文林郎,世居土桥,配恭人陈氏,生子:妙琢、妙珷;继配钟氏,生子:妙珣。妙珣公朱珣,明朝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仕山东登州府文登县知县。
好礼公,文林郎,配王氏,封恭人,生子五:欣一(妙玑)、欣二、欣三(妙瑷)、欣四(妙弦)、欣五。欣一公、欣二公迁桐城,欣一公又迁枣树嘴;欣三公、欣四公迁庐江石峡口,转迁龙潭冲;欣五公迁古塘。
好义公,配吴氏,生子:妙琛;继配许氏,生子:妙琪。后裔世居罗河、柴埠渡、堵子岗。
(信息来源:网络,选录于罗河朱氏敦叙堂朱氏文化)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4年7月22日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济南炎黄朱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销,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