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白龙:《朱氏族谱》(四川达州)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5/05/10|浏览量:179

《朱氏族谱》(四川达州)详细摘要

一、族谱基本信息与核心团队

1. 名称与地区

该族谱为四川达州朱氏宗族谱牒,记载以入川始祖朱鑾公为核心的朱氏家族世系、迁徙、文化及修谱历程。

2. 发起人与编辑团队

- 发起人:朱明臣(北京)、朱有成(大屋湾)、朱白龙(广东),2016年共同倡议续修族谱,旨在理清世系、规范字辈、凝聚宗族。

- 资料编辑组:朱崇仕、朱凤弟、朱有纯等,负责资料收集、整理与考证。

- 财务与地方协作:朱子吉(财务)、朱如德、朱如勇等各地宗亲参与资料采集与资金资助。

二、朱氏源流与迁徙历史

1. 上古至宋元渊源

- 朱氏源于周代邾国(沛郡),后以国为姓,历经汉、晋、唐、宋各代,名人辈出(如唐代朱师古、宋代朱熹)。

- 朱熹世系:朱熹(字紫阳,南宋理学家)为重要先祖,其子朱塾、孙朱鑑等传承谱系,至元代因战乱迁徙频繁。

2. 入川始祖朱鑾公

- 迁徙背景:明洪武二年(1369年),先祖自湖广黄州府麻城孝感乡入蜀,初居成都,后朱鑾公(第十世)定居达州庆云乡大屋湾,为入川始祖。

- 定居与传承:鑾公配王氏,生二世祖景辅、景贵,后世分迁至宣汉、平昌、通江、南江等地,至今传二十余世,后裔遍布川东北及陕南。

三、修谱缘起与过程

1. 修谱动因

- 旧谱遗失:上一次修谱为清嘉庆十六年(1812年),此后因战乱、迁徙,老谱散佚,碑刻风化,字辈混乱,尊卑难辨。

- 现实需求:宗亲散落各地,年轻一代不知祖源,急需通过修谱明确世系、规范字辈、传承家风。

2. 资料收集与抢救

- 核心依据:以鑾公碑刻、口传字辈“為日如有仕、兆以學繼錫”为线索,结合古文献(如残存老谱、地方碑刻)及网络资源。

- 关键发现:2017年,在平昌邱家镇朱家湾发现清代残谱,经朱如勇、朱如敏兄弟抢救保存,后由朱白龙在广东组织专家修复,提取关键世系信息。

- 麻城寻根:2019年,朱有成等人赴湖北麻城,比对两地族谱,确认达州朱氏与麻城朱氏同宗(均为朱师古后裔),但分属不同支派(麻城朱“鑾”与达州朱“鑾”晚六代,非同一人)。

3. 修谱成果

- 字辈统定:第十世后统一字辈为“為日如有仕兆以學繼錫 聯登希榮锦愁秀绍光賢 靜重和純安 尚萬際國澤 古豐華道雄定域新章”,2018年由朱子吉、朱明臣等共同议定。

- 内容涵盖:世系图(朱熹后裔直系图)、迁徙记(“湖广填四川”关联)、祖训族规、名人字画(川东北文人题贺)、墓碑与老宅影像(鑾公老宅、墓碑于2017年修缮)。

四、宗族文化与传承

1. 核心价值观

- 强调“耕读传家”“尊祖敬宗”,记载朱熹“忠孝节义”家风,制定《齐家训规》,提倡“诗書继美,甲第联登”。

- 修谱序文中多次提及“木必有根,水必有源”,呼吁子孙“寻根溯本,饮水思源”。

2. 重要文献与遗迹

- 文献:收录《源流序》《增序》《湖北麻城寻根新發現》等考据文章,辨析世系争议,梳理迁徙脉络。

- 遗迹:保护鑾公老宅(2017年摄)、墓碑(道光十年及2018年两次修缮),新建“追远亭”以纪念先祖。

五、总结与意义

该族谱历时四年(2014-2018年)修成,不仅理清了达州朱氏自明洪武年间入蜀后的世系传承,更通过跨地域寻根考证,确认了与麻城朱氏的同宗关系。其核心价值在于修复断裂的宗族记忆,规范字辈秩序,凝聚宗亲情感,为后世子孙提供了追溯祖源、践行祖训的重要依据,兼具历史考据与文化传承双重意义。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