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寻根
朱姓源起
朱姓流布
历史专题
安徽阜南朱寨朱氏由山东兖州府迁往颍州府
安徽阜南朱寨朱氏始迁祖朱汝昌,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响应明政府移民垦荒令,由山东兖州府滕县迁往颍州府,定居于颍州府东南黄沟北岸,今阜南县朱寨,迄今已有600余年。 朱寨朱氏始迁祖 朱寨朱氏始迁祖(一世祖)朱汝昌,字启运,号开祥,配李氏、继陈氏,生四子一女。长子朱恒昌(二世祖)配陈氏,合葬始迁祖朱汝昌右侧,其后人迁居固始朱集、陈集。次子朱恒士(二世祖)配张氏,生一子朱守义;三子朱恒心(二世祖)配王氏,迁居太和旧县镇,葬于旧县镇西南八里朱家营。 三世祖朱守义配徐氏、继李氏,共生九子,朱寨朱氏二门支系被称为老九门。 四世祖长门朱全,居曹家店。自始祖十三世至长福、长仁、长德、长义;十四世学思、学礼、学克、学曾、学尧等,十五世朱烈、朱蒸、朱顺、朱默、朱标。
2021-08-06
河北滦州榛子镇通达朱氏浅考
一、滦州榛子镇通达朱氏简介 滦州榛子镇,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地处滦州市西北部,南与开平区双桥镇隔水相望,西与丰润区银城铺乡相邻,北为革命老区杨柳庄镇,东北与王店子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95.88平方千米,人口5.7万多。 滦州榛子镇在历史上与开平,稻地,倴城齐名,被誉为“京东四大名镇”之一,清代《永平府志》称其为“畿东巨镇”。明代时,榛子镇原名榛子岭,岭位于现镇主街中部,当时岭上满榛子树,故名。明永乐年间,晋、鲁移民至此,廖廖几户人家,隶属滦州康家屯管辖。清代时期,始设驿站,后又派驻把总署、巡检署、留养局、义仓等官方机构,榛子岭遂改为榛子镇,成为滦州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民国二十二年版家谱记载,明永乐初,我先祖通达二公由南北迁徙滦州榛子镇,初至榛子镇东五里小寨庄安置北平入康庄屯四甲为民,后迁榛子镇城后庄,明万历年间,达公四世遵徙富民实北京之例,遂家於北平,入宝坻县籍海滨乡兹恩里司各庄二甲为民。
春秋战国时的宋国朱氏
据《史记》卷38《宋微子世家》、《汉书》卷73《朱晖传》以及《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朱氏活动情况。 宋国是西周初分封的异姓诸侯国,在今河南境内。其建立者微子启,子姓,是商王帝乙长子,商朝末代王帝辛(纣)的庶兄。春秋时,宋国一度发展成为中原地区颇具影响的大国。特别是宋襄公在位(公元前650—公元前638年)期间,试图确立起中原霸主的地位,结果被楚国打败。从此,宋国一蹶不振,走向衰落。
2021-08-03
山东邾国国君迁居黄州
邾城遗址今称禹王城遗址,位于今黄冈市黄州区禹王街道办事处境内。邾城在战国至汉晋六百年间,是江淮名城大邑,相继担负过城邑、郡城、王都、县城等历史角色,经历过先秦至汉晋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身影与功业,并形成地方政治中心与重要军事重镇的鲜明特色。但它名动天下之源,则是战国后期位于今山东地域的邾国国君南迁定居于此。 山东与黄州一北一南,相距千里,君临今山东地域的邾国国君为什么南迁定居黄州地域呢?说来话长。
2021-07-28
明代山东地区枣强裔移民考
2021-07-20
山东聊城茌平乐平铺镇温坊朱氏
温坊位于乐平铺镇东北6公里处,周边相邻村依次东为常杨西、南为齐常、西为英布刘、北为宋庄。现有3个村民小组,456口人,总面积约1500亩,其中耕地1158亩,村庄占地约200亩。村落呈东西长方形,主街道东西向3条、南北向3条。全村多为李姓、张姓、殷姓,同时还有朱、付、于、温、金、马等姓氏。
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