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潼义:朱浚与紫阳朱氏建安谱
来源:管理员 | 作者: 中华朱氏网 | 2021/02/01|浏览量:2697
公元1143年,精忠报国岳飞含冤的第二年,14岁的朱熹与4岁的妹妹朱心奉母祝五娘由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北迁,定居于宁崇安县五夫里(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里镇)投靠义父刘子羽。刘子羽时为抗金名将,后被秦桧陷害家居乡里,但他不负好友的重托,为朱熹母子三人构筑楼宅,于潭溪之畔,屏山之麓。朱熹侍慈母安居于此。因为,朱熹的祖籍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有一山名叫做紫阳山。他代表不忘先祖,故名新宅为紫阳楼,匾其厅堂紫阳书堂,紫阳楼是朱熹定居近五十年的旧居。
公元1227年,朱塾次子朱鉴与叔父朱在迁居建瓯紫霞州,故称建安派。建阳即福建尤溪城关之北向,旧称尤溪之说。朱熹长子朱塾支系居住于此,故有此名。
建安谱修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由朱熹第十五世孙翰林院五经博士朱莹主纂。谱前有朱熹门人蔡元定的后裔万所之功(万历辛丑二十九年[1601]进士)。但该谱年代久远,书名页目央失,查下两卷首尾均无碑记,因而给族谱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该书刻于明万历年间(1613),也可以看出此谱当在万历庚申年间编成。谱载为朱熹后裔朱塾直系九世孙朱桓(字孟武,号毅斋,官无锡主簿)之二子所编纂。
1982年春,尤溪县文物普查時,从朱熹后裔朱培清家中发现的一部著名手抄古籍,报送国家文物局,后被列为专题报道。
当时,福建省图书馆尚无该书入藏(现藏为当时该书的复印本),可见这一部罕见的珍本,在文物性和学术性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建安谱以紫阳为郡望,朱熹先人居新安紫阳山。郡望,新安系古郡名,辖境相当于跨安徽新安江河流域一祁、汀州、宁化、梅州,粵桂及江西婺源至泰和等地。
据紫阳朱氏建安谱记载:朱熹长子朱塾之子朱鉴传至朱浚明尚理宗驸马,其后代传五世到朱潪,生二子,长子朱梃世袭萌博士,居建阳;为考亭嫡派祖。其后传十一世裔孙朱廷权,迁居尤溪守祠为尤溪祖。现裔孙分布于尤溪城关、梅仙乾美、台溪后隔等地。
朱浚,字深源,号尚友,朱鉴之子。生于南宋绍定癸已六年(1233)五月,官任崇文殿修撰总卿,吏部侍郎招讨使,南宋理宗时期,当朝驸马。
宋度宗时期,宰相贾似道权倾朝野金国灭亡后,长江以北的土地回到宋室手中。由于宋度宗赵礻基荒淫无道,把朝政交给贾似道处理。贾似道为了与蒙古帝国求和,把长江以北的土地割让给了孛儿只斤.忽必烈,激发了元朝统治长江以南的野心。
宋度宗驾崩后,他的次子赵显刚满3岁即位。他是全皇后所生,国号恭宗。瑞宗赵罡的弟弟,少帝赵昺的哥哥。恭帝在位由太皇太后谢道清代理。而谢道清政治上全依靠贾似道。贾似道撤后又依靠陈宜中。宋恭宗二年(1276),元蒙命伯颜领兵南下,攻克南宋首都临安,活捉了恭宗及皇太后北狩西藏拉萨古寺清灯我佛五十年直于卒。
赵罡是度宗的庶长子,恭帝的长兄(1276年)在福州被立为宋主。元蒙攻占福安时,年仅9岁的少帝在逃命的途中驾崩。后来,葬于香港的大屿山。(永福陵)
然而,朱浚在元蒙攻占福安之时,遂以饮药殉国。时景炎丁丑二年(1277年)追封朝散大夫,葬建安县建宁里常乐寺后,巽山乾向。元配薜氏,永嘉人,封恭夫人。葬建安登山里小潋溪癸山丁向。生子二:友樟、友梓。
继配:赵氏公主,生于宋绍定癸巳六年(1233年),卒于元至大辛四年(1311年),葬建宁府城南紫芝坊兖坑。生二男:林、彬。
然而,相传友樟元蒙南侵避难于来和乌石居住,因事回上杭居焉。据鹏翔(平和县九峰幺村)载:友樟公为鹏翔之上祖,妣杨氏三娘,生卒不详。生子二:朱炳、彦炳。
至于,友梓、朱林、朱彬去向不明,还待考察……
至于友樟长子朱炳公,六十五郎。廿九岁出任宁化县令,德泽乡民,被留守家焉,公之后裔称之宁化始祖。其后传嫡孙小四郎公迁居武平实为制置使,为武平祖。现裔孙分布在宁化、广东、江西赣州、武平、泰和、萍醴及四川筠连等地。
今存《紫阳朱氏建安谱》记载,朱塾朱埜早逝。七十岁的朱熹将衣钵传于长孙朱鉴,由季子朱在教导成才。后来,朱在将朱鉴带到建安紫霞州,视为己出,开辟了朱氏建安派……现今,朱文公子孙达800多万众之多,近赴华夏各省,远赴韩国、朝鲜、新加坡、台湾等地!
《考亭朱氏总谱》《粤桂朱氏族谱》和《葛陂朱氏宗谱》及《宁化朱氏宗谱》记载有偏差,尚需进一步考证。
(作者系中华朱氏网江西萍乡芦溪县副站长)
(中华朱氏网编辑部)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朱氏家谱,联络朱氏族人,品“中华朱氏酒”。
内部供应“中华朱氏酒”,由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系朱氏宗亲联谊用酒,纯粮食酒。为有需要的宗亲提供选择,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