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洞口县朱氏调查
来源:管理员 | 作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09/27|浏览量:2249
洞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西晋置建兴县,北宋大观元年(1107)置峡口寨。1952年将武冈县的北部地区划出,始建洞口县。县名因出县城西行四公里,平溪江乡出雪峰山峡谷口,形成深潭,曾称“洞口谭”而得名。全县面积2184平方公里,辖10镇12乡,人口78万人。隶属邵阳市。
洞口县共有朱氏人口567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73%。主要有三大分支:
1.紫阳朱氏后裔。明正德十一年(1516),斛公7世孙朱武绍、朱武纬兄弟,由宝庆府大东路的陈家坊迁入武冈县毓兰、花古一带(今属洞口县毓兰乡)定居,至今490年,繁衍子孙已达20代,共计2300余人,大部分住在毓兰乡,这是洞口县朱氏人口最集中的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斛公18世孙朱振露,字雨庭,年方20岁,组织20多个房亲兄弟,到武冈县黄桥卜(今属洞口县黄桥镇),经营工商业,主要开办纸厂和染房。这些人后来在黄桥镇一带成家立业,繁衍生息100年,人口820余人。民国初期,斛公19世孙朱家义、家義、家成三兄弟,带领全家到洞口县黄桥卜经商,主要是开书店和百货店。家义三兄弟的子孙共80余人。
以上3000余朱氏人口。均为斛公子孙,即文公朱熹在洞口县的后裔。
2.希政公后裔。据新邵县五星朱氏七修族谱载:希政公3世孙必登公之子于清康熙初年,由宝庆府五星乡迁居武冈县江口(今属洞口县江口镇)。至今300余年,子孙已超1500人,大多居住在江口镇和那溪乡。这一支派是属湘中大石朱氏即朱大清后裔。
3.凤阳朱氏后裔。明太阳朱元璋十八子岷庄王朱鞭的后离彦池和彦澈,定居武冈县泰元镇和江塘乡等地,子孙兴旺,约8000余众,其中一部分居住在高沙、南泥一带,约500人左右,1952年划县明,归属洞口县。
(老前辈国清、碧清、胜云、玉美、顺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