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莙:《朱氏靑君堂家谱》己亥年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0/01/03|浏览量:1891
【地址】:陕西省紫阳县明中村火石沟荷叶树湾秋木园
【朱氏家族名人】:朱熹,朱元璋。
【主编】:朱氏总根世系第136世,湖北麻城大文堂朱氏第21世, 陕西省紫阳县朱氏青君堂第6世孙朱清莙2019年己亥年主编。
两朝天子,一代圣人,日月为明,朱氏至尊
一:系出颛顼,邾子开国。二:六朝望族,沛国世家。
三:凤阳起兵,洪武定鼎。四:永乐夺嫡,建文成迷。
五:封藩祖制,宗支庞大。六:广赐国姓,宾服四夷。
七:凤子龙孙,隐姓埋名。八:朱氏家族,繁荣昌盛。
「朱氏起源」源出:朱姓始成於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是颛顼帝的后裔。舜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后人以朱为姓。由此看来,帝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朱姓了。
一说 ; 出自「曹」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云 。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 (金山东邹县 )。后被楚宣王所灭,其遗族以原国名去邑为「朱」氏。
二说 ;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鲜卑姓「渴烛浑」氏,「朱可浑」氏,于北魏孝文帝时南迁洛阳,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朱姓是当今中国的第14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1%以上。
《朱氏靑君堂家谱》——己亥年·朱清莙/主编
朱氏家族是祖国氏族中之大族,据全国人口调查统计,朱氏排名占全国姓族之第14位,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1%。陕西紫阳县朱氏是全国朱姓宗族之分支,也是当地大姓之一。朱氏历代人才济济,在24史中单独列传者418人,被收入《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和《中国人名大辞典》者先秦到明代和清代人物分别有1240人和604人,仅称帝称王者有25人。现代朱氏人成为国家领袖,科学家,文学家,诗人等有数十人之多,例如我宗定居美国的科学家朱经武教授,因发现一种新的超导体,能在零电阻超低温下导电,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评为1990年美国“最杰出人士”。可以肯定地说:我朱氏人历代为世界的社会进步和祖国的经济发展都作出过重要贡献,这是族人之光荣,也是祖宗之荣耀。这些流芳万世英豪之记载,多数来自族谱之中,可见族谱之珍贵。
家谱序言: 朱氏靑君堂家谱序言:
纵观古今,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修谱与修史一样,都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爱国之举,我朱氏圣人宋代朱熹公曾说过:三代不修谱,大不孝也。历代前人都非常重视修谱,每隔三十年修谱一次,使后世子孙后代不忘本源,同时呢,家谱也为后代留下考察家族文化和世系根源的珍贵史料依据。
茫茫宇宙,浩瀚乾坤,木有根本,水有源头,溯本思源。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谱和族谱作为记述一个家族的起源、郡望、繁衍、名人、迁徙以及发展的历史,不仅涵盖姓氏源流、族规家训、礼俗仪式等内容,还涉及一些重要事件及重要人物,蕴涵着大量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的信息,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历史文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陕西紫阳县青君堂朱氏族人世系简述:基本情况--本族 陕西紫阳县靑君堂朱氏族人一支,汉族(嫡属湖北麻城大文堂朱氏二房元善公支系)乃嫡属湖北麻城万四公之子胜祖公次子元善公后裔一支。 宗试公是湖北麻城孝感乡迁至陕西紫阳县的鼻祖, 朱全正公是迁至陕西紫阳县的一始祖。 我朱氏世续即远祖曹挟·邾子开国(曹挟即朱侠)——朱秺(朱姓开姓之始)——朱亥——朱买臣——朱敬则——朱介——朱师古——朱古祐——朱万四——朱胜祖——朱元善——朱严——朱之元——朱逢旭——朱志章——朱宗试(入陕更名朱国昌)——朱全正。 宗试公携其子全正公于清朝乾隆初期由湖北麻城孝感乡迁徙入陕西紫阳县,落户紫阳县明中村火石沟荷叶树湾秋木园,朱全正是本族一始祖。始祖朱全正公娶妻氏姓名不详,卒,安葬在陕西紫阳县明中村火石沟荷叶树湾朱氏祖坟园秋墓园。冥宅有碑文记载,壬山丙向,碑以銘志,以垂久远。生子六:添扬,添本,添财,添源,添富,添庄。生女四:春秀,莲秀,香秀,云秀。始祖自此在此居住人丁兴旺。我们族人主要居住在紫阳县双河深磨乡和苗河乡,火石沟,黑虎庙,秋墓园,黄茶院,城关镇,宁陕县,世代以农耕或者经商为主。朱氏“靑君堂”是热衷于朱氏文化的传承人朱清莙为了写作发帖之便在中华百家姓网站和中华万家姓网站以及朱家人网站宣传记述和寻根问祖之便,于2016年申请注册的家族堂号,随而本族沿用,本族堂号定为靑君堂。
古人说: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今人不记事,后辈不知事;今人不记述,后人无史读。俗话说:“根从何起?苗从何来?我为啥是这个姓?我家怎么住到这里来了的?”,简短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不管是参天大树,还是绿叶小草,都有个根源,都不能忘记了根本的道理。 故,文字文化的记述是文明象征及史料的传承。自古至今,我堂堂华夏文明传承五千年,就,国家有史,以述朝代、记政事;地方有志,以明沿革,载土风;家族有谱,以考世系,识宗支。此三者构成一完整体系,为华夏历史三大组成部分,记述中华民族繁衍生长之历程。史、志、谱或互相印证,或补缺钩沉,相得益彰,流传千古,实为我国传统文化一大特色也。我国民族素重血缘、亲缘、乡缘之关系,历时既久,形成强烈之宗族观念,乡土观念,进而溶合为国家观念,此我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历五千年经久不衰之奥秘所在也。谱牒者,详生没,记葬处,别亲疏,睦宗族。自宋代以来,儒家认为先祖的嘉言懿行不宜听其湮没,家族世系不可以无考,亲族齿序不可以无稽。于是,士庶之家俱各修谱树牒。特别是文宗巨擘欧阳修、苏东坡诸公所创谱例,更趋系统化、科学化、人文化,至今为后人循蹈延袭。近年来,国泰民安,氏族文化研究盛行一时,建谱续牒者比比皆是。 根据考证「朱氏起源」源出; 朱姓始成於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是颛顼帝的后裔。舜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后人以朱为姓。由此看来,帝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朱姓了。 一说 ; 出自「曹」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云。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今山东邹县,金乡,滕州 )。后被楚宣王所灭,其遗族以原国名去邑为「朱」氏。 二说 ;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鲜卑姓「渴烛浑」氏,「朱可浑」氏,于北魏孝文帝时南迁洛阳,改为汉字单姓「朱」氏。朱姓是当今中国的第14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1%以上。 想我朱氏,自古至今,人才辈出,日月为明,朱氏至尊,系出颛顼 ,.邾子开国,六朝望族 .沛国世家 ,凤阳起兵 .洪武定鼎 .永乐夺嫡,建文成谜 .封藩祖制 .宗支庞大,广赐国姓,宾服四夷,凤子龙孙,隐匿为民。叹哉,古代有两朝天子,一代圣人。 我辈身为朱氏族人的一员倍感荣耀,今日愚作于序,才疏学浅,使命在肩,虔谨记述之,溯源我陕西紫阳县朱氏靑君堂一族,经过2018年4月15有幸前往鼻祖老家湖北麻城,参加戊戌年麻城孝感乡万人祭祖大典,寻根问祖,方知本族乃系鼻祖湖北麻城大文堂朱氏族人始祖朱胜祖公次子元善公后裔一支。 湖北,陕西及川渝后裔族人相距千里, 陕西境内紫阳,宁陕,岚皋,因远,因财力,因时间,更是往来交流甚少。县内,也有偏远野调,有相遇不相识,行辈莫辨,庆吊罔闻者矣。今续修谱成之时,清莙学识浅薄,此次撰写、续修家乘缺点很多,期盼再聚众族人之智慧,则尽心尽力办理是为序。清莙虔诚严禁而为之,有谱必有宗,有宗必有谱,敬承鼻祖老家湖北麻城大文堂朱氏族谱而续我陕西紫阳靑君堂朱氏家谱,以使孝善文化和根源文化万世传承,以励朱氏后辈爱国,爱民,爱家庭,勤发向上,报效祖国,光大朱氏门厅!
【主编】:朱氏总根世系第136世,湖北麻城大文堂朱氏第21世, 陕西省紫阳县朱氏青君堂第6世孙朱清莙2019年己亥年主编。(朱清莙简介:清莙生于1970年2月,家住陕西紫阳县城关镇河堤路,陕西省卫校毕业,高级中医理疗师,高级推拿按摩师,个体户。1989年奇遇恩师紫鹰道长,学得道家医学及内科针灸推拿理疗和数术推演,先后就职于紫阳县康复医院,安康市残联博爱医院,2001年回乡自主创业开店至今,是紫阳县青君理疗治疗中心和靑君友圆养生堂的创始人和负责人。业余事物记述和摄影爱好者。 是紫阳县朱氏族人联谊倡导人和朱氏文化传承者与紫阳县靑君堂朱氏文化实际整理制作记述编撰人。紫阳县红十字会和紫阳县茉莉爱心公益联盟志愿者。紫阳县新媒体协会会员和紫阳县南宗道教研究会会员。2018年7月鼻祖老家湖北朱熹理学研究会和湖北麻城孝感乡朱氏后裔宗亲会推荐任命为副会)
“生命造就了我们的万千世界,而世界又温暖了我们的瑰丽生命。渺小却又精彩,我们就是这样的存在”。在人类文化中,没有任何别的文化比生命文化和我们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我们一生都和生命文化相伴,怎样认识生命,怎样对待生命,不仅关系我们的人生历程,还影响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怀恩生命文化事业五大平台:菩提心、纪念、家谱、生命礼赞和社交名片,覆盖生命的三个维度:“在生”、“永生”和“心灵”,全方位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是一个以血脉链接起来的国家,几千年沉淀并没有让这份血肉一般的感情消失反而愈发的强烈了起来。 历史的变更、地域的迁徙宛若一道道天堑阻挠了多少同姓宗亲的手足之亲。然而记忆在消散,仅有能证明彼此的族谱也残破于家族迁徙之中,遗失在岁月的长河里。 家族文化源远流长,而家族宗亲都是一滴水,家族的长河需要每一位宗亲去滋润、去壮大。感谢记述书写家谱的每一位先辈和历代宗长,感谢每一次姓氏家族宗亲的一份努力,一份奉献。家史国史,家国情怀,虔诚敬记,朱氏族人,万事兴旺,朱氏文化,源远流长!
历次修谱简况:
第一次修谱万历丁未年(1595年)九世孙,家亨公主修。
第二次续修谱康熙庚辰年(1700年)九世孙,师律公主修。
第三次续修谱雍正辛亥年(1731年)十一世孙,喜亭公主修。
第四次续修谱乾隆戊寅年(1758年)十一世孙,衣绣公主修。
第五次续修谱嘉庆四年(1799年)十一世孙,南英公主修。
第六次续修谱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三世孙,文鳌公主修,文焕公总辑采访。
第七次续修谱同治九年(1870年)1883年修竣,十四世孙,运东公主修,十五世孙,克镇公纂辑。
第八次续修谱民国八年,己未年(1919年)十七世孙,彦勋公主修。
第九次续修谱2004年 朱氏总根世系第135世,湖北麻城朱氏大文堂二十世孙及宗族宗长朱长良先生主修。
第十次续修谱暨陕西紫阳县第一次修编,2018年朱氏总根世系第136世,湖北麻城大文堂朱氏第21世, 陕西省紫阳县朱氏青君堂第6世孙朱清莙主修
第十一次续修谱暨陕西紫阳县第二次修编,2019年朱氏总根世系第136世,湖北麻城大文堂朱氏第21世, 陕西省紫阳县朱氏青君堂第6世孙朱清莙主修(本次编修主要是多次虔诚拜读鼻祖老家湖北麻城大文堂书本朱氏家谱,发现得姓始祖朱挟公世系和新的朱氏文化图片等方面进行了校队并加以了修改和补充)
鼻祖老家湖北麻城大文堂朱氏世派序即字辈派语:
文德克全,富盛自长,经书继美,忠义维良,
和平正直,修省谦光,安仁乐道,集善崇芳,
志存君国,业在家邦,绍先守训,学仕敦常,
宗荣祖耀,声显名扬,建功立效,顺理成章,
恒锡之福,允发其祥,一本友爱,万世同堂。
【(备注:大文堂和青君堂的字辈:国和克同辈;正和全同辈;天和富同辈;月和盛同辈;顺和自同辈;官和长同辈;清和经同辈,民,选和书同辈。等等)鼻祖老家湖北麻城大文堂朱氏宗族会长朱长良先生比本人朱清莙世系高一辈】(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