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行-三国时代高僧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19/10/09|浏览量:1856

朱士行(203-282),三国时代高僧,法号八戒。

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


朱士行出家受戒以后,在洛阳钻研、讲解《小品般若》,感到经中译理未尽。因为当初翻译的人把领会不透的内容删略了很多,讲解起来词意不明,又不连贯。他听说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就决心远行去寻找原本。

公元260年,他从雍州(今长安县西北)出发,越过流沙的沙漠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果然得到《大品经》梵本。他就在那里抄写,共抄写90章,60多万字。公元282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自己仍留在于阗,后来在那里去世,享年79岁。

公元291年,陈留仓垣水南寺印度籍僧人竺叔兰等开始翻译、校订朱士行抄写的《大品般若》经本。历时12年,译成汉文《放光般若经》,共20卷。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