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0/04/12|浏览量:1456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三千多人参加,历时四年,于永乐六年(1408年)修成的,初名《文献大成》。
解缙(1369-1415),著名学者,明朝著名才子之一,永乐大典总纂修。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水人,解纶之弟。洪武十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永乐大典.卷910-912.尸字.京都大学藏本
《永乐大典》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永乐大典.卷981.儿字.小儿证治十四.康有为收藏.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永乐大典》于1408年修编完成,此后便被束之高阁。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正本存放于文渊阁(皇家藏书楼),副本存放于皇史宬(皇家档案馆)。
永乐大典.卷2535.卷2536.斋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历史上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个不解之谜,有四种说法:
1、随明世宗殉葬永陵
2、藏于皇史宬夹墙
3、毁于明末
4、毁于乾清宫大火
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时,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
永乐大典.卷3944-3945.盘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卷6933-6934.唐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永乐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 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永乐大典.卷10270.卷10271.1562-1567年.美国亨廷顿图书馆藏本
如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永乐大典.卷19737-19739.录字.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剑桥大学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