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公朱文翰长山县杏村墓地考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朱氏邹平分会 | 2020/07/20|浏览量:2851

朱氏世居长山历史悠久,其祖先原居邾国,后因战乱避祸移居于於陵郡,据史料记载在北宋以前朱氏已在长山县孝妇河南岸定居,后族人朱文翰于端拱二年中已丑科陈尧叟榜进士,因前人姓名不详,故长山朱氏复推朱文翰为长山始祖。

2.jpg

长山县朱氏宗谱记载: “始祖文翰 ,字苑文,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中进士。任江南平江府(今江苏吴县)推官。召试馆职,授秘阁校理。真宗即位后,拜户部郎中。景德初(1004)出为淄州(今山东淄川县)长史。历盐铁度支判官,知宿州(今安徽宿县)摄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事。迁平江府刺史。解组归,993年继配谢氏,是为范仲淹继父。仲淹以继父长育有恩,常思厚报;及贵,用南郊所加恩,乞赠太常博士,岁别为享祭。配初氏,有子一。赠恭人。葬县城北杏村庄东南。”

太常博士,古官职名。三国魏文帝初置太常博士,掌引导乘舆,撰定五礼(吉、嘉、宾、军、凶)仪注,监视仪物,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晋以后沿置,职称清要,而品级不高,唐从七品上。宋太常博博士职守同前代。明、清亦置,均正七品。     杏村庄,位于长山县城正北约12华里处,其环境优美,果丰花香,在村东南方向有一约占地五亩左右的高埠,此处原为长山朱氏的莹地,刺史公朱文翰的夫人初氏先于刺史公去世,葬于此,刺史公去世后,二人合葬于杏村莹。

《山东通志》卷三十四·古迹篇:“朱文翰墓在城北杏村庄东。”刺史公朱文翰墓,坐北朝南,南北向长40米,东西宽30米,含附属植被等土地,整个面积三亩多。据传说刺史公去世后子孙曾立墓碑一块,碑文及墓志铭已无从考证。后其继子范文正公仲淹去世后,朱氏后人又为其重新立碑,上有“范文正公继父之墓”字样,并有小碑一块为记,后小碑复埋于地下,今已无寻。  之所以二次立碑,有两种原因:

第一 ,范仲淹庆历五年(1045年)四月四日,上疏《乞以所授功臣勋阶回赠继父官奏》,朝廷恩命赠其继父朱文翰太常博士,原配初氏赠恭人。此是朝廷恩赠,原碑文需修改。

第二,在范文正公仲淹去世后十三年,长山知县韩泽修建了范公祠,范公次子范纯仁巡视山东时来到长山膽拜,在范公为长山朱氏置义田四顷三十六亩的基础上,又置祭田一顷三十亩于杏村庄东南。这两件盛事都促成了碑文的修改。

清朝光绪六年朱氏后人见原碑文字斑驳难辩,复立碑一块,高2米,宽0.9米 ,于碑前置石供桌一方,长1.5米,宽0.8米 ,供桌前设石柱香炉一尊 ,高1米,径方0.4米 。其碑在1959年被征集至东风桥做了石料,其碑文有幸被《杏村朱氏宗谱》记录下来。其碑正文显示  “皇宋原任平江刺史以范文正公继父  诰封太常寺博士  朱公讳文翰神墓”,碑上额 “永言孝思”,碑文两边对联  “树发千秋无二本,水流万脉共一源”。立碑日期为  “大清光绪六年清和中澣勒石重立”

 据杏村老人相传,原刺史公墓周围古柏参天,松虬傲立,夏季每至林间,风清鸟鸣,据杏村老人相传,原刺史公墓周围古柏参天,松虬傲立,夏季每至林间,风清鸟鸣,暑热立消。从清末至1948年,墓地一直有异姓人看守,这与宗谱中所载朱姓人不得负责管理宗祠、祭田相附。管理者刘和忠曾在墓西置屋三间,其故去后,由子刘法子负责。后置垄田三亩(6市亩)。西屋北头有石磨一盘,南头有水井一眼,墓东边菜地一块。由于历史的原因,刺史公朱文翰墓建国后已退墓还田,但由于宋刺史公进士门第的文化熏陶和经济资助,而成就一代名相的事迹源远流传。

1.jpg

2018年4月4日长山朱氏杏村支部分宗亲,于杏村广场举行了  “始祖文翰公后裔长山朱氏杏村谱圆谱仪式”。长山朱氏三支二门、四门的部分宗亲,见证了此次盛事。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让长山朱氏一千多年来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文化弘扬和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恢复历史遗迹,传承文化遗产,后世子孙会不遗余力,勇挑重担,延续进取,薪火相传。 

  (作者:朱振波2020年7月16日)

长城.jpg

- THE END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朱氏家族酒2.jpg

B、“朱氏家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碎沙3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