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拜谒明孝陵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0/10/06|浏览量:2431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兴宗”的意思大家都理解,“朱元璋”的“朱”可理解“诛”“元”指蒙元(元朝),“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明太祖把他自己比成诛灭蒙元的利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1904年孙中山替美洲致公堂重订新的章程,第二条就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早在朱元璋北伐元王朝的檄文里就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口号,“创立民国” 的响亮口号则是孙中山效仿明太祖提出的,与兴中会誓词相比,多了“平均地权”一项。
同盟会成立后五个月,他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是“三民主义”最初的由来。
1912年2月15日,清帝退位三天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南京举行“民国统一大典”。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自率领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
随同参加祭祀典礼的要员有参议院议长林森、外交部总长王宠惠、教育部总长蔡元培、陆军总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锺瑛等。
上午11时,孙中山等乘坐马车抵达明孝陵,随行军士数万人,通往享殿的甬道两侧排列著陆海军仪仗队和军乐队,享殿门前交叉悬挂着国旗和军旗,台基上站满了胸前佩戴白花的军政人员,各国领事到场观礼,致祭仪式相当隆重。
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祭明太祖文》及《谒明太祖陵文》。
《祭明太祖文》
“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临时大总统孙文,谨昭告于大明太祖开天行道肇基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呜呼!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沈,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明,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世俶扰,国力疲敝,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踣,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呜呼!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岁在辛亥八月,武汉军兴,建立民国。义声所播,天下响应。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复十有七省,国民公议,立临时政府于南京。文以薄德,被推为临时大总统。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谊,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布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
《谒明太祖陵文》
维有明失祀二百六十有七年,中华民国始建。越四十有二日,清帝退位,共和巩立,民国统一,永无僭乱。越三日,国民公仆,临时大总统孙文,谨率国务卿士,文武将吏袛谒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而祝以文曰:
昔宋政不纲,辽元乘运,扰乱中夏,神人共愤。惟我太祖,奋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复旧物,十有二年,遂定大业,禹域清明,污涤膻绝。盖中夏见制于边境小夷数矣,其驱除光复之勋,未有能及太祖之伟硕者也。后世子孙不肖,不能敪厥武,委政小人,为犹不远,卵翼东胡,坐兹强大,因缘盗乱,入据神京。凭肆淫威,宰割赤县,山川被其瑕秽,人民供其刀俎。虽义士逸民跋涉岭海,冀振冠裳之沉沦,续祚胤于一线,前仆后起,相继不绝。而夭未悔祸,人谋无权,徒使历史编末添一伤心旧事而已。自时厥后,法令益严,罪罟益密。嗟我汉人,有重足倾耳,箍口结舌以保性命不给,而又假借名教,盗窃仁义,锢蔽天下,使无异志。帝制之计既周且备,将籍奸术,长保不义。然而张曾画策于私室,林清焱起于京畿,张李倡教于川陇,洪杨发迹于金田:虽义旗不免终蹶,亦足以见人心之所向矣。降及近世,真理昌明,民族民权,盎然人心。加以虏氛不竟,强敌四陵,不宝我土,富以其邻。国人虽不肖,犹是神明之胄,岂能忍此终古,以忝先人之灵乎?于是俊杰之士飙发云起,东南厥始发难,吴樾震以一击,徐锡麟注弹丸于满酋之腹,熊成基举烽燧于大江之涘,以及萍乡之役,镇南关之役,最近北京暗杀之役,羊城起义之役,屡鹇捧?再接再厉,天下为之昭苏,虏廷为之色悸,蕴酿蝉蜕,以成兹盛。武汉首义,天人合同,四方风向,海隅景从,遂定长江,淹有河淮。北方既协,携手归来,虏廷震惧,莫知所为,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呜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昔尝闻之,夷狄之运,不过百年,满清历年,乃倍而三,非天无常,事会则然。共和之制,亚东首出,事兼创造,时异迟速。求仁得仁,焉用怨言。又闻在昔救时之士,尝跻斯丘,毷励军志,俯仰山川,唏嘘流涕。昔之所悲,今也则乐。郁郁金陵,龙盘虎踞,宅是旧都,海宇无叱。有旆肃肃,有旅振振,我民来斯,言告厥成。乔木高城,后先有辉,长仰先型,以式来昆。
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的历史地位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在明代每年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明清鼎革之后, 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位置可谓是非常的优越,明孝陵特殊之处在于几乎所有的皇帝来到南京都要在孝陵拜祭。
清朝的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六次都来到了南京拜谒明孝陵,乾隆6次南巡, 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
孙中山洪秀全更是亲自前来拜谒,要知道洪秀全在南京基本上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且洪秀全信奉的是拜上帝教,在他看来上帝是他的哥哥,除了上帝,他别的人都不会拜的,却难得去了明孝陵一趟,而且对朱元璋陵墓祭拜起来看起来还恭恭敬敬的。
孙中山更是直接到明孝陵,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倒也不难解释,他们各有各的道理。康熙到明孝陵多次有三点重要的原因,其一是体现对朱元璋的尊重,也许您会觉得奇怪,康熙不是清朝皇帝吗?为什么要体现对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尊重呢?因为康熙虽然是清朝皇帝,但是他统治的人民大多数都是货真价实的明朝遗民的,虽然清朝入关后有过像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这样的举动,但是好多人还是依旧会怀念明朝。
康熙拜谒明孝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团结明朝遗民,因为康熙拜谒明孝陵的时候,要体现清朝是延续了明朝的正统,在绝大多数人的心里,明朝是正统,清朝尊重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恰恰体现了清朝继承明朝正统。
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大清皇帝上位是顺应历史的潮流。虽然是满清,可以说自己的君权是上天赐予的。
第三,就是体现自己对汉文化的尊崇,这和康熙祭祀孔子的目的是一致的,体现自己的汉文化的崇拜,毕竟朱元璋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象征着中原汉文化的一部分,毕竟是朱元璋首先驱除鞑虏,赶走了蒙古人。
而后来的洪秀全和孙中山的原因则就不同了,洪秀全祭祀朱元璋,拜谒明孝陵则不仅仅是为了体现汉家正统,更是为了对满清宣战,所谓的不肖子孙秀全,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明朝遗民来看待,洪秀全拜谒明孝陵的时候可是以明朝正统继承到自己身上,根本性的否定了满清的合法性。
但是孙中山的拜谒来的就诚恳的多了,他来到明孝陵之后发表了一番演说,其意思在于天下光复,可以告慰先烈的英灵。
其实孙中山的意思也不难解释,就是借助明太祖的威名表示自己反对满清的正义性,体现民族意识,同时可以借助此来震慑当时在北京的袁世凯,明太祖可在天上看着你呢,你要是随便胡搞,你怎么对得起天下,对得起曾经驱除过鞑虏的明太祖?
(有事找站长,长按扫码)
- THE END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B、“朱氏家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碎沙3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