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和道士区别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11/30|浏览量:1820
和尚,古代西域语言的音译,源头是梵语,本义为“师长”,是对“有一定修为的僧人”之尊称,但从古至今在中国以及日本等地,是对男性僧人约定俗成的泛称。
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其中男性的道士称为“乾道”,也称羽士、真人、神仙、道人、羽流、羽衣、紫阳、方士、黄冠、先生、希夷等,尊称为道长。女性曰“坤道”,别称女冠。他们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礼仪,接受各种戒律,过那种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标清逸的宗教生活。道士作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又要以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吸引教众,布道传教,为其宗教尽职尽力,同时圆满自己的修行。道士比之佛教僧侣更多了一分潇洒的气质。
区别:
宗教不同:和尚是佛教,道士是道教。
最大的区别:道士有头发,和尚没有。一个有发,一个无尘!
就思想行为而言。
和尚信佛。佛教的“喜”、“舍”、“慈悲”、“苦海”、“入世”、“出世”、“执著”是其思想内容的概括。其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三法印:要我们看透人生的短促(“诸法无常”),看破人生的恶空幻(“诸法无我”),从而自觉地放弃人生(“涅盘寂静”),是悲观主义集大成者。因而决定信奉者——和尚修心、修身、修行的行为。
道士信道。道教,是以中国古来的萨满教的咒术信仰(鬼道)为基础,在其上重迭地、复合地吸收了儒家的神道和祭祀的仪礼与思想,吸收了老庄道家的"玄"和"真"的形而上学,并吸收了佛教的业报轮迥和解脱,乃至济度众生的教理、仪礼等,在隋唐时代大体上完成了作为宗教教团的组织、仪礼和神学体系,以同"道之不灭"合为一体作为最高理想的中国民族(汉民族)的土生土长的,传统的宗教。修道成仙是道教修炼的根本目的.也是道教宗教观念的核心。因而道士强调的是修道,修炼。
当和尚改祖姓,都姓释姓。
道留姓,慎终追远保祖先姓。
佛三宝,佛法僧,口念阿弥陀佛。
道三清,道经师,常念无量天尊。
和尚削发,断绝子孙。
道盘髻,永续华裔延绵。
和尚生活,依靠信众捐赠。
道士生存,靠自己的能力。
和尚教他人,放得下,万物是包袱,
道士教世人,想得开,顺应自然而为。
和尚宁劝十人出家,不愿劝一人还俗。
道士宁劝十人还俗,也不劝一人出家。
和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道士羽化,东极青华世界。
佛教阴司,地藏王菩萨,
道教救度,太乙救苦天尊。
和尚修来世,飘渺烟云。
道士讲今生,延年益寿。
和尚说因果,物命相抵。
道士讲承负,顺应自然。
和尚服饰,黄,灰,红。
道士着装,蓝,白,青。
和尚头戴称为帽,前高后平。
道士顶戴称为巾,后高前平。
和尚打躬,双掌合十。
道士施礼,左外右内抱拳。
和尚的本师印度人,赤足露肩。
道士的祖师,中华祖先,华夏衣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朱氏家谱,联络朱氏族人,品“中华朱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