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1/07/12|浏览量:921
在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关于开始饮茶和栽培及利用茶叶树的文字记载。
有关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按照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中的说法:“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是由神农氏发现的。《神农本草经》中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表明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而进入人类社会的。
又由于其味苦涩,故被作“苦荼”。《尔雅·释木》中“槚,苦荼也”,说的就是这种东西。
在汉代以前,“荼”字由于用法不同而有两种读音:一是用作苦菜的“荼”读“涂”,一是用作茶的“荼”读“槚”,与茶音相近。
这表明,早在传说中的三皇时代,中国人就已发现并开始利用茶叶作为药用。
在以后的长期医药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茶叶不仅可以药用治病,而且味甘香浓,能够生津止渴、益神醒脑,是一种很好的饮料。
于是,大量种植,采摘制成茶叶,饮茶遂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惯。
但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说的是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就已经以茶和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这说明至少在周代,人们已喜爱喝茶,喝茶成为一种带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
茶作为饮料,现存最早记载的较为可靠的茶学资料,始见于西汉。由王褒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的《僮约》,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中的有关约定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鳌。烹荼尽具。哺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荼。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文中“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的“荼”,即后来所称的“茶”。《僮约》中约定,家僮既要在家里煮茶,还要到市场上去买茶,说明当时的饮茶已相当普遍。
三国两晋时期,饮茶风气渐盛,文人以茶待客成为风尚,甚至在妇女中饮茶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到唐代,饮茶之风更盛更是普遍。陆羽的《茶经》也因此而问世。该书对茶的起源、历史、栽培、采制、煮茶、用水、品饮等均作出了精湛的论述,是为中国也是世界史上第一本有关于茶的重要著述。
《茶经》传世后,茶在社会中各阶层中更是被广泛普及和品饮。故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梅晓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朱乐尧)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