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美籍华人朱棣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10/15|浏览量:928

t016267641673f4af0d.jpg

1997年10月15日 美籍华人朱棣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诺贝尔物理奖

 1997年10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籍华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法国人克洛德·科昂—塔努吉和美国人威廉·菲利普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用激光冷却和捕捉原子的方法。朱棣文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之后第5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学者。
      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在室温下,空气中的原子和分子以每小时4000公里的速度在运动,当温度下降时其速度会随之降低,但即使达到零下270摄氏度的低温时,其运动速度仍达到每小时400公里,只有在绝对零度(称为凯氏温度,即273摄氏度)状态下,速度才会大大下降,如达到1微凯(即百万分之一凯氏温度)时,速度降为每秒钟25厘米。
      上述三位科学家的成果是用激光束将空气温度冷却到微凯程度,使得对单个原子及其内部结构进行精确的研究成为可能。他们的成果大大地拓展了人们对辐射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他们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使人们对低温状态下空气的量子物理特性加深了理解。
      他们的新方法还将有助于制造出精确的原子钟,以应用于太空导航、精确定位等领域,还将有助于设计出原子干涉仪来精确地测量万有引力,另外还可因此制造出原子激光束,将来可以此来制造非常微小的电子元件
      公报还说,是朱棣文在1985年首先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捕捉原子的方法,他的发现对物理学理论是个重大突破。后两人又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朱棣文运用的方法,使冷却温度进一步降低,甚至使温度降到了0.18微凯,并从一维变成了多维。
     个人简历  

 朱棣文(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

朱棣文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理事;1993年,获颁费塞尔国王国际科学奖;1994年,获亚瑟萧洛奖及威廉梅格斯奖;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2008年,朱棣文担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 2008年12月15日,获得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美国第12任能源部长。

朱棣文教授长期从事原子物理、激光科学方面的研究。由于在激光冷却和捕陷原子方面的独立的、开拓性的研究。

朱棣文的祖父朱祝年是江苏苏州太仓城厢镇的一位读书人,十分重视培养后代。大姑妈朱汝昭早年曾留学日本;二姑妈朱汝华早年留学美国任芝加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是中国第一代化学家;三姑妈朱汝蓉,1943留学美国攻读化学,也是一名化学教授。

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43年留美就读麻省理工学院,1946年获该院化工博士,先后任美国圣路易、纽约及新泽西的3所大学教授,历任美国和欧洲60多家石油、化学、导弹、核子工程及太空公司的顾问;其母李静贞出生于天津一名门之家,1945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朱棣文的外祖父李书田毕业于天津大学,1923年公费留美,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曾任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天津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朱棣文的哥哥朱筑文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弟弟朱钦文21岁就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是洛杉矶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朱棣文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大学教授职位。

(中华朱氏网整理)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

中华朱氏网群.jpg

长城.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