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国:五牧余巷薛氏宗祠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11/10|浏览量:1233

朱炳国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511.jpg

五牧余巷薛氏宗祠,号三凤堂,位于常州市经开区横林镇余巷薛家前村,为四进三楹形制,占地面积825平方米,建筑面积530平方米。2011年,薛氏宗祠被常州市政府公布为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528.jpg

靖康之变(1126—1127),宋室南迁,薛抗自河东太行(今河南郾师)随宋高宗南渡,迁居毗陵(常州)滆湖西栖鸾乡(今武进村前)。薛抗字端尚,号复庵,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隆兴元年任浙江台州府海宁县令。其博学多才,勤政爱民,清廉闻于宁邑。历史上因海宁地近海域,水咸民饮后多发疾病,薛抗祷于山川为浚,井泉甘冽,世称薛公井。由于薛抗迁常于宋,被封尊奉为毗陵世祖,谥文惠公,葬于滆湖西石马塘,族人建祠祭祀。

薛抗之子薛极(1163—1234),字会之,号子善,武进人。曾任温州通判,知广德军。嘉定元年(1208)召为大理正,又迁刑、吏、户部尚书。十五年(1222)赐同进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副宰相)。绍定元年(1228)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被封尊奉为和国公,薛极生有四子,分别为點、默、勳、黯。點定居武进滆湖西岸,默徙居武进后圻,薛抗的十二世孙薛祥伯,号沧儒,为五牧之余巷肇开基业之祖。

祥伯徙居五牧(余巷)后,韬光晦迹,淡泊名利,不为世事所扰。裔孙却人才辈出,进士者10余人,这在常郡并不多见。特别是传至四世竹泉公薛卿后,成为本邑闻名远近的耕读人家。薛卿官至南京吏部考政司郎中、浙江布政司右参政等职。其生有五子,分别是应廷、应旂、应辰、应臣、应嘉。次子应旂就是与唐荆川齐名的薛方山。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541.jpg

薛应旂(1500—1572)字仲常,号方山,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初授浙江慈溪知县,擢升南京吏部考功郎中。因忤严嵩而降为建昌通判,后升浙江提学副使。方山为官廉明,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与严嵩势不两立,最后被获罪罢职。方山虽仕途坎坷,却在文学、史学上名垂青史,一生著作颇丰。《明史》中称其:“工诗文,与王鏊、唐顺之齐名。”更重要的是薛应旂与唐顺之同为明中期常州文坛旗手,所传承和创导的理学思想为后来的东林党人提供了思想武器。民国时期,钱名山对其称道“荆川未达时曾问业于方山,而方山不以师自居”。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549.jpg

五牧薛氏中有一对傲骨兄弟薛敷教、薛敷政,为薛应旂之孙、薛近允之侄。敷教字以身,号玄台,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与顾宪成、高攀龙等史称“东林八君子”。敷教继承祖训,为人刚正不阿,宁可因上疏所谓忤旨,被勒令回籍,也不与阉党同流。后由于其文才过人,被荐为陕西凤翔府教授,不久迁国子监助教。万历二十一年(1593),敷教又上疏申救被逐的赵南星,被指为“朋谋乱政”,谪河南光州学正。万历三十二年(1604)后,到常州府无锡县东林书院讲学,成为东林学派的领袖人物。去世后被赠尚宝司丞。明代著名清官海瑞对敷政也称“忠义之士”。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553.jpg

薛敷政,字以心,号纯台,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曾授永新知县,后因砥砺清勤,举廉能第一,考选山东道御史,天启元年(1621)奉命四川巡按。天启年间,四川发生土司动乱,叛军功陷夔庆诸郡,敷政驰入军门,守城于成都,御敌三月之久。后粮绝粟竭,与将士一起吞絮充饥。当时,薛敷政在向朝廷奏章中称“边邮失守,中外震惊,即身役西川,心悬北阙,恨不能荷枕甲,为皇上效死于疆场”,表现出士大夫对国家的忠诚。后来,蜀中平定,州郡收复,敷政功不可没,但其低调处世。为此,本邑绅士庄应会、冯祖望等人于明末清初呈文评推敷政入乡贤祠。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557.jpg

薛寀,薛敷教之孙,字谐孟,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开封知府。期间,正值秦晋农民起义,蔓延中州。后清廷入主中原,其不肯归顺,薛寀处在特定的年代。清顺治元年(1644)弃家为僧,隐居苏州邓尉,更名来号堆山,削发入山20余年。薛寀极富文采,一生著述颇多,曾为《四库全书》评语。后因转徙多处,居无定所,遗籍几致散失。薛寀殁后180年,七世孙子衡遵甫(父)之命,辑其遗作,清代著名学者李兆洛曾为《薛堆山文集》作序。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603.jpg

薛信辰,薛应旂曾孙,字侯执,号国符,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随征入广7年,任潮州知府。信辰为国忠诚,治郡有方,得到百姓拥戴。同城总兵郝尚却据潮谋反,自称新泰侯,并胁迫信辰受其伪职。信辰当众斥之,并密谴其12岁的长子送信约兵攻城。事泄,信辰被逮,郝尚将其绑于教场立斩时,潮州百姓哭泣,万民苦救,愿以百死换州牧一生。郝尚怕负民心,暂将信辰收监日后处置,而家眷却遭受大难,投井自缢者10余人,惨不忍睹。后郝贼被歼,信辰得以生还。国符公忠义之节被世人褒赞。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606.jpg

历史上的五牧薛氏不仅在政坛、文坛上有所建树,在艺坛上同样出类拔萃。如薛瑨、薛环,为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薛眉二子。瑨、环好学工书,康熙时毗陵著名书法家,与唐宇肩、杨桥年、白万齐名,世称“薛白杨唐后四家”。而薛奕,与白铭、杨二溥、唐宇昭时称“薛白杨唐前四家”。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610.jpg

薛氏宗祠从明末清初以来,历经沧桑,已残破不堪,但幸存三进九间。2009年冬薛氏族人商议重修祠堂,于是,2010年春在薛氏宗祠原址上重建,并把原来的三进改为四进扩大了前后两天井,还有一所别院,有园门与祠堂相通。

薛氏宗祠古色古香,充满了古意。在祠堂门前有石坊一座,中央两柱正反面都刻有楹联,正面的匾额为“威震大千”,两边的柱联是族人薛焕炳所题:

河东三风开中原胜境气贯万里,湖西众贤铸吴楚风骨名垂千秋。

反面匾额为“山泽景止”,其柱联为苏州科技大学王家勋所题:

     玉韫山含辉,积自祖宗,敦促大伦,地缘五牧;

     珠藏泽自媚,贻于子孙,留存荫福,天缔余巷。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614.jpg

祠堂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鼓墩。大门正上方悬挂着镇江金山寺主持心澄法师手书的“薛氏宗祠”匾额。

祠堂里楹联的内容和书法都十分精美。在第二进还有一面屏风,上面是族人薛玉焕编撰的薛氏子孙现在的分布图,极具参考价值。在这幅图的上方是原全国政协委员薛笃弼手书的“源远流长”匾额。屏风的反面是薛元中画的“余巷胜境图”,构图严谨,画风细腻,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品。

第三进中央是余巷薛氏始祖薛祥伯的石刻坐像。左右分列薛祥伯的6个儿子及子孙牌位。在这一进中堂上方悬挂着“三凤堂”堂名匾额。

五牧余巷薛氏宗祠,在精致中透出粗犷,在典雅中带着刚健,有南北交融之风。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629.jpg

作者为常州市政协委员、天宁区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委副主任、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常州家谱档案馆馆长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638.jpg

微信图片_20211110095646.jpg

(信息来源:网络)

热烈欢迎参加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关于召开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的预备通知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

中华朱氏网群.jpg

长城.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