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与孙文世系源流考论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2/01/26|浏览量:837
兵圣孙武之十三篇流芳百世 , 古今咸尊。 然其世系源流于史书、 谱牒之记载 , 颇存断阙。 今汇多年各类详尽之文献、 考古等资料 , 以考论三国吴大帝孙权、 唐代东平侯孙 乃至近代中国伟大之革命先行者、 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 (中山 ) 先生皆为孙武之后裔。 史隔二千五百年 , 一南一北 , 名武名文 , 均为华夏民族之俊杰伟人。 孙武有其 《兵 法十三篇》,孙文亦有《治兵语录》。1孙文曾评论《孙子兵法》云: “就中国的历史来考究, 二千多年的兵书 , 有十三篇。 那十三篇兵书 , 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 所以照那十三篇 兵书讲 , 是先有战斗的事实 , 然后才成那本兵书。”2 佐之其 《治兵语录》 , 可知其于 《孙子兵法》 颇有深研 , 然惜其生前并不知己为兵圣孙武之后矣!
一、 孙武与孙权
西晋陈寿 《三国志· 吴书· 孙破虏讨逆传》 云: “孙坚 , 字文台 , 吴郡富春人 , 盖孙 武之后也。” 清钱仪吉 《三国会要》 卷一 《统系· 吴世系》 考录亦同。唐李吉甫 《元和郡 县图志》 卷二五 “富阳县” 条云: “吴孙坚父子即此县人。” 又唐林宝 《元和姓纂》 “孙” 条云: “吴郡富春,吴孙武子世居富春。坚、策、权,权为吴帝......孙武之后,世居富阳。” 又宋欧阳修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三下》: “武 , 三子: 驰、 明、 敌。 明食采于富春 , 自 是世为富阳人... ...耽 , 字玄志 , 汉阳太守。 二子: 钟、 旃。 钟 , 吴先主权即其裔也。” 又宋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辨证》 与 《新唐书》所载同。
南朝刘勰 《文心雕龙· 书记》 云: “总领黎庶 , 则有谱籍簿录......故谓谱者 , 普也。 注序世统,事资因普。”明嘉靖翰林学士吴惠仁云: “夫谱牒不作,则世系不明,亲属莫 辨 。” 3 验 之 所 见 几 十 部 孙 氏 谱 牒 , 亦 多 与 官 修 史 书 契 合 , 可 谓 “ 国 史 与 家 乘 相 表 里 , 国 有 史以纪事实 , 家有乘以别源流。”4例如: 明嘉靖元年刻本 《德安孙氏宗谱· 创修家谱序》 云: “吾祖孙武 , 望重齐鲁 , 而山东之国诸世族 , 孙氏得与焉。汉灵帝初 , 孙武子之后孙钟同子坚 , 由富春迁钱塘... ... 坚子策 , 袭讨虏大将军。 策弟权 , 遂分汉鼎。”5又: 宋乾道八年 《都昌孙氏家谱敷山祖谱 文序》 云: “武生子三: 曰驰、 曰明、 曰敌... ...自明至吴帝权 , 凡廿一世 , 世次俱存... ... 陈寿 《三国志》 叙坚列传 , 不著先世所居 , 直以为吴郡富春人 , 莫知坚自上福居富春者 几世矣。”6又: 《王洲孙氏重修宗谱序》亦云: “吾乡之有孙氏,始自春秋明公,以父功食 采富春......递及汉代钟公之孙吴大帝权,兴王东吴,伟绩丰功,光照史册。”7又: 光绪年间惟诚堂刻本 《山阴亭川孙氏宗谱序》 云: “武之子讳明 , 字景浩 , 以父功食采于富春 , 遂为富春孙氏......至四十八世 (由光绪年间上推 ) , 即汉季讳钟公者。”8
综此 , 孙武为孙权之始祖明矣 , 孙权之世系源流亦确矣。
二、 孙 为孙权之后 , 其官修史书及私修谱牒记载多有断阙 , 今综以要典缀联之 , 以考孙权之 后世系源流。《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三下》 云: “钟 , 吴先主权即其裔也... ...道恭 , 字雅逊 , 晋长 秋卿。二子: 、 芳...... 生辉......辉生纬......纬生周......周生敬仁......敬仁二子: 苑、 蔚。蔚二子: 伯礼、 方嗣。” 其世系表于 “伯礼” 后为: 孝敏—— 仲将—— 希庄—— 嘉之 — ——会——公义—— ——拙。又检《古今姓氏书辨证》“孙”条云: “钟,吴先主 权之祖也。” 其世系表与 《新唐书》 同, 然仅限于 “ ” , 无载 “会、 公乂、拙”。又 检 《元和姓纂》 “孙” 条亦同之。
验之私修明万历三十六年手抄本 《余姚孙境世系谱》 “宗支谱引” , 亦尊孙武为一世 祖。文又云: “自吴大帝都建康,子孙散处江南者尤盛......故博求方册,证以谱录......分 流 析 派 , 详 大 小 之 家 , 非 加 厚 也 ; 世 迩 情 亲 , 文 献 足 据 也 。” 其 世 系 表 自 “ 孙 武 ” 始 , 至 “公乂”终。9
又: 周绍良先生藏 《河南千唐志斋藏石》 贞元○二六 “孙成志文” 云: “君讳成... ...
晋有长秋卿道恭生 ...... 五代孙蔚......五代祖孝敏......高祖仲将......曾祖讳希庄......
祖讳嘉之。” 又: 贞元一一二 “孙婴志文” 亦同此说。10 检 《新唐书· 列传· 文艺中· 孙 逖》云: “后魏光禄大夫蔚,其先也。祖希庄......父嘉之。”又: 《旧唐书·列传·文苑中
·孙逖》亦云: “曾祖仲将......祖希庄......父嘉之......弟 。”又检《唐代墓志汇编》 “大
中 ○五四孙公义志文” 云: “公讳公乂,其先魏之乐安人。 曾祖嘉之... ...祖 ... ... 父 会。”11
从上引诸文对照比较可证: 官修史书、 私修谱牒和传世墓志文皆吻合一致 , 孙权至 孙拙之世系脉胳亦无舛讹。再验之顺治甲午岁孙起云所撰 《泗安孙氏家乘》 世系表为: 武 子... ...权......敬仁—— 蔚—— 伯礼— — 孝敏—— 仲将—— 希庄—— 嘉之—— —— 会 —— 公乂————拙 , 几乎为 《新唐书》 所载之翻版 , 诚无疑可信。 此记载之 “孙 拙”,即孙誗之父。
检 《宁都孙氏族谱》 有 “宋咸淳九年癸酉暮春之初 , 文履善天祥氏拜书” 之 “谱 序”,文天祥之序云: “至武子仕吴为将军,最善兵法,其子景浩,以父功食采于富春...... 至唐凤翔少尹 生二子: 伯曰刑部侍郎揆 , 仲曰中书舍人拙。 拙生百将 。 之后有介 夫 , 当宋王荆公立新法之初 , 欲为条例司属官 , 不可 , 贬桂州太守以卒。 东坡先生作 《刚说》 以美之。”12又: 清康熙五十二年所撰 《富春孙氏族谱序》 亦云: “钟为先祖, ... ... 富春孙氏由唐凤翔尹名 。 生三子: 孟曰揆 ; 仲曰拙 , 为中书舍人兼西游节度使 ; 季缺 其名。 拙生我祖讳 , 号百将... ...僖宗中和间 , 因黄巢之乱 , 以公才武 , 选为承先宣使 , 引兵游闽、 越 , 抵江右 , 略留 , 遂居之。 即今赣之宁都是也。 以功封东平侯 , 殁葬于归仁里第三桥 , 地名乌石台 , 即今之马架坑。 坟癸山丁向 , 邑志俱在。”13
综此 , 孙 为孙权之后裔无疑 , 验之诸多文献史料以及有关遗迹 , 皆可印证。
三、孙誗孙文
孙誗 于唐僖宗中和年间迁居至虔州虔化县 (今江西宁都 ) , 并终老于此 , 史有详载 , 地存遗冢。 检 《宁都孙氏族谱》 世系表载: , 封东平侯 , 宁都始祖—— 实 , 荆州刺史14——仕元 (伯房 ) —— 七十郎—— 承事。 又: 光绪年间刻本 《紫金袁田孙氏支谱》 世系 表则又自 “承事” 续记其后十七代: —— 实—— 士元—— 有敬—— 承事 , 迁福建汀州 , 为长汀河田祖—— 贤—— 礼湮—— 受—— 玄—— 缔宗—— 伯 —— 浩 , 字友松 , 明永乐 年间迁粤永安县 (今紫金县 ) , 为紫金上镇约始祖—— 敬宗—— 永良—— 怀文—— 凤宗 —— 明享—— 仕伯— — 绍宗—— 乃和—— 宗荣—— 鼎标。 检其谱序云: “及我祖友松公 , 偕弟友义公 , 大明永乐年间由闽迁居广东嘉应州长乐县。 迨隆庆三年 , 新建永安县 , 即 惠州府永安县上镇约开基始祖也......友松、 友义兄弟共牌, 香火永远兴旺。”51
又检民国三十一年刊印 , 由罗香林撰 《国父家世源流考》 , 其列世系表为: ......鼎
标—— 琏昌 ( 1669— 1728) 康熙中叶由紫金县迁增城 , 继迁番禺县涌门口村 , 开基立业
——迥千—— 殿朝 ( 1745—— 1793) 乾隆中叶迁翠亨村—— 恒辉—— 敬贤—— 达成(1813— 1903) 号道川—— 德明 ( 1866— 1925) 名帝象 , 又名文 , 教名: 日新。 字逸仙 , 16号中山—— 科— — 治平— — 国雄。 其文前 , 有孙科、 吴铁城和陈立夫于民国三十一年所 作之序 , 皆以孙 为其南迁之始祖。 又: 1971年刊印 , 台湾 《乐安孙氏族谱》 有孙科 “序言” 及 “先世述略”。 然仅知 “吾孙氏宗族出自河南陈留......孙 为我孙氏南迁之始 族” , 唐前诸代源流均失考。
罗香林诸君之考释及谱牒之序文 , 皆未详孙誗之先为三国之孙权 , 更不知孙权之祖 为春秋之孙武 , 惜哉! 孙科于 “先世述略” 中云: “从史书上看 , 我的祖先都是深明民族大义, 很重节气的。宋亡, 则不仕于元; 明亡, 则不仕于清......这种屡世相传的民族大 义 , 对国父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后来之所以领导国民革命 , 推翻满清帝制 , 一方面固然 是当时环境的刺激 , 另一方面也未尝不是祖先遗传的结果。”
鉴于此 , 故有孙文 (包括孙科 ) 生前未知其为孙武后裔 , 亦不明深研细究、 影响一 生之 《孙子兵法》 竟为传家宝之莫大憾事。 然而遗憾之余 , 亦有令人称奇之处: 孙权为吴国大帝 , 择建业 (今南京 ) 为其都 , 择蒋山 (即钟山、 紫金山。 孙权因避祖父讳钟 , 以 东汉末秣陵尉蒋子文葬于此而更名 ) 为其陵。 时隔一千六百余年 , 身为民国临时大总统 , 然不知己为孙武、 孙权后裔之孙文 , 亦于此地此山为其都为其陵 , 诚可谓历史之巧合。
综上所述: 孙武、 孙权、 孙文皆为中国历史上之伟人 , 考论其一脉相承之世系源流 , 于研究中国古代、 近代史以及连结海内外炎黄子孙之爱国情结 , 均不无裨益。
附记:承新华通讯社主任记者孟凡夏审阅 , 谨致谢意。
注释:
1 《国父治兵语录》 , 参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外军事名言录》 , 1986年版。
2 《孙中山选集》 第 672页, 引自解放军出版社 《孙子兵法的电脑研究》 , 1992年版。
3 《北渡孙氏宗谱》 , 清光绪十七年化育堂刻本 , 现存上海图书馆。
4 《竹园孙氏宗谱》 , 嘉庆已卯科举人顾光照序 , 现存上海图书馆。
5 《德安孙氏宗谱》 , 明嘉靖元年刻本 , 现为江西孙姓私人藏谱。
6 《都昌孙氏宗谱》 重修本, 现为江西孙姓私人藏谱。
7 《富春王洲孙氏宗谱》 , 民国三十五年钟德堂重刻本 , 现为浙江孙姓私人藏谱。笔者曾于 1996年夏 , 偕新华
社记者前往寻访考证。 秋 , 有关考论文及照片由新华通讯社电发 , 国内外报刊转载颇众。
8 《山阴亭川孙氏宗谱》 , 清光绪年间惟诚堂刻本 , 现存上海图书馆。
9 《余姚孙境世系谱》 , 明万历三十六年手抄本 , 现存河北大学图书馆。
1011参 《唐代墓志汇编》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
121314 《宁都孙氏族谱》 , 梓板年代不详 , 现为江西孙姓族藏谱。
15 《紫金袁田孙氏支谱》 , 原谱散佚 , 仅存谱序与世系表 , 现收入 《台湾孙氏族谱》。
16 《国父家世源流考》 , 民国三十一年刊印 , 现存广州中山图书馆。
(责任编辑: 徐枫)
(编者:褚良才,现为国际易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全国高校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美中文化交流协会荣誉教授、浙江大学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敦煌学研究会理事、国内外十大亿税企业文化顾问、国内外八所名牌大学EMBA讲座教授。自1984年至今,在国内外有关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机关以及学术和社会团体等部门,共讲授《孙子兵法与当代商战》、《易经与风水今用》、《易经·管理·养生》三门讲座达五百余场。其讲授知识之渊博、分析见解之精辟、旁征博引之灵活、语言运用之风趣,广受中外欢迎,深得高度评价。是当代研究《孙子兵法》、《易经》以及中国式管理与竞争、传统风水、养生文化古为今用的知名权威专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本文载《杭州师范学院报》1997年第二期。现在知网上可以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