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点评 || 尊重传统是编修族谱的正确途径——简评《张氏续修家谱》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02/10|浏览量:719
尊重传统是编修族谱的正确途径 ——简评《张氏续修家谱》
湖南益阳 张先德
1月28日,收到一部重庆市巫山县《张氏续修家谱》。因为对族谱编修工作的挚爱,而对该谱进行了一番认真的研读。虽说是走马观花,然而还是从中看出了一点端倪。现从简洁的角度出发,谈一点个人感受,权充一家之言,亦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一、家谱特征
1、收集资料比较广泛。编者是张氏七瑛总会总编组负责人。近年来,为了编修七瑛总谱,收集了一批有关七瑛族谱方面的资料,为总谱编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重庆市巫山县昆瑛裔这一支张氏(约有族人1000余人),作为湖南省南轩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的先人于清初“湖广填四川”之际,从湖南迁徙巫山。本次编修支谱,编者将其收集到的一些七瑛裔重要资料,收录于家谱之中,这个原本也无可厚非,对保存七瑛裔的珍贵资料具有一定的作用(具体收录资料目录从略)。
2、寻祖对接不遗余力。编修家谱,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有老谱,要有较为完整的世系。否则,新修家谱就是一句空话。350多年前,巫山七瑛张氏先祖张裔和等人,乾隆年间从湖南迁徙到巫山县后,即与湖南祖地失联,仅凭一册手抄家谱,默默坚守着对先祖和故乡的思念。近年来,巫山张氏张步浩,张步财,张步药等人,在七瑛总会的协助下,数次赴湖南祖地寻根问祖,得以正本清源,终于找到了湖南省涟源市大范村昆瑛裔一飞房后人,圆了家族之梦。这种寻祖对接,认祖归宗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3、编修人员精诚协作。为了编修好家谱,七瑛总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进行了精准分工。文字,图片,表格等都进行了精心挑选。而身居巫山的编修人员,更是数次上门收集人丁信息,反复校对核实。其中一部分族人,对修谱工作不了解不支持,他们就反复说明情况,进行细致入微的说服和发动,最终取得绝大多数族人的理解支持,显示了全体编修成员的精诚团结与协作精神!
4、装帧设计美观大方。《张氏续修家谱》,大16开本,硬封精装,以红色为底色,“张氏续修家谱”六个字为烫金黄色楷体字。整个装帧比较合理,设计美观大方。家谱内容共分为六篇,计21章,77节。篇首刊载张氏族徽、族旗、图腾和人文始祖黄帝、得姓始祖挥公、张良、张九皋、张浚、张栻、张明曦、张万全等彩色图片,以及祭祖照片等资料(图片),谱末还收录4篇后记文章,全谱共一册,共320余页。
二、存在问题
1、家谱结构较为凌乱。从内容排列来看,发现族谱结构较为凌乱。按照古法,序文是放在族谱卷首的,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部族谱,第一篇序文是主编所写的总序,却放在了第48页(第一篇最后一章);第二篇是客序,排列在第64页(第二篇最后一节),并且是位于所选录老谱旧序(比如:良发兰桂氏谱序,钟底自序)之后。这与先新序后旧序的搞法也是相悖的,其他同类的文章也存在这个现象。
2、无关资料堆砌太多。巫山琨瑛裔只是七瑛族一个分支,族谱理应以此支的资料为主。现在编修人员将七瑛裔的许多资料,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法,往巫山方面集结,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料堆砌”,还冲淡了巫山昆瑛裔这个主题。另外,族谱选录了张满意先生编辑的《南轩世谱》,较为准确的将挥公至万全公的世系资料做了推演。然而,在第141页,又将挥公至万全公单线世系图,重复刊载了一次。除此之外,在第147页,还刊载七瑛昆瑛房外迁世系简谱等等无谓的资料。
3、校对不精差错率高。写一篇文章,编一册书籍,出差错原本很正常。当今很多新编的族谱,因为各种原因,差错率较高,这也并不稀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原凉自己。对于巫山县《张氏续修家谱》而言,同样存在差错率居高不下的问题。我信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张步约,巫山本地人,巫山县海事局工作人员。在篇首的重庆巫山《张氏续修家谱》编修组委会名单中,写作“张步约”,在第47页《修谱志士风采》名单中,亦写作“张步约”。但是,在篇首的重庆巫山《张氏续修家谱》编委会名单中,却写为“张步药”。第253页第4行:“九世:前炳,步凯公长子,号乾炳”。同页第7行,又一个“前炳”,记为:前炳,步凯公次子,号乾斌(第二个前炳应是“前斌”)。第254页第1行:“八世,步玲:里瑛公之女”。同页第7行,又将“步玲”重复一遍。第259页第2—5行,出现两个“步秀”(第二个步秀应是“步香”)。还有一个很特殊的问题,我也想在此提出来。第263页第4行:“前淼,步义公之女,号张淼……适重庆吴鹏,后止”。这个“后止”,到底是什么意思,令人费解!恐怕只有编修人自己才说得清楚。
4、世系创新欠缺章法。这个问题,个人以为是这部族谱最大的问题。如何编辑世系表?古人已有成例,今人只需“依样画葫芦”即可。而这部族谱却别出心裁,另搞一套他人看不明白的式样,还美其名曰“创新”。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创新的式样。在该谱第199页,有一个英珊公至珂字辈共六世的世系表,采用的是“宝塔式”格式。至珂字辈时,因为珂字辈人数较多,所以,用数字编号的方式,将上一辈(“美”字辈),与珂字派连接起来。这个想法是好的,在人数不太多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如果遇到相连的两辈人数都过多时,因为纸张页面的限制,问题就出现了。特别是在电脑排版时,如果错位,就会出现更大的麻烦。在该谱第166—174页,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巫山县张昆瑛高公房世系图,就成了“天书”!估计只有编者看得明白。这种创新世系表(图)的方式值得商榷!
三、几点看法
1、修谱、编书不可混为一谈。编修族谱与编辑书籍,原本就是不相同的两件事情,两者既有关联,也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现代人思想开放,敢想敢闯更敢干,这都是客观事实。但是,如果偏离了轨道,就会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族谱是老祖宗留给今人的“礼物”,传承了数千年。既然能传承数千年,当然有他的道理。否则,那早就被历史所淘汰,不可能传续至今。因此,编修族谱那是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世系表就是如此,其他的诸如人丁信息(齿录)也不例外。当今一些族谱编修人员,将齿录编辑成招工、招干或招聘表格上的“个人简历”,那就失去了族谱的“韵味”,弄成了“四不像”,这是不对的。如果动辄就以“改革”之名,改变族谱编辑方法,那就会乱套,那就会编成“天书”。同样的道理,编书也有编书的规矩,如果用编谱的方式去编书,那也会闹笑话。至于是横排还是竖排,那就是个人的喜好了,不过横排与竖排那也是各有规矩的。
2、选择资料要紧扣主题与中心。族谱的内容有20多项,可繁可简,必须依据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材料来确定。编修族谱总的原则是要以本支族的资料为主,紧扣主题与中心,完全没有必要把网络上、史书上、方志中或其他族谱里的资料统统拿过来为我所用,无谓的资料堆集是不合适的。本谱中,个人认为以下资料就没有必要收录:张姓历史上的63位宰相(第83页)、中华现代张氏名人(第96页)、国家有关族谱的文件(第121页)以及修谱募集资金实施方案(第123页)、张氏七瑛文化研究总会巫山分会首届理事会章程(第124页)、分会财务管理制度(第127页)等等。这些内容既与本支关联度不高,也增了排版、校对、纸张和装订等成本,还冲淡了本支族谱的主题与中心,纯属多此一举。
3、提升自身素质,尽量减少差错。编修族谱,与编修人员的素质水平有直接关系。现在的族谱编修人员成份复杂,编辑水平参差不齐。要想编辑一部高质量的族谱,就必须提升编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文化水平,这是惟一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减少差错率的问题,就必须提升文化水平、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加强责任心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族谱质量,才能不负族人所托。否则,编修的族谱就会漏洞百出,差错成堆,甚至不忍卒读而沦为笑柄。
4、尊重传统章法,不搞想当然。创新,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改革创新,是推进科技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但是,改革创新,与尊重传统并不矛盾。没有传统,何来创新?编修族谱也是同一道理。如果不尊重传统族谱编修方法而搞想当然,则既没必要,也不可能编修出大家都认可的族谱。因此,尊重传统章法,适当改革创新,才是惟一正道。
2022.2.6.
【作者简介】:张先德,字德富,男,汉族,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人。湖南省南轩裔第28世孙。1963年8月生,198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湖南省益阳市人大常委会。自1996年以来,致力于寻根问祖与家谱研究,熟悉族谱编纂业务,对族谱序文写作见解独特,为全国柳氏、翁氏、周氏、刘氏、张氏等族谱撰写序文20多篇。2014年,主修《牌口张氏族谱》。2017年,主修《回龙潭刘氏族谱》。2019年,主修湘阴县《张氏族谱》。2020年,主修《华容操军张氏族谱》。2021年,主修《清凉张氏五修族谱》。2010年以来,先后在《世界张氏》、《湖南张氏》、《天下张氏出清河》、《张氏文化研究》、《华声在线》、《清河张氏》、《宁化张氏》、《张氏宗亲会》、《张氏e家亲》、《谱事通》等各类媒体发表有关族谱方面的文章100多篇。
(信息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