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活跃在抱犊崮一带的抗清义军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2/05/21|浏览量:613
翼云山人
王俊(?─1652年),又名王巨,字小吾、肖武,明末鲁南起义军首领,山东费县梁邱人。明末山东连年遭受旱蝗灾害,“人相食”(费县志载),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俊率众依靠滕、峄、费山区揭竿而起建立起义军,先后占据梁邱以西大苍山、小苍山、富贵顶 、峄县抱犊崮、花盘山等九个山头,号称“九山王”。
王俊原籍兰陵人, 其父迁居费县梁邱,因打死官差,王俊带领饥民造反上山。鲁南各路豪杰群起响应,先后有原兰山县底阁晁家村晁玉光,罗腾乡荣家庄容坦、费县新庄下崖村傅曼汉等英雄好汉前去投奔。手下大将又有焦夔卢、夏魁元、李洪斗、李赦斗、相雷朝等。他们相继占领了大苍山、小苍山、花盘山、抱犊崮、尖山、几辈崖、神山等处。王俊以大苍山为总部,其妹王俏荣据守印盒山。王俊被推为“九山王”。
崇祯十三年(1640),此时,中原大地上已经到处是农民起义的武装,其势不可阻挡,关外的满清正入边犯境,大明政权已摇摇欲坠。同年王俊率部在滕县羊庄截劫江南运往北京的饷银,官兵多次前来围剿均以失败告终。
崇祯十五年春(1642),王俊率部南下台儿庄,拦截运河漕粮,缴获大批粮米和财物,官府震惊,不断调兵遣将,前去镇压,未能剿灭。12月8日,满清入侵山东,攻破兖州府,鲁王朱以派遇难,其弟朱以海也差点被清军杀害,朱以海逃出兖州后带领鲁王府家眷南逃滕县白彦石门一带,在此抗击清军,这时候王俊深知满清入侵生灵涂炭、国破家亡,受其影响,转而与鲁王朱以海联合抗清,联合军利用沂蒙山区的有效地形多次击败清军的进攻。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带领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明朝灭亡。鲁王朱以海撤离山东,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建立南明政权,命朱以海驻守浙江台州。而王俊率部留守山东继续抗击清军,先后攻占郯城、邹县、曲阜等地。
清顺治三年,王俊率兵攻打费县城,吓得官绅“枕戈城头”惶惶不可终日。由于地主武装恃险固守,费城久攻不克,义军向北发展受到阻止。四年(1648年),原明朝东平侯刘泽清在曹州(今菏泽)起事,拥立明朝宗室,声势浩大,王俊联合曹州军攻占峄县城。六年,王俊又率部独自攻入峄县城,知县跳城逃跑。王俊义军深得民心,所到之处,百姓愿为义军充当耳目。王俊采取游击战术,避敌主力,清方军报称:“大军之出,贼即飘遁,师行而南,贼扰东北。”又说:“我出师某地,贼知之;我出师所向,贼知之,而贼避我,我不知也;我行师归, 而贼尾我,我不知也。”
顺治七年(1650年)冬,摄政王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清廷忙于内争,放松了对王俊的围剿,王部势力大增。顺治八年,王俊第三次南下,兵分两路。西路袭击台儿庄,东路直逼郯城。台儿庄一路因清兵事先准备,未能攻下,遂议定南下进攻徐州,因在德胜闸截获了清政府运送龙衣的船队,将士欢呼,得胜回山。东路军攻占郯城后,本欲乘胜东进海州。不料, 清廷急忙起用在浙江养病的明叛将张存仁,任为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正准备向鲁南义军大举进攻。王俊闻讯只得调回东路军、保卫山寨。清兵总结以往失败的教训。采用围困和招降相结合的办法,步步逼进,各个击破。先后攻陷抱犊崮,神山、花盘山、燕尾山、尖山等重要据点,并改燕尾崮为海清崮(即今几辈崖),改尖山为胜山。王俊的苍山大寨被孤立,形势十分危急。但是义军誓不投降,凭借山险顽强坚持斗争,清兵数月攻之不下,张存仁为此屡受朝廷斥责。
抱犊崮
被围困数月过后,粮尽水绝的义军再也坚持不住了,王俊设计突围,据说,他派人将山羊绑缚仰卧,上悬皮鼓,羊四蹄乱蹬,敲得战鼓咚咚作响;又给饿马戴上铃铛,马饿弹跳,满山铃响。“羊击鼓、马响铃”,吓得清兵前军统帅马光辉不敢贸然进攻。在一个雪夜里,王俊等分几路倒穿草鞋潜下山寨,秘密突围。早晨,清兵看到鞋印,还以为有上人山。等攻上山寨,空无一人,只捡到几十只山羊和饿死的老马。《峄县志》载:“总督张存仁以满汉兵入山捕剿,诸贼相继荡平,独苍山数月乃下,竟一空垒。”至今,鲁南山区仍流传着王小吾“倒穿草鞋”和“悬羊击鼓,饿马摇铃”的传奇故事。王俊下山后,向峄山方向突围,可惜峄山地方义军已经被迫降清,清廷给降者以“免死牌”,令互相招抚。
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王俊被清兵击败遇难,《邹县志》载:峄山首领焦二青同“九山王”王俊为山东巡抚夏玉擒诛。当地百姓却说王俊改名换姓,隐匿民间。
《黄志》记载:“顺治二年,滕、峄土寇啸聚掳掠,九山贼王俊焚劫,时薄城下。农桑尽废,官僚枕戈城头。至八年,总督张公平之。”
《府志·记事》记载:“顺治八年春二月,沂州西山贼王肖武攻陷郯城。其年秋,发旗兵讨灭。”
光绪《费县志》转述沂州人李某《明季逸史》记载:“王巨,字小吾,梁邱人,好射猎。有田在开明山下之吴村,招佃垦荒,积粟甚富,意图纳粟得官。崇祯十三年岁祲,被劫。其党无食,遂为盗。复拒捕,杀县役。小吾惧罪,据山以叛。死党八人,各结一砦,筑宫室,修磴道,自号‘九山王’。十六年,劫济宁入贡御衣,遂称皇帝。顺治九年春,大兵围之两月,小吾死,其党降。”
引文所称“王俊”、“王肖武”、“王巨”、“王小吾”,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九山贼”是“九山王”的蔑称;总之,明末清初事件发生在山东南部一带,王俊起义军为明清之际鲁南重要兵事。
(信息来源:网络,印象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