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陈独秀与朱灿枢的交往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07/06|浏览量:487

1.jpg

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火爆荧屏,“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等情节的再现,让陈独秀及其子(陈延年陈乔年)走进了大众视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字仲甫,怀宁县(今属安庆)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今年是陈独秀逝世80周年,又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中共安庆市委深入开展挖掘“三陈”(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历史资料工作。作者在下乡寻访过程中,发现华阳镇鹤庄村朱氏家谱记录了朱灿枢与陈独秀的交往。安徽党史方志官号上也有记载:“气概居贫颇招逸,文章垂老溢纵横。” 这是陈独秀在狱中书写赠送给朱灿枢的。那么,朱灿枢是怎样一个人,与陈独秀有什么交情,为何陈在狱中还赠联与他。作者通过走访调查,并依据档案史料和朱氏后裔讲述,力求真实还原朱灿枢与陈独秀交往的前前后后。

2.jpg 1. 古雷池翠岭走出的法学才子

3.jpg

望江城郊,一个叫翠岭的地方,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述经堂朱氏族人就聚居在里。清光绪二十年(1894),述经堂一世祖仲仁公的十七世孙朱灿枢就出生在翠岭青庄(今鹤庄村)的一户普通农家,他所在屋场叫朱家上屋,天资聪颖的朱灿枢从念私塾到望中再到安大,学习成绩一直在同届学生中名列前茅,毕业后随同学到江苏南京教过书、浙江龙游县警察局当过警察。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朱灿枢目睹了低层百姓的痛苦状况,更体会到平民百姓不会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失落与迷茫,立志改行从事法律工作,为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于是,他刻苦钻研法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高等法院担任见习书记官,成就了心中的梦想。由于其过硬的文字功底和法学基础,不久便出类拔萃,在同行中有口皆碑。一年后,朱灿枢被安排参与民国时期惊天大案-----审判陈独秀的庭审工作,有缘与陈独秀相识并交往。事情还是让我从头说起。

4.jpg朱灿枢(1894~1953)

5.jpg

2. 陈独秀在上海因判徒出卖而被捕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蛰居武昌。在中共“八七”会议上,他被撤销了总书记职务,之后悄然回到上海租房居住。这是他最为孤寂的时期,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相继惨烈就义,又犯下右倾错误,受到了党内批判,同时还遭到国民党的通缉捉拿,无奈地隐姓埋名、东躲西藏。

1929年5月,陈独秀从留苏归国的学生手中读到托洛茨基论述中国革命的文章时,思想和情绪发生了变化,对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对自己的批评更加不满。因公开反对斯大林、拥护托洛茨基而被莫斯科遣返中国的梁干乔、区芳、陆一渊等人,于1928年12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托派小组织,自称“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起初,陈独秀主动要求加入这个组织,但遭到刁难。于是,1929年9月,陈独秀成立了第二个托派组织,取名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又称“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列宁派”,他担任总书记。

 1932年10月15日晚上,陈独秀正在上海家中奋笔疾书,傍晚七点左右,整条弄堂突然断了电,陈独秀只得暂时放下手中的纸笔,等待来电继续写作。可还没等到来电,听到有人正在上楼的脚步声,没等他弄清情况,几道手电筒的强光便照在了他的脸上,带头的公共租界军警一边回头在人群中扫视,一边询问这个人是不是陈独秀。“就是他!”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肯定了陈独秀的身份。陈独秀听出了这个回应的声音正是自己曾经的秘书谢少珊,便知道自己是被其出卖了,随即被带上了囚车。

营救陈独秀的社会力量也深知情势紧急,他被捕后,社会的援救首先集中在要求司法公正上。从某种程度上说,陈独秀当时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政治环境下。国民党在1928年占领北京之后,按照孙中山在《建国大纲》里描绘的蓝图,国民政府宣告革命的“军政”阶段已经完成,进入“训政”时期。革命党,即国民党,代表民众行使国家主权,同时要在各地训练民众自治。从以颠覆旧制度为目标、奉行斗争哲学的革命党,转而为执政党,便不能仅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要用合法、和平的方式,去化解社会矛盾和斗争,来巩固政权和建设经济。于是,拥有最高权力的蒋介石,希望党务、政治、军事、财政、外交、司法等诸多事务都能逐步规范化。1929 年岁末,蒋介石藉《大公报》通电全国各报馆,希望各报馆能于1930年1月1日起,就党务、政治、军事、财政、外交、司法诸端尽情批评,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这便为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契机。在陈独秀一案中,新闻媒体因此得以全程跟进、透明报道。

1933年4月14日上午,陈独秀案第一次公开审理。这天,南京城大雨瓢泼,民众对此案的关注却未见稍减,各地百余记者云集法庭听审。9:35分,法锤响起,宣布开庭,出庭审判长为胡善称、推事(审判法官)张秉慈、林哲民,检察官朱隽,书记官沈育仁、见习书记官朱灿枢。先问各人年龄、籍贯、住址等,以及拘捕经过,宣称根据《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6条及第2条第2款提起公诉。陈独秀蓝布长衫、两鬓已斑、须长寸许、面色红润、态度安闲、顾盼自如。不时,他还以敏捷的回答引发满堂哄笑。如胡善称问他,被捕的十人中认识哪几个?陈独秀的回答嘲讽有加:“党内情形,我不能报告,我只能说政治意见。谁是共产党,这是政府侦探的责任,我不能做政府侦探。”胡一时语塞。最后问陈:“何以要打倒国民政府?”陈回答:“这是事实,不否认。理由是现在国民党政治是刺刀政治,人民既无发言权,不合民主政治原则;中国人穷到极点,军阀官僚只知集中金钱,存放于帝国主义银行,人民则困苦到无饭吃;全国人民主张抗日,政府则步步退让。”…… 胡哑口无言,连忙打断,狼狈不堪宣布休庭。次日,第二次庭审。陈独秀不是主角,最后讯问阶段,法官又问陈独秀:托派的最终目的为何,是否为推翻国民党,实施无产阶级专政?陈答道:“是的,纲领你们已看到,不用我多讲。”4月20日,第三次开庭。因为有公开辩论,不少人从上海、无锡、镇江赶来旁听,二百多人挤满了旁听席、记者席,就连法庭门外都站满了旁听者。检察官朱隽控告陈独秀并没有完全脱离共产党,在法律上主张打倒国民政府,同时又试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此举是严重的危害民国。这个时候,检察官也没脸用三民主义来压陈独秀了,但这让陈独秀更有说辞了。陈独秀站起来说:“政府并非国家,反对国民政府不等于危害国家,如果反对政府就是叛国,那么推翻清政府的孙中山、黄兴等人也是叛国。”好家伙,陈独秀直接把孙中山、黄兴等人拉过来了。如果检察官据此认定己有罪,那么孙中山和黄兴怎么说?孙中山和国民党的关系不用多说吧,要是否定了孙中山的革命之举,那你国民党自己的正统地位怎么来的?这让检察官哑口无言、尴尬不已。

7.jpg

6.jpg

(民国知名律师章士钊)

陈独秀话语刚落,辩护律师章士钊起立辩护。章士钊是民国著名的法律专家,他可能比审判犯人的法官更加了解民国的法律,他经常在为他人辩护的时候将法官问得哑口无言,是当时最难请到的顶级律师。他53分钟滔滔雄辩,句句紧扣检方要点,驳斥检方的起诉书“无中无西,无通无列,一切无据”。直接震慑全场,陈独秀都不得不赞扬章士钊的法理水平,唯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章士钊最后说陈独秀是托派,可以与国民党一起对付共产党。不过,这一点与其说是辩护,不如说是给国民党一个就坡下驴的机会。孰料陈独秀当庭申明,称章律师之辩护,并未征求本人同意,本人政治主张,不能以章律师之辩护为根据,应以本人之文件为根据。陈独秀慷慨写下《自辩状》,声称章律师辩护皆其个人意见,宣称:“共产党之终极目的,自然是实现无剥削、无阶级、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社会”,中国共产党目前的任务是“反抗帝国主义以实现中国独立”“反抗军阀官僚以实现国家统一”“改善工农生活”“实现彻底的民主的国民立宪会议”。并表示他过去、现在及将来“所思所行,亦此物此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息尚存,挺身奋斗!”陈独秀将法庭变成革命战场,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审讯旁听席座无虚席,许多人远道而来听陈独秀的辩护,国民党被骂得里外不是人,旁听席人群情绪激动、阵阵欢呼。“肃静!肃静!”法槌不停地敲击,仍难控场面,审判长只得灰溜溜宣布休庭。

当日下午3:30继续开庭,辩论一直持续到下午6:35分。4月26日,江苏高等法院判决陈独秀“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褫夺公权十五年”。陈独秀起立大声抗议:“我是叛国民党,不是叛国!”陈独秀随即自拟“上诉状”,与章士钊等斟酌字句后,递交最高法院。“上诉状”针对判决书中“叛国之宣传”“图谋变更国体”“根本推翻民国”等判词条文,逐条加以反驳。宣判第二天,《大公报》便发表社论,批评“若大案情,仅仅公开辩论三次,审判长讯问亦极简短”,而且检察官素养也太低,希望上诉中,应该作更为严密深刻的讯问,法官也应选择洞明世界政治经济潮流之人担任,“然后发问诘难,乃可中其核要”。  

7.jpg

             当时南京《国闻周报》记者采访开庭审理陈案的报道

最高法院受理陈独秀等人的上诉案件后,拖延了一年多时间,于1934年6月30日审理终结。7月20日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庭进行宣判:撤消原审判决陈独秀褫夺公权部分,将陈独秀有期徒刑13年减轻为8年。

4. 陈独秀与朱灿枢的特殊交往       

陈独秀一生4次被捕,每次被捕,都是轰动事件,引起各方进步人士的关注与营救。第一次是在1919年的北京,五四运动期间他声援学生运动,同年6月11日在北京新世界游艺场散发传单被捕,坐了98天牢后被释放,他也成了“思想界的明星”。其余3次都是在上海租界被捕,分别是1921年、1922年、1932年,那都是他成了“共党领袖”后的事情。特别是1932年最后一次被捕,更是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营救运动。从被捕、庭审、辩护、判刑、入监,陈独秀慷慨激昂、威武不屈,被后人称作“监狱史上的奇观”。 一审判决后,55岁的“老青年”陈独秀被国民党以“危害民国罪”押解江苏省第一模范监狱。

7.jpg(1919年6月,陈独秀被捕和全国学联等单位吁请释放的电文。8.jpg9.jpg

  江苏第一模范监狱位于南京老虎桥,故俗称老虎桥监狱)

细数共产党的创始人,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共产党创始人曾经蹲过监狱。有的人在监狱中宁死不屈,英勇斗争,甚至牺牲就义,也有的人在监狱中贪生怕死,临阵变节,卖友求荣。似乎,蹲监狱成为考验党性的一块试金石,疾风知劲草,烈火现真金,也体现了入党誓词中“永不叛党”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早在1919年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第25号发表过《研究室与监狱》,全文如下“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这篇不满100字的雄文洋溢着战斗的激情、富有哲理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四运动”蓬勃展开之时,有北京大学等校学生800余人被捕,这时陈独秀为声援和鼓舞被捕学生,及时写了这篇精悍而又富有哲理的短文,既是对北洋政府高压政策的蔑视,也是给被捕学生以思想上的鼓舞与支持。不料,这篇文章发表后的第三天,陈独秀也被捕了。到20世纪20年代初,又两次被捕。他三进三出牢房,但每次坐牢的时间都不长。

因为当时陈独秀乃是国内外享有声望的社会名人,所以在狱中享有相当多的优待,譬如住的是独狱室,青砖瓦房,围墙不高,同其他犯人的牢房隔开,是由看守宿舍辟出的一间房,派有专人监视。这间房约有12平方米,室内有一书桌,一单人床,室外有小天井。陈独秀把牢房当成研究室,摆了两个大书架,上面堆满了经、史、子、集,成天研究《说文》。他以高度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在狱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写作。除了《孔子与中国》《老子考略》外,还有《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连语类编》等等,这些著述,多方位地思考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他还写出了大量的政论文,大部分在当时最高品位的学术刊物《东方》杂志及内部刊物《火花》《校内生活》上发表。特别是他在监狱中写下了《独秀文存》第九版,蔡元培亲自为这个在押犯人写序,令国民党大员们唏嘘不已。

10.jpg(陈独秀狱中手稿)

陈独秀性情直率狂狷,若是与人意见不同他会毫不留情直接指出,不在乎他人感受,因而也得罪许多人,但他直率真诚的性格与高尚的人格,也让他受到认可与尊重,获得许多真正的朋友。朱灿枢久仰陈独秀其名,特别是陈在法庭上的表现让他终身难忘。于是,他多次以同乡和学子身份到狱中拜望陈独秀,叙乡谊、话学情,渐渐拉近了距离,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朱灿枢告诉陈独秀:“当时高等法院派法官,颇费周折,谁也不愿审理你这种倒霉案子,一点油水没有,还要上下受气,挨人咒骂。”陈独秀仰面大笑不止。朱接着说, 你的《辩诉状》大气磅礴、铮铮有声,不仅是为自己辩诉,也宣传了共产主义要旨,更批驳了国民党政府的腐恶。这洋洋数千言,恐怕在古今文献中,只有唐代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堪与比拟,佩服佩服。陈独秀的《辩诉状》,连同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检察官起诉书》《章士钊律师辩护词》及南京《中央日报》上《答陈独秀及章士钊》《江苏高等法院判决书》等大部分内容,由章士钊编辑《陈案书状汇录》一书,上海亚东书局印制1000本出售,竞成为畅销书瞬即告罄。陈独秀《辩护状》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不但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而且被上海沪江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选为教材,流传于高等学府。11.jpg                 

1933年由上海亚东书局印制的《陈案书状汇录》)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陈独秀简直像儿童过年那样高兴,托人打酒买菜,举酌痛饮。十多天后,他听说蒋介石被放回南京,感到惘然。“八一三“淞沪战役期间,日本战机轰炸南京,老虎桥监狱被炸。陈独秀幸卧桌下,没有受伤。金陵女子大学中文系主任陈中凡(陈独秀在北大时的学生)商请胡适等人联名保释他。国民党当局表示,若陈本人写悔过书,立即可办。当着胡适的面,陈独秀大怒:“不写,决不!我在这里呆了快五年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呀,向欠我两个儿子生命、向杀害无数共产党人生命的蒋介石悔过吗?我宁愿炸死狱中,实无过可悔!”何等凛然正气、斩钉截铁!老友胡适焦虑万分,致信汪精卫求援。汪向蒋介石提出,由国民政府核准,经由司法部训令法院按正常司法程序,以战争特例宣布陈独秀减刑3年释放。 

12.jpg

(1937年春在狱中的陈独秀)

据朱灿枢之孙朱本宏讲,其父朱子开生前说过多次:当年陈独秀在监狱临别前夕,朱灿枢与陈独秀互赠联一幅留作纪念。“气概居贫颇招逸,文章垂老溢纵横。” 这幅陈写给朱的联,从上下联的寓意和措词中,不难看到陈独秀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概和纵横捭阖的气度。墨情文意的字里行间,充分反映了陈独秀大义凛然的气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抱负,同时也感叹时光流逝、年纪渐老,同乡老友此别不知何时再相见的忧伤。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走出了高墙。不久,蒋介石派人劝诱他当“劳工部长”,被陈独秀断然拒绝。晚年,陈独秀隐居四川江津,潜心研读,冷静思考。强烈的叛逆思想和刚烈性格,使得陈独秀在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始终站在风口浪尖,也是这种“一枝独秀”的性格,使他在政治舞台上缺乏“变通”能力,不懂韬光养晦,更不会玩弄权术。纵观其一生,从十六岁反科举,到二十多岁反清廷,再到反军阀,反孔教,反旧文学,反国民党独裁专制,再到反共产国际肆意干涉等等,他一生从未屈服。1942年5月27日,贫病交困的陈独秀在孤独中去世,走完了他倔强坎坷的一生,终年63岁。

5.朱灿枢最后的日子里

世事难料也无常,朱灿枢与陈独秀南京一别竞成永诀。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后,在日军攻占南京前夕,江苏高等法院安排人员搬迁后方重庆,朱灿枢看到国破山河在、外敌当前下国民党的腐败和软弱,更受到陈独秀人格魅力和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不愿再与国民党政府同流合污了,因为法律并不能保护像陈独秀那种忧国忧民的人。“当官不能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署”的朴实思想根深蒂固,他毅然决然地返回家乡,靠在私塾教书为生,并拒绝汪伪汉奸政府邀其重返南京任高等法院推事(审判法官)之约。解放后,他又以货郎客走村串户,过着平淡而艰辛的生活,1953年病逝时刚满花甲之年。弥留之际,他断断续续把与陈独秀交往经过告诉家人,并嘱咐其子朱子开珍藏好陈独秀的对联。

   令人叹息的是,朱子开受其父历史问题影响,解放后被划为四类分子受到管制,他怕红卫兵抄家时发现对联,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再次连累家人,于是小心翼翼用旧凉席包好藏在阁楼,不想仍在文革中遭到劫难。 

13.jpg

(朱灿枢之孙现年69岁的朱本宏接受作者专访,讲述当年其家被抄、珍藏对联被收走,至今下落不明的经过,遗憾的眼神、无限地感慨。)

几十年后,朱子开从《安庆日报》上看到独秀园扩建信息,曾于2006年清明前专程到尚未竣工的独秀园,拜谒陈独秀墓,了却了心中的夙愿。

2007年,朱子开病逝,享年83岁。

14.jpg

(朱灿枢之子朱子开)

15.jpg

(虎年盛夏在朱灿枢墓前。左起朱本宏、朱学良、彭友华、汤永结)

 【作者:吴小平.本文采写过程中,得到望江县档案馆、望江县法学会、安庆独秀园、南京国二馆、华阳镇党委、鹤庄村两委、朱灿枢同乡朱水根、朱学良、朱灿枢之孙朱本宏提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4年7月6日转发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济南炎黄朱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销,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