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大明鲁藩王陵墓考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上卫国家,下卫生民”使他的朱氏王朝“长治久安”(注《明太祖实录》),便制定了一套嫡长子继承皇位,余子分封王爵的制度。在《明史》中记载了明朝的制度:皇子封亲王,受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亲王嫡长子,立为世子、长孙立为世孙。为巩固朱姓天下,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模仿汉高祖,大封诸子为王,诸王成了皇权的重要支柱。洪武年间由于子孙繁衍数众,为加强对各藩王宗亲的管理,朱元璋命宗人府给各亲王世系拟二十字的行辈,并规定凡各藩王子孙出生,即由宗人府依世系之序拟定名字。鲁王府世系字辈“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壮遇本宁”共二十字(《明史·诸王表》)。
明太祖第十子朱檀被封为第一代鲁王。朱檀,洪武三年(1370)郭宁妃生。据《明史》载:“鲁荒王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两月而封”。朱檀受封后的当年,朱元璋曾派人到曲阜祭孔。在曲阜南郊台上立有祭告山川之碑。《滋阳乡土志》卷四载:“舞云台在泗河桥北,旧名郊台,洪武三年,封皇子檀于鲁,祭告境内山川,刻石其上……”,碑今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