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6年来为抢修泥湾朱氏宗祠做出贡献的所有宗亲!
邵阳泥湾朱氏宗祠,位于邵阳市东郊大祥区板桥乡横冲村邵板路旁,离市区约8公里,毗邻邵水燕子岩畔。始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是族人为了纪念南宋宰相朱胜非和其子朱伯材及迁邵始祖中公与历代先祖而建。
朱胜非(1082一1144),被高宗皇帝两度拜任右相,力助推荐岳飞抗金,封怀王,谥号忠靖。其子朱伯材,承父志,谥封靖王,赐福国公,内有南宋赵构皇帝御赐“雍睦一堂”牌匾,及“一门三作后,二世两封王”的御封典迹。迁邵始祖中公(1521一1573年),行二,幼小熟读诗书,学识渊博,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从江西庐陵古港迁居湖南宝庆,初居隆回滩头,办学育人,后居板桥泥湾。同时也为了弘扬家族文化与传承《朱子家训》《朱子格言》,为便于族人聚会、祭祖而倡建宗祠。于道光四年(1824年)复修,又于咸丰四年(1854年),对原宗祠内进行增建吊脚楼、戏楼、耳垛墙。再于2015年春,族人自筹资金600万元,对原宗祠进行护修。宗祠占地面积约10亩有余,院落长60米,宽47米,地面建筑约2800多平方米,规模壮观,是一座相对独立的院落,座西朝东,宗祠前有约3000多平米宽的广场。
由于时代变迁,朱氏宗祠经历近300多年的仓桑巨变,祠堂损坏成度达90%,到处是残墙断壁、横梁断落、遍地瓦砾,杂草丛生,一幅崔人泪下的场景。2015年3月15日,家族精英150余人应召聚集祠堂,目睹祠堂惨败场面,一致发声,对宗祠进行原貌复古紧急抢修。于是召开家族群英会,摧选家族大智大爱人员,成立宗祠抢修管理委员会,发动家族所有成员,筹资修祠,经过近六年的努力,祠堂终于抢修成功,现己达到省级文物标准,于是,一座扑朔迷离、巍峨壮观、高墙独院、建筑独特、布局奥妙的古典建筑一一朱氏宗祠,耸立在邵水河畔,青砖青瓦,楼亭阁宇,飞檐翘角……。
进入宗祠前坪前,一对庄严肃穆威武雄壮的石狮,塑立在宗祠前坪石级两边,狮高2米38,基宽80厘米,脖系铜玲,雄狮脚踩石秀,雌狮脚撑幼狮,口含宝珠,目光四射,威武雄霸。
经石狮傍沿十一级石台而上,进入祠院前坪,坪前是石保坎,中间为4米宽的大理石石板道,石板道两边为草坪。站在宗祠前,正中为正大门,飞檐高耸,上书:“朱氏宗祠”,上方是八仙过海雕朔,正中方为“義阳”正对正东,代表祖籍发祥地义阳“義阳堂”,两边为形态逼真的各式图像。正门两边是双龙抢宝石雕,两边上方是鲤鱼跳龙门石塑,下方为一对麒麟和秦叔宝与尉迟恭雕像守护大门,大门前面,一个直径为9.9米的半月型月光台面……。正门两边门石柱上雕有“传家礼传格言垂宪乃后,为忠臣为孝子追配于前”对联,祠堂前坪两边,各有一根攀天木围竿,上方各有花格斚形围子,上为顶柄形,型态威严,显示家族尊贵。祠堂前有两偏门,左偏门上方刻有“入孝”,石柱上有门联“吉水源深流泽远,枫林本固发枝荣”对联,右偏门上方刻有“出弟”,石柱上刻有“十八派西南竞爽,两万卷先后争辉”对联。步入月光台,门前两则有一对经历几百年风雨雪霜,而沒有毁坏的古老小石狮,月光台全部是青石板地面,铺垫还很讲究,沿三级台阶而上,大门前两边各有方块巨形压基石,压基石上各有福字古老图案,祠堂门框也是用条型巨石立式而作,上方也用方块条型砂石而成,门槛则是条型青石,全部刻有古老图文。进入大门,头顶为戏楼,戏楼上方为阁楼,阁楼上方有宝顶,两边有耳垛。进院前方中间是一个石板走廊,直通中间大厅,一进院落两边均有吊脚楼。沿石板走廊,上三级厅檐石,走上中堂,中间为正门,上书“旌直遗风”,两侧厢院门分别书有“聚族”与“明伦”。进入中堂,大厅中间有八根石鼓大圆木立柱,两边墙体分别刻有“礼义、廉耻”四个大字,整个大厅横梁都是古典雕刻。两边厢房耳垛墙体均为三重飞阁,从前院进入两边厢房,均为三级石阶,左边厢房墙垛上刻有“凤阁”,右边厢房墙垛上刻有“鸾台”,两边垛上雕塑绘画各不相同,阁宇楼榭,飞鸟走兽,型态各异。穿过中堂,进入六角楼,展现眼前的是一座气势非风的古典亭院,两边为大型天井,四根大柱把六角楼亭榭撑住,六角楼为双重楼阁,下层四周雕有“双龙戏珠”和“双凰朝阳”,上层为古老花格阁楼,最上方为宝顶。穿过八角楼,上三级台级,为神主堂,堂前上方为两重牌匾“雍睦一堂”与“永言孝思”,进入神主堂,显得格外庄严神秘,堂内正中摆有古典祭祖香案桌,后方为神龛,中间立有朱氏厉代考妣之神位,神龛前立有胜非公之神位和迁邵始祖神位,到邵后各位列祖列宗之灵位分列神龛两边。堂内两边分别塑有“孝悌”与“忠信”。后墙均为三重飞檐翘角,进入祠院左右厢房,各有两层阁楼,各有圆型拱门。左相房阁楼下拱门上方牌匾上书“博爱”,右相房阁楼下拱门上方牌匾书有“仁慈”。进厢房中间各有过道进入厢厅,过道两边各有一个大天井,天井底部用方石板石铺垫,四周都是条型方石彻成,厢房建筑为两层,每个厢房院落内各有两大天井,中间为厢厅,厢厅两边各有两间厢房。整个祠堂建筑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院落,前院露天,后院左右厢房为天井式院落,所有厅堂,都是大柱支撑,上面黄板青瓦覆盖。整个建筑布局奥秒迷朔,风格古朴,庄重,廊庑,堂阶,梁柱,楼榭,斗拱等巧夺天工。红泥,青砖,青瓦,彩绘,石阶,石门,石柱等古色古香。
朱氏宗祠建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亭台楼阁,雕饰精美,惟妙惟肖。斗拱梁柱,设计精妙。飞檐翘角,巧夺天工。飞鸟走兽,型态逼真。人物构思,栩栩如生。其结构之完整,装饰之巧妙,工艺之精美,今人赞叹不己。从祠堂院外上三级台阶入正门,步入祠堂前院,沿着石板道又上三级台阶进入中堂,穿中堂入六角楼下再上三级台阶进入神堂,属为步入仕途,连升三级。祠堂内六大天井水系相连,雨下得再大,祠堂内也不会漫水,神堂两天井水系与左右厢房两天井水系相通再入前院,再沿左右吊脚楼前水沟排出,左水沟围祠院经戏台下向右吊脚楼下排去,整座祠堂内只有一个排水口,但从不会积水,这也是祠院的奥妙杰作。
祠堂四周……。
我们的朱氏宗祠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为彰显泥湾朱氏历代先贤懿德,曾陈列不少先贤遗物,如:清朝建威将军,光禄大夫荣昕公(晴轩公)征战时的青龙偃月刀、战袍,穿过的铠甲;清同治、光绪的圣旨(诰封、敕令)等。
朱氏宗祠办学历史悠久,抗战时期,1939年春,宝庆府的偕进中学迁到朱氏祠堂,留美生姜逸樵博士、湘大羊春秋教授、新闻怪杰严怪愚、作家赵海洲的老师教育家曾志素先生,于1942年至1944年春,在该校教书。
抗战胜利后,偕进中学返迁市内,朱氏宗祠继办族校——植英学校,朱香阶在该校任校长,其时,革命前辈朱慕克、朱隆、朱静安等,以教员和校职身份为掩护,以宗祠为联络点,从事地下工作,为邵阳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后,宗祠借用,继续开办学校,号称“四村联立燕子岩完小”,朱隆任首任校长,一直到1996年秋,燕子岩完小迁新址后。朱氏宗祠办学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名师荟萃,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邵阳泥湾朱氏宗祠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历史悠久,有着极淳厚的民俗风情,极深厚的文化底蕴,极丰厚的文物价值,是邵阳朱氏家族的骄傲,也是湖南宗祠文化的代表。
——六年来为抢修泥湾朱氏宗祠做出贡献的所有宗亲们!您们辛苦了!
朱中华初稿
2020年11月8日
(中华朱氏网编辑部)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如喜欢,邀请您到中华朱氏商城(电脑版)逛逛!
http://www.zhzhus.com/wap/store.html(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