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中秋与国庆节期间,为加强对朱氏宗亲的了解,联络朱氏宗亲,推动《山东朱氏通志》工作,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朱氏通志》主编朱广平先生,不辞辛苦,在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世界朱氏网主编朱汉明、世界朱氏网创办人之一、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德州会长朱广杰先生的陪同下,到德州走访朱氏宗亲。
第二天,到德州市宁津县去走访。
一夜无语,按照计划,先往德州东北方向走访。走访宁津县、乐陵市和庆云县。
我们此次来走访,用一位宗亲的话说,捕风捉影,也是无目的的,主要是通过查看地图,凡是带“朱”的村庄,本着先近后远的原则走访。
到宁津,我们首先走访了“朱王峰村”。
我们的车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后,找到了这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庄稼地和几家没有拆迁的农户。经过打听,才知道,该村已经搬迁。在当地人的指导下,我们又往南开了几公里,终于找到了已经搬迁的改名为“朱王庄”的朱王峰村。遂向传达询问,他们一边下象棋,一边爱答不理的。在磨叽一段时间,遇到一位中年男子从小区出来,一打听,他就是村委会主任。经了解,这个村没有一户是姓朱的。朱王庄没有一户姓朱的,这也有点出乎我们的意外。既然叫朱王庄,历史上,肯定有朱姓,事事变迁,到如今连一户姓朱的都没有了。据他们说,燕王扫北后,朱姓都改为王姓了,具体改了多少,他们也不清楚。不过,从他的口中得知,附近的相衙镇朱冯村有不少朱氏。
于是我们驱车到朱冯村。
村委会就在路边,我们就来到村委会。村委会是三间平房,没有人员办公,铁将军把门。在这次走访中,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我们都是首先到村委会,发现因为放假等原因,村委会基本上没有人。我们浏览周围的信息,找到了一位朱姓的联系方式。他叫朱万昌(13791375325),是村里的纪委委员,就拨通了他的电话。他正在附近的工厂打工。
等了20分钟左右,朱万昌宗亲赶到,我们开具了介绍信,说明了来意,开始记录情况。
经了解,朱冯村朱氏相传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徙而来,“文革”期间家谱已经销毁。目前的班辈为:好、福、长、振、恩、万、连、全。据说,当年来时有兄弟三。老大迁到朱王奉(朱王峰),老二迁到朱冯村,老三迁到宁津柴胡店,当年燕王扫北时,害怕被杀,大多数都改为姓王了。
朱万昌,当年曾在烟台当过兵,现任村委纪委委员,全村大约280人左右。
由于没有人照相,只好照了两张。
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到达了同一乡镇的朱道口村。
经过一段路程后,我们来到同一乡镇的朱道口村村委会。
村委会的门口摊满了丰收的玉米,都是紫色的,一位年轻的村妇在村委紧邻的东边路边正在剥玉米皮。
我们遂向前打听,一问,她正是朱家媳妇。在她了解我们的来意后,随即给村主任打了电话。
之后,并邀请我们到其家里了解情况。
我们进屋后,他们拿出了家堂。
——一幅记载世系和信息的挂起来的轴画。
过了一会,一位中老年妇女,送来了家谱,可能是村主任的媳妇。这是她送来的家谱信息。家谱是一部手抄本。始祖为朱守义。
我们在大队部门口合影,是朱家媳妇帮忙照的。左二为村支书,右二为受访户主。
全村有朱氏200余口。据言,跨过北面的马颊河就到达了河北省境界。
该村有古酸枣树两株,位于村西南方向。郁郁葱葱,据说已有上千年,古树比较神灵。已纳入宁津县古树保护范围。
具体的家族信息,请见谱内容。10月3日上午,在恋恋不舍中,结束了在宁津的走访。
2023年10月8日10:08:42整理。欢迎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信息来源:世界朱氏网原创)
世界朱氏网 编辑部 反馈电话:19819884266.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