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城市朱氏简考
一 一附徽国公朱熹家世渊源 之一
朱艳召 (永城朱氏孝文化推广中心 )
朱姓乃永城大姓,更是望族,自始祖朱建公落籍永城,已历五十三世一千五百余年,子孙繁衍,后代兴盛,人才辈出。尤其是始祖朱建乃北周大孝子,至曾孙孝友先生朱仁轨从北周到唐朝,三代旌表,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相望。武周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朱敬则,好学,重节义,与三从兄同居,资产无异。此后,永城朱氏家族为汉唐时期中原四大名门望族之一。
我作为永城朱氏孝友先生仁轨公嫡系子孙,应为努力理清家世渊源。通过访查和考阅宋人欧阳修所编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九九四年刘佑平先生所撰《中华姓氏通书·朱姓》、二零零六年朱氏宗亲主持编写的《中华朱氏通志》和《永城朱氏世系表》,对永城朱氏渊源进行简考。
一、永城朱氏渊源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永城朱姓源远流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朱氏出自曹姓。颛顼之后有六终,彦六子,其第五子曰安。周武王克商,封安苗裔俠于邾,附庸于鲁,其地鲁国邹县是也。自安至仪父十二世,始见春秋。齐桓行霸,仪父附从,进爵称子,桓公以下,春秋后八世而为楚所灭,故子孙去「邑」为朱氏”。即永城朱姓渊源可溯至三皇五帝。另刘佑平先生所撰《中华姓氏通志·朱姓》和朱氏宗亲主持编写的《中华朱氏通志》一书所考朱姓始祖源流也是依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永城朱氏世系表,并考证一些史料而成。遗憾的是,永城《朱氏族谱》自唐至清历经历代兵焚,于清咸丰间遭兵焚,旧谱无存。现永城《朱氏总谱》也是于公元二OOO年所修之谱。
二、永城朱氏 一 宋国君微子启之后裔
一说永城朱姓,源于子姓。系商朝皇族后裔,为子朱之后也。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以奉商祀。至公子朱后,子孙以名为氏,称“朱氏”。
三、永城朱氏 一 祖居地棫村集
棫村集(今河南茴村)是永城朱氏家族的祖居地,是唐代孝友先生朱仁轨和宰相朱敬则的祖居。明·宋濂《文宪集》卷二十二“元赠武略将军同知临洮府事骑尉追封荥阳县男朱府君墓志铭”载“两族叙昭穆而葬,占地百余亩,亦目曰:宰相林”。宰相林,又叫阁老冼马林,又称朱家宰相墓。祖墓坟几十座,自周至唐,三世乡贤均葬于宰相林。
四、永城朱氏 一 唐末外迁
孝友先生仁轨公后裔因避黄巢之乱迁居睢阳(今河南商丘),形成睢阳朱氏。宋代兵部郎中、著名的“睢阳五老”之一的朱贯。
孝友先生仁轨公十世孙其昌,有功于闽,其子孙迁居于闽。
孝友先生仁轨公后裔古倞,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其子孙繁衍于闽。不作考究。
孝友先生仁轨公三弟珉公的后裔一支徙安徽宣州。不作考究。
宰相敬则公七世孙光启公唐末从河南固始入闽,其子孙繁衍于闽。
宰相敬则公六世孙澥公唐末从河南入闽,其子孙繁衍于闽。不作考究。
宰相敬则公后裔师古避黄巢之乱从南京徙黄墩。不作考究。(信息来源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