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图文热点

《中华郭氏大典》,前无古人,优秀!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4/10/12 20:29:53 浏览量:564

读《中华郭氏大典》有感

郭礼绵

2023年8月26日,建平兄在深圳龙华城市农夫酒楼设宴,邀请莆田国勇兄、韶关卫民兄、四川存彬兄、山西浩然兄和我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建平兄刚参加完老家宁都璜村族谱颁谱庆典,畅谈参加各地宗族活动之情形,令人闻之欢欣鼓舞。其间国勇兄滔滔不绝,历数其参加各地宗族活动之趣闻迭事,令人听之无不动容。

饭后,我浏览建平兄插架,多为族谱之书。其中有江西郭世和宗长主编之《中华郭氏大典》。建平兄问我有此书否?我答尚无。他说此本赠我,他尚有一本。我本不好夺人之爱,但建平兄说给我能发挥作用,我只好多谢其厚爱。

其实,我知道该大典已有10多年时间,惜一直无缘见到。曾经在QQ群上与大典主编世和宗长联系,将我知道的广东潮汕郭氏资料订正发给他,可惜他未能采信,收入大典,引为憾事。

今承建平兄厚爱赠书,欢欣何如哉!于是回家浏览该大典。大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7月第四版第4次印刷,大16开1223页(包括序编31页、彩页40页、目录30页共101页)307.6万字,可谓煌煌巨著。全书分序编、上编、中编、下编四编九章。序编101页;上编中华郭氏族史志,占328页;中编中华郭氏人物志,占628页;下编中华郭氏文化志,占166页。中编中华郭氏人物志超过一半编幅,为大典主要部分,收录古今名人近6000人。

从大典《后记》可知,世和宗长编纂《中华郭氏大典》起意于《曾氏名人录》,曾三易其名,“最初命名为《郭氏名人录》,往后又改为《中华郭氏人物大典》,最后才定名为《中华郭氏大典》”。

粗粗浏览该大典,有几点值得肯定:

一、全书编排合理,内容丰富

该大典分为四编,涉及郭氏族史、人物及文化,可以说将郭氏历史的大部分内容纳入其中,篇幅达1223页,涉及郭氏名人6000多人,内容十分丰富,名为大典,可谓名副其实。

其中最有价值是第三章第七节谱序选录和第四章中华郭氏世系与字派。谱序选录57篇,里面保存以前族谱修编过程中的很多信息,让人体会到族谱修编之不易,以及先人生存发展之艰辛。

中华郭氏世系92篇与15省字派,也是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不同的地方寻根问祖,联系宗谊。

二、采集资料严谨,言必有征

从大典《后记》可知,世和宗长从1998年正式向全国发征稿函,里面资料全部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大典编委分布全国各地。大典每个篇目均注明资料出处或供稿者,增加了资料的真实性,也利于阅者核对。尤其是谱序选录部分,均录自全国各地的《族谱》;大典涉及郭氏名人6000多人,有些当代人物甚至有联系地址及电话。

当然,囿于资料、资金和人力等条件,该大典尚存在不少可以完善的地方。

首先是主编和编委、编辑人员的自身限制。主编世和宗长是曾经截瘫的古稀之人,与病魔斗争中坚持编纂不辍,感人至深。但是因此而限制其与全国各地宗亲之交往。另外,编委55人,编辑6人,是否能够代表各地提供资料和审核资料正误,也是关系大典内容全面与资料正确与否的关键。

其次,大典内容不够完整。按宗族文化研究,一般包括主要三方面内容:宗祠、族谱、坟墓。大典主要收集族谱及人物资料,涉及各地祠堂和坟墓的内容较少。

再次,人物资料是大典主体,但是编排将古代和当代分开,当代又按各省排列,当代人物又是按收到资料的先后顺序排列。如果能够按地区从古到今排列下来,可以更加明晰看到各地区的播迁发展和宗族源流。当然,这需要看各省、市、县、镇乡的地方志和各地的族谱,工作量极大,不容易做到。但是选取全国比较大的望族,加以详细胪列,似应可行。

最后,大典最有价值部分第三章第七节谱序选录和第四章中华郭氏世系与字派,存在很多标点和字词错误,这就与编辑人员的校对和编辑水平息息相关。如选录三、四、七、九、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六等等,标点错误甚多,阻碍正确理解序文意思,实在美中不足。

可惜主编世和宗长已仙逝,期待其他有识之士今后有机会加以修订。

另外,在此一并感谢以前给我赠书的几位宗长,其中有2015年郭青萍、养法宗长赠《太原郭氏金石注集》;2020年郭养法宗长赠《莆仙郭氏志汇编》;2021年郭军兄赠《中华郭氏名人大辞典》。余不一一。

2023年10月3日

郭礼绵,广东普宁人,现居深圳龙华。平时喜读文史,愿结交同好之士。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