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文化

图文热点

朱妙常:朱姓宗谱轶史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0/02/21 09:44:04 浏览量:2373

朱姓宗谱轶史

(执笔:朱妙常)

 

公元1645年,清王朝建立后,有千余年历史朱氏宗谱,带明代色彩朱氏宗祠、寺庙、纪念碑等,多数被毁。如此浩大针对性的损失,致使宗谱中断、失缺不全,而其它明史,亦有部分篡改,成为带贬义广泛流传至今。

在公元1736年乾隆登基后,陆续有以下圣旨:特赦明代官宦后裔、满汉一家、启用汉人、尊重汉文化等。从此“满尊汉卑”的人权制度,得到缓和之后,一批当年逃难国外朱姓华人后裔,陆续回乡探亲寻祖,并带回部分珍贵文献,诸如朱棣所著《救荒本草》、万历版《明史通鉴》,及有关朱姓名人名事等小史,然而这批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大都是分散于各地,仅是个人收藏,从未展示于公众,还有的在“文革”时被抄致消失,因而成为口传轶史。

笔者于上世纪80-90年代,利用在县志办工作的方便,收集到省内外与朱姓有关文史、族谱、名人传记等。经反复核实后,发现有共同特点:有的在本地仅有口传,而在外地,却有多种文体史记;有的在本地有历史遗迹但少有人问津,而在外地,却有详述本地遗迹文史录,基于这一具有互补性,将其整合以下轶史,归纳成以下历史遗漏的部分。

一、鄱阳湖决战关键人物

近代,有关鄱阳湖决战经过,版本较多,类似小说,不实之处无人知晓。在德兴市黄柏乡港西余家,族谱中有这样记载:元代至正末年(1367)朱元璋从安徽率军南下,扎营于德兴县港西余家,员外余熙万,得知朱元璋是赴鄱阳湖,与盐枭自封“汉王皇帝”的陈友谅决战,毅然向朱元璋献“山林千亩”、“军粮万石”,对此,港西余氏村民至今仍家喻户晓:“山林千亩”是供朱元璋伐木打造战船;“军粮万石”是解决军粮不足。余熙万,今当地村民称“余十万”,是徽州、信州等郡颇有名望的员外,还是方圆百里大善人。崇尚礼学,他的先辈,与婺源理学家朱喜是挚友。

鄱阳湖决战之前,朱元璋军营,由德兴港西,伸延至弋阳县曹溪、贵溪市北部,即现在白田乡标溪、河潭乡的荷山、泗沥的方家等地。以上驻军处,不仅有余熙万与朱元璋的传说,还留下诸如《黄河殿》、“朱老爷庙”、“白莲寺”等遗迹。是朱元璋登基后,命朱文正、徐达赴德兴、弋阳、贵溪“移民屯田”。当年上述驻军之处,是大片荒无人烟的森林。在朱元璋登基第二年,余熙万捐银用于拓荒移民。现在贵溪北乡,朱、赵、姚、毕、夏、周、方等姓,大部分是于洪武年间,从安徽迁至贵溪。他们不忘皇恩,有多处建起了《朱徐老爷庙》、《白莲寺》,传世至今。而规模较大、记载较多的,是余干县某外,贵溪的标溪的《黄河殿》,在贵溪的《黄河殿》西侧,有一块《黄河石》,传说朱元璋在石上,写过“黄河”两个字,是从朱元璋一首诗中摘下。

“黄河石”来历,跟鄱阳决战有关:决战前,余熙向朱元璋建议,可发动德兴、弋阳、贵溪、万年等县奉信“白莲教”的村民,扮作“难民”深入九江,扰乱陈有谅大后方,分散陈友谅湖上作战精力,朱元璋当即采用余员外建议,招募“白莲教”中壮丁千余人,直捣九江陈有谅几十处大盐库,在当地居民配合下,大部分盐库被掏空运走,那盐枭陈友谅惊慌失措,湖上水兵也失去信心。当时朱元璋巡视至贵溪标溪徐达军营,得知陈友谅军中有内乱,心中大喜,便挥笔写下一首诗:“戎马生涯十春秋,干戈相残百姓忧;将士出征怀壮志,不过汇河岂罢休。刘伯温见诗,建言将“汇河”改为“黄河”更佳,因汇河在中原腹地,而打过了黄河,才是推翻贴木儿政权目的,那朱元璋顿觉刘伯温所说很有道理。于是挥大笔,在一尊巨石上写下黄河两个大字,至今,当地村民这巨石为“黄河石”。

在鄱阳湖决战前,德兴余熙万员外,差壮丁送千只羊、百头猪至鄱阳湖旁苦槠山,犒赏朱元璋前线水兵。饱食后的水上将士,轮番奋勇攻击陈友谅的连环大船,而陈友谅因后方盐库失守,即失去后援,一湖上兵慌阵乱,连环大船失去优势,徐达的火攻策略,令陈友谅大败中箭身亡。当地群众得知,欣然相告:“当了四年‘斗米两盐’的‘皇帝驾崩’了。”上述情况传说,现在德兴黄柏乡——尤其港西余家,仍广为流传至如今,他们都有这种自豪感:明朝280多年的天下,不要忘记德兴的余熙万。

轶史之二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南京)。登基之初,并未像历代开国皇帝那样,急于封王封臣,而是想到一个人余熙万。新登基的皇帝,首件大事,就是传旨召余员外到应天受封。那位员外向皇上禀示,他不便在朝为官,朱元璋又道将徽州、信州等群田赋,赐与余员外世袭相传,仍然诚禀不受,皇上又道赐银两十万,员外决然不要。朱元璋见状,龙颜大怒,传旨将余员外的头割下,用十万银两铸成员外的头像,每上朝时,让文武百官祭拜,吓得忠厚老诚的余煕万,连忙应允接受,朱元璋顿时转怒为喜——了却了他的心愿。从此以后,德兴港西余家,贵溪屈碧朱家,村民给余熙万冠上一个绰号:“余十万”。

鄱阳湖决战前,朱元璋正在汇河一带追击贴睦儿残部,那陈友谅却在九江自称“汉王皇帝”。朱元璋在刘伯温“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建言下,转而率军南下,先歼陈友谅这位民奋极大的盐枭——“汉王皇帝”,鄱湖大战的经过,遗漏上朱姓历史的一大内容。朱文俊供稿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