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文化

图文热点

山东古单朱氏文化( 之一)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0/05/15 16:54:40 浏览量:2690


1.jpg

主编:朱瑞贞,男,1953年11月出生,18岁参军,曾任红军团一机连政治指导员,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荣立三等功一次;转业后在单县人民法院曾任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现已退休。古单朱氏理事会原秘书长、燕贻堂《古单朱氏族谱》第七次续修主编,《朱家大院(民俗文化馆)简介》、新《单县牌坊介绍》、《朱氏家训》主编,单县民俗文化馆研究员。 

 2.png 

古单朱氏会徽

3.jpg 

古单朱氏是有根之姓。它源于邾国,以国为姓,后去“ ”(搭耳)形成的朱姓。

古单朱氏在单县居住的时间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曾富冠鲁西南,居单县朱、黄、刘、张…等八大姓氏之首。曾挂“双千顷”牌,时称“出城巡游百里,车不轧外姓田,靴不沾他姓泥”。其族众遍及单县周边四省十多个县市等地,实属名门望族。

古单朱氏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哺育着一代代朱氏族人,砥砺前行,为国家与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朱家大院的美名享誉海内外。朱家大院“石鱼缸里救猴仙”的美丽传说、朱廷焕精忠报国、朱世德乐善好施、铁脖子朱稽等名人的动人故事,自古至今在鲁西南大地上广为传颂。朱家“龙牌坊”的雕刻技艺和其优美传说,颂扬着朱氏家人耕读传家的优秀品德和良好家风。古单朱氏族人精英代表所创建的丰功伟绩,更是名载国史、县志和族谱。这些传世亮点,使现在的古单朱氏族人既感到无尚的光彩与荣耀,又感到巨大的鞭策与鼓舞,促使着朱氏后人更加奋发图强,努力为实现中华梦而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能!

笔者自2002年开始对古单朱氏文化进行逐步地学习、研究,特别是在任燕贻堂《古单朱氏族谱》第七次续修主编和古单朱氏理事会秘书长期间,跑遍了鲁、苏、豫、皖四省十五个县市一百多个村庄,与许许多多的朱氏族人和县内外的一些文化名人、学者及有关领导,进行了无数次讨论与研究,认为古单朱氏在单县古今史上,即是大家又是望族,其善、忠、孝、义文化在单县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朱家楼院被单县人民政府出资修缮和改建为单县民俗文化馆后,古单朱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影响,更是广泛地传播于世人。但在笔者与世人和朱氏族人交谈中也发现,有些人对朱氏文化的传播只是偏面性的,并非全面性的,甚至有的还出现了一些误传,有的在书刊中出现了误载、误传等。这些误载、误传虽为个别,但却使朱家的一些人物与事实失去了原本的真实性,误导了众人的视听,甚至产生了一些副能量的东西,影响了朱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笔者就纠正这些误载和误传,曾在有关杂志、报刊上发表过文章,也曾多次在朱氏族人中进行了宣讲,并自行筹资编辑出版了《朱家大院简介》、《单县牌坊介绍》等专著,免费散发给众人,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鉴于某些误传的时间长久性、人员范围的广泛性与渠道的多样性,笔者的宣传还远远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为弘扬优秀的古单朱氏文化,正确宣传古单朱氏,避免误载和误传,笔者多年来一直梦想把自己的研究情况写一本书来进行宣传,以求公正,却因笔者本人的文字功底浅薄,一直阻碍着写书梦想的实现。但在族人们的鼓舞下,笔者鼓起勇气,下决心把自己学习、研究的古单朱氏各支家谱、 单县志和年长族人口述的古单朱氏传统文化,原原本本地、实事求是地编写成册,介绍给世人与读者。

笔者是古单朱氏后人之一,弘扬朱氏文化,尽吾辈之职责,仅此而已。本书以写燕贻堂朱氏、忠孝堂朱氏情况为主,其他支朱氏为辅。写此书的目的,既是让朱氏家人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是让世人正确的了解朱家、宣传朱家,不出或少出误传及误载。笔者为了说明某些误传的真实性,还在本书中实事求是地注明XX书(文章)之名。对此,笔者没有对其作者不敬的意思,敬请有关作者与读者谅解。由于笔者本人考察、研究的局限性,加之文学造诣不深,在本书中难免有舛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读者及朱氏家人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朱瑞贞

                                      2017年12月于单县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