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朱稽
朱稽,号此筠,字竹坪,别字菊雨。太原府西路同知朱呈之孙子、朱尔介的七子,古单燕贻堂朱氏第十世传人。
朱稽系清乾隆庚午年辛未科进士。因他的文学书法优秀,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称庶吉士。又因学习成绩突出,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提拔为四川、陕西道监察御史,掌管臣民的弹劾与谏言。后巡视北城,提升为吏部掌印给事中。在谏恒中,他常常向皇帝上书反应情况,提出意见。如条奏皇上酌情发遣巴里坤;再如上书房的办事人员,请清查漕运中的积弊及富贵大族引见等奏折,他都能根据事实,直接向上陈述,说出别人不愿意说也不敢说的话。当时,人们都称他是“骢马御史”。但他不愿以行为的“抗直”换取官风美好的名声,就把所写的谏文草稿全都烧了。丙子年任顺天(北京)乡试内场监视官。丁丑年奉命稽查太平仓国库。庚辰年任文华殿阅卷监视官,这都是奉行的特别命令。
当年清查漕运中的弊端时,又奉旨奏请内史,就是申明在嘉定公任内没有漕弊。原来是为了借此恫吓那些贪官污吏,使之心惊胆寒,而更以此显扬先人的清白。戊子二月,因在北城审理犹拔世的家人与丁田树的儿子碰车打架一案,因处理的不合朕意,皇帝要借词砍杀朱稽的头,但因皇帝说过“朝里没有杀朱稽的刀”,人称铁脖子朱稽,所以皇帝顾忌自己的尊严,没有杀朱稽,便交由吏部处理。吏部议决降朱稽两级官职调到其他地方使用。朱稽当时看到朝政的昏庸与官场的腐败,无心再在朝中为官,便借词父母年老体弱,需要人照料为由,就辞职还乡了。
今读他的家教课本书中平直的记载说:犹某与丁某拼斗,而借机挑起事端的是犹某。事情的是非曲直本来就很分明。朱稽在当时的谏垣中铮铮有声的陈词,必定是据理判断没有特意偏着犹某,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吏部的大臣们竟然把“降级”的处分上奏皇帝,那么犹某在暗中有坚强的后援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他就辞职走了。走时,许多同僚给他送行,并写出诗歌抒发他们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朱稽先生坦直的气节,清纯的作风,朝野上下异口同声,互相传颂。古人说:廉明的官吏不能当呀!其实,哪能只是说廉明的官吏呢?自古以来,凡职任纳言而不避开权贵或得宠的人,往往都会受到世俗之人的仇恨和嫉恨。那么朱稽先生的辞官还乡,原本就是想着置身于官海风波之外,他辞职的决心绝不是从“降级”才定下的。他以老父母需要伺候为由,辞别官场回家伺奉父母,种花、养草,与乡绅、墨客吟诗作画,了却余生。
朱稽先生在一生中,著书、评介很多,有《读程心印南台敬事录》、《菊雨山房诗集》十卷,《竹坪制议》一卷,《问径庐陵古文》一卷,《诗经集解》一卷,等等。而《家范》一编记述先生的美言、善行,实在是情文并茂。虽然其中叙事上略嫌繁冗,可是流露在纸墨间的那种孝敬,依恋思念的感情更令人反复诵读而仍手不释卷。
现在单县开发区岍山公园有朱稽诗文墙,希望大家去诵读。
九、朱沛
朱沛,字畏四,号巨仁,府学附贡生,考授州同,诰授中宪大夫,乡溢孝恪先生。朱家大院的第十世祖,古单燕贻堂朱氏第十世传人。
朱沛是在众多族人中极为显赫的一位。他少时父逝,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祖遗的百余亩薄田的收入为生。朱沛侍奉母亲入微备至,非常孝顺。一年,其母所居的唯一居室,不幸失火,母亲失声痛哭。朱沛闻讯立即从外地赶来,跪拜在母亲面前道:“家被火烧,母亲与眷属皆安然无恙乃天幸也。只要母体安康,儿最感欣慰,容日后再盖其室,请母莫过于悲痛”。母亲转悲为喜。朱沛又花钱、招人给母亲重新盖了房院,让母亲与家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康熙六十年,朱沛的母亲身体有病,多日不见好转,朱沛昼夜不眠,守候在母亲床前,煎药喂之。—连四十多天,又累又困时,他就用铁尺敲自己的脸颊。看着病重的母亲,多方求医治疗无效,他心急如焚,无奈之时,他就奔城隍庙祈祷:“如让我母亲病好,我愿以自己的阳寿换取母亲十年的寿命”。城隍庙祈祷归来,他母亲的病竟慢慢地全愈了。以后他更加尽力地孝敬母亲,母亲真的又活了十年,无疾而终。
单县县侯计划改修夫子庙,惜无钱买黄瓦,朱沛就捐款数百金进行资助。乾隆四年,黄河决口,河水溢进单县县城内,时值县侯外出,人心惶隍,朱沛出资数百金,并亲自带头组织城内青壮年老力,奋力护堤堵漏,使城内的百姓生命财产全部安全安然无恙。
朱沛好义,还经常周济周围邻居和亲族贫乏者,倾囊解出,对承诺一—兑现,终身施舍不求回报。乾隆十八年九月初四日卒,享年七十岁。
(未完,请继续分享之十九)
编辑人:朱瑞贞/15965886108
- THE END -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
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360元一箱,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