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文化

图文热点

邾国故城的概括、发展及现状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1/07/02 10:01:17 浏览量:1930

微信图片_20210419155804.jpg

邾国故城位于邹城市南部峄山之阳,当地群众称为“纪王城”,为春秋时期邾国国都,建于鲁文公十三年(前615年),共延续1100余年。

春秋时期山东古国图.webp.jpg

故城总体近似长方形,故城遗址周长约9200 米,东西横宽2530米,南北纵长2500米,现残存古城墙约7290 米,有土筑、石砌,夯层坚硬,层次分明,一般高2- 3米,最高处达7米,残垣断壁,时断时续。

故城内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防洪墙 以北至峄山之间的东北角地带,地形较高,土冢遍布, 发现大小墓葬数10座,并在孙家烟堆等地出土大量战国时期青铜器和陶器等随葬物品,为当时邾国贵族墓地。

防洪墙中部以南约200米处,有一高亢平坦地段,俗称“皇台”,在此发现花纹砖、云纹瓦当等建筑构件,在断崖处多次暴露建筑石础、夯土层以及排水陶管等,为城内建筑所在。

故城东南方向今金张庄附近地表陶片密集,多次发现陶窑、陶井和制陶工具,并出土秦诏文陶量、战国陶量及大量陶器,为当时制陶手工业作坊区。沿及肩部、豆柄及砖、瓦正面;单字为主,极个别字数较多;内容主要为陶工姓氏、里籍、窑场名号、器具用途等。这些见解,奠定了邾国陶文研究的基础。

 1.jpg



建国后,邹城市文化文物部门,多次赴邾国故城调查,收集带文字陶片3000余件。

同时发现东周莒子恩陶瓮、其底部戳印“廪”字的东周陶量,和“秦诏文”陶量,秦诏文陶量钤印10组计40字,每组4字,分别为“廿六年皇帝尽兼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召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兼疑者皆明壹之”。 

2.jpg

邾国故城鸟瞰全貌

3.jpg

东城墙局部 

4.jpg

西城墙局部


5.jpg

西城墙局部2

7.jpg

西城墙北段局部

7.jpg 

邾国故城南城墙 

8.jpg

邾国故城东城墙 

9.jpg

邾国故城北城墙

196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胡秉华先生赴邾国故城,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调查报告于次年在《考古》发表。报告根据北墙东段“点将台”附近城墙下部夯层中仅包含东周陶片,城内外普遍存在东周陶片和瓦片,发现了东周陶文(邹县文管所收集尤多)等基本资料初步认为“最早为邾国故城”。(《考古》1965

年12期)

2013年在山东省政府和邹城市政府的引导下对邾国故城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和勘探,明确了城墙遗址、城壕位置,以及皇台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金水河防洪墙等重要遗址的位置和范围。 

10.jpg

邾国故城保护规划总图

(安徽朱氏)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