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到建水一游,路过临安府衙,在朋友圈展示了民国三十七年,县长朱光明修缮县署时烧造铭文青砖一块。随后有朋友留言告知朱光明为石屏人氏,为朱龙坡先生后裔,历任省府秘书、省民政厅科长、晋宁县长、建水县长等职。
说起朱龙坡(名煐、字临川、号龙坡。)与石屏朱氏家族,可是云南响当当的科举世家,他们一族世代书香,先后岀过解元、举人、多名进士,皆饱学鸿儒,受世人尊敬。
朱氏家族先祖朱遇于洪武年间迁滇,后定居石屏城东朱家寨。经过不断繁衍、发展,成为当地旺族。
朱煐生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89年),自幼苦读诗书,二十二岁应庚子科云南乡试,高中头名解元。二十六岁时赴京应雍正甲辰科会试,中二甲第七十五名进士,拉开了朱氏科举世家的序幕。
朱煐中进士后,先后任大名、永州知府等职,居官多年,勤政廉平,治洪修水,除暴革弊。在大名府举童子试时,结识因漳水泛滥家贫如洗的崔述、崔迈俩兄弟,即扶持读书,使兄弟两人均中举人,其中崔述后来还成为著名的经史学家。
道光九年,石屏朱家的朱家学、朱臒、朱淳叔侄三人同登己丑科进士,特别是朱淳更高中二甲第一名,也就是全国第四名,名次仅次于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成为清代科举考试中,云南名次最前的进士。这使得朱氏成为“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科甲”,誉满石屏。
他们三人中,朱淳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任国史馆纂修、武英殿纂修。历掌河南湖广道监察御史、巡视西域吏、兵科给事,外任浙江金华府知府以及绍兴、宁波、温州等府知府,所到都颇有政声。喜好书法。乾隆以后,滇中书法都从宗钱南园,惟朱淳直追蔡邕、苏东坡,独树一帜。后以辛劳卒于官。
朱淳故居
朱家学,取进士后历任山东海阳、蓬莱、大兴等县知县,永平知府等职。《海阳县志》记载,他在海阳任职的14年间,“抚穷民、理冤狱、缉海盜、革陋规,邑人无不感戴”。英夷扰我海疆,他亲率士民死守,英勇抗击。后奉诏承办道光皇帝陵墓兼办御道。后引疾归屏。著有《篑峰文集》《经史疑义》等书。
朱雘历官安徽、贵州、江西,升陕西按察使和布政使,颇有政声。在任修水利、建书院、兴文风、访节义、开仓赈济、劝富捐资、救护饥民、清理屯军、剔除弊窦、清理冤案、平反释屈,其清廉著称、吏才冠极一时。咸丰元年(1851年)引疾归里。回到家乡后,捐银七千两兴建石屏玉屏书院、重修石屏文庙。后病卒昆明,享年五十九岁。
玉屏书院
朱家学的儿子朱庭珍(1841—1903,字小园,一作筱园、晓园。),他虽然只中了举人,但幼得家传,视诗歌如性命。且遍读诗书,博洽古今,自弱冠即成一家,受知于黄琮、戴綗孙等诗坛前辈,青年时代即有同人、及门请教诗法。后来更与同里陈庚明、昆明张星柳、剑川赵潘、山阴陈鹍父子等在昆明结为莲湖诗社,并任社长,主讲经正精舍,以诗文唱酬,并著有著《筱园诗话》四卷、《穆清堂诗钞》三卷(含《论诗绝句五十首》)、《续集》两卷等诗学名著。
光绪年间,石屏朱家的朱芬、朱景轼叔侄再次于光绪庚寅(1890年)恩科同登进士,其中朱景轼取二甲第三十八名进士,钦点翰林,授编修。
石屏朱氏故居
光绪三十一年,古老的科举制度走到尽头,石屏朱家虽不再以科考为进升之途,但他们依旧保存了诗书继世之传统,很多人都先后就读于石屏、昆明的新式学校,毕业后从政、从教者众,为云南文化、教育事业之发展作出贡献。
石屏朱氏故居
(信息来源:网络)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4年3月7日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