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居台湾
朱姓是历史上中国大陆通台湾的先行者。早在公元607年,隋羽骑尉朱宽便奉隋炀帝之命与何蛮一同来到台湾了解情况,第二年又奉命再往台湾。这是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大陆官员涉足台湾。
朱姓大量入台,是在明朝末年,当年朱氏大明王朝灭亡,以宁靖王朱术桂为首的大批朱氏皇族成员随郑成功父子渡海来到台湾。这批明室皇族后裔在台湾生活、居住了几十年,虽然到公元1682年康熙攻陷台湾时,他们中部分被强迫迁回内地,但理应有一部分仍留在那里。
另据《中华文化百科全书.氏族》记载,康熙二十二年 (1683),有诏安人朱某人垦台湾大目抬堡麻产庄;乾隆五年 (1740),大陆人朱某与温姓助垦首郑大谋,垦竹北二堡宵里祖;乾隆五十二年,有泉州人朱馄侯与人合作开垦台北海山堡、北抽坑子庄等处;乾隆间人台拓荒的还有福建人朱英水等垦竹南一堡公馆庄;又有朱、温二姓组织开拓机构名叫“诸协和”,在桃园地区从事垦拓;嘉庆十二年(1807)有朱芦观与庄民重修台湾凤山寺;咸丰三年(1853),泉州人朱某移居台湾,初居今基隆市,后徙居彭佳屿。福建长泰人朱一贵,移居台湾后,托称为明室后裔,于1721年率众起义,轰动一时。
民国晚期,随着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又有大批朱氏族人随之迁台,形成朱氏人台的第二个高潮。到今天,朱姓已发展为台湾的第32位大姓。朱姓在今日台湾,只是中等大姓,而且族姓的发达也远比陈、李、吴、黄等姓要差。这应是清代朝廷压抑台湾朱姓所遗留下的不良后果。
台湾朱姓,现在也建有自己的宗族组织——台北市朱氏宗亲会,由朱士刚先生任理事长,会址设在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二六九巷七十二号。
在中国台湾地区,朱姓是第32大姓,族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台湾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来自网络)